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设立监测点,建立病例报告制度,开展个案调查;对人群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作血清抗体筛查,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调查家畜和植物引进情况等。结果分别检查从疫区返乡人员、来渝人员88、107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4%、1.87%,未检出血吸虫卵;未发现从流行区引进的植物和家畜;当地居民生产以牛耕为主,经常接触江、河水。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重庆市主城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口腔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口腔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重庆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主城9区中的3区12个街道24所幼儿园共1 300名3~4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根据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家长