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全国各省传染病疫情监测人员与工作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部门完成调查。使用Excel软件和R(i386 3.2.2)软件完成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 全国32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从事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的人员以30~岁(42%)年龄段、硕士学历(47%)、预防医学专业(75%)和中级职称(45%)为主。除个别省份外,疫情监测数据的周、月、年等常规分析及专题分析、反馈机制较为健全。但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的单位仅为6家(19%)。多数省份采用较为传统的疫情分析技术与方法开展数据分析,仅8个省份利用软件技术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其中有4个省已在全省(市、区)范围内对新技术方法进行了推广。全国共有23家单位(72%)有派学员到中国CDC进行疫情数据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学为主的短期进修需求。结论 我国省级疫情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机制已经形成,但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反馈。疫情数据分析利用普遍不够,分析技术有待创新,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发展历史,就如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分析现阶段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相对应的优化思路,以期为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特征是调查病例感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和病例隔离时间等防控措施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技术报告与专业指南等资料进行综述,基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个维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阶段的传染性特征。现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可分离到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发病4~6 d后在上呼吸道样本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提示在潜伏期末和发病1周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个别病例在恢复期尽管可再次检出新冠病毒核酸,但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我国2005 — 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 — 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地区、不同年份与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个案卡499 421张,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 及时报告率为95.97%,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61.90%上升至2017年99.47%,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0.08 d(1.92 h);及时审核率为99.4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95.25%上升至2017年99.70%;报告卡准确率为99.8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 — 2017年准确率均为100.00%。 报告病例中,多数病例集中在北方地区(98.22%),但南方地区(1.78%)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在病例及时报告方面有一定延迟,病例及时审核率略高。 不及时、不准确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布病高发省份。  结论  2005 — 2017年我国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升明显,能够很好地反映全国布病疫情流行趋势情况。 但仍存在病例报告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准确问题,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可通过持续开展布病疫情报告要求地培训、加强对重点地区报告质量的督导、以及改进监测系统信息报告设置等方面持续改进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21年全国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夏季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方法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感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测数据,在对2021年1—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及2017 — 2020年同期疫情形势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专家会商法,研判我国2021年夏季重点传染病的疫情形势。  结果  2021年截至5月23日,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7万例,较2020年同期(260万例)下降5%;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426万例)下降42%,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324万例)下降24%;死亡7162例,较2020年同期(11671例)下降39%,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7639例)下降6%。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数(2.7万)较2020年同期上升73%,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上升70%,内蒙古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自2017年开始迅猛上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自2018年呈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43万例)和重症数(433例)较2020年同期分别上升985%和1070%。 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5例,较2020年同期(110例)下降86%。 报告炭疽病例59例,较2020年同期(47例)略有增加。 流行性感冒报告病例数(10.7万例)较2020年同期下降90%。 2021年我国内地共报告11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较往年略有增加,均为散发。  结论  2021年1 — 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夏季仍将继续维持总体平稳态势。 预计夏季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登革热、炭疽的发病水平将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这些夏季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门诊和实验室结核感染控制中管理措施的实施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主成分分析,为进一步规范结防机构结核病感染控制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和现场询问的方式调查我国12省212家结防机构(采用目的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的门诊和实验室结核感染控制中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机构的优先就诊措施、患者隔离措施、健康教育和痰盂放置等14个指标,收集各项指标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结防机构在结核病门诊提供结核感染控制宣传资料、为就诊者在就诊前进行常规咳嗽筛查和实验室优先收治疑似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标本这三个方面的实施率较高,分别为88.2%(187/212)、85.4%(181/212)和84.9%(180/212)。在咳嗽患者排队就诊时门诊有单独的候诊区和门诊放置带盖痰盂方面,被调查机构的实施率仅为54.2%(115/212)和47.6%(101/212)。管理措施主成分分析将指标由14个指标概括为7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门诊对就诊者的隔离和优先就诊综合因子、门诊对患者早隔离措施因子、就诊者自我隔离措施因子、门诊健康宣传教育措施因子、实验室对传染性患者优先收取标本因子、门诊放置带盖痰盂因子和门诊指定留痰区域因子。结论各级结防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的管理措施实施还不到位;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将14个指标综合为7个主成分,综合反映结防机构结核病门诊和实验室结核感染控制中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根据主成分因子及其贡献率形成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为法定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监测数据,对其发病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最高发病率248.24/10万降至2016年158.57/10万。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最高死亡率0.12/10万降至2016年0.07/10万。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6.24/10万)、猩红热(9.39/10万)、乙型肝炎(乙肝)(7.69/10万)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7.15/10万)。年均死亡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狂犬病(0.044 8/10万)、艾滋病(0.027 7/10万)、肺结核(0.008 0/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0.005 9/10万)。同期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75.81/10万)、手足口病(28.5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2.41/10万)和流行性感冒(15.67/10万)。报告死亡的病种有手足口病(11例)、流行性感冒(9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和风疹(1例)。大学生、高中生以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小学生、初中生则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学生人群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城市群视角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评估季节性流感(流感)流行强度的可行性, 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 并对监测指标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每周的流感报告发病率(IR)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分别建立MEM模型, 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和两种数据可靠性, 建立最优模型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模型筛选使用交叉验证法, 模型评价指标为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无论在京津冀地区层面还是省(市)层面, 基于ILI%的拟合模型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基于IR的拟合模型。基于ILI%建立的MEM模型显示, 京津冀地区2019-2020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42%, 流行结束阈值为4.66%, 中、高和极高流行强度阈值分别为5.38%、7.22%和7.84%, 全年流行期共10周(2019年第50周至2020年第7周), 其中, 自2019年第50周进入流行期后, 连续6周在中流行强度水平上下波动, 并于2020年第4周进入高流行强度, 第5周突破极高流行强度阈值, 此后流行强度逐渐减弱, 直至第8周跌破流行阈值(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获得乡村医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rnfection,LTBI)情况,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 TB Gold In-Tube(QFT GIT)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检测LTBI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研究现场,于2011年11月对临河区227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QFT-GIT和TST两种检测方法检测乡村医生中的LTBI者.共发放22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7份,回收率100.0%.采用构成比、率等统计指标描述乡村医生的基本信息和LTBI率,计算Kappa值评价QFTGIT和TS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27名乡村医生完成QFTGIT检测,以QFT-GIT检测结果为依据(排除2名不确定结果),225名乡村医生LTBI率为44.0%(99/225).226名乡村医生完成了TST检测,以TST检测结果为依据,乡村医生LTBI率分别为59.3%(134/226)(硬结平均直径≥5 mm)、41.2%(93/226)(硬结平均直径≥10 mm)、22.6%(51/226)(硬结平均直径≥15 mm).TST以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415;以10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444;以15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358.结论 临河区被调查的乡村医生LTBI率较高,本研究显示两种检测一致性一般,有必要开展农村结核感染控制工作,降低乡村医生的LTBI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种上层空间紫外线杀菌系统的照射效能。方法在装有“思诺恒时TM室内空气杀菌系统”的模拟病房或诊室里,用紫外线辐射强度测量仪在杀菌系统正前方1.0m处及左右各0.5、1.0、1.5m及对面墙壁4.8m处,以及上述每个点的上下5cm和10cm处测量紫外线辐射强度,并在约1.7m的人面部高度测量该系统的辐射强度和剂量。紫外线照射强度〉10uW/cm2为有效杀菌强度;辐射剂量〈0.2uW/cm2为安全剂量。结果距离“思诺恒时TM室内空气杀菌系统”正前方1.0Fn处的辐射强度为427uW/cm2,其左右两侧(1.5m)接近墙壁的位置辐射强度分别56uW/cm2和58uW/cm2,在正前方1.5、2.0m和对面墙体即4.8m处的辐射强度分别为179uW/cm2、111uW/cm2和70uW/cm2。结论上层空间紫外线杀菌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工具,适用于呼吸系统传染病,特别是结核病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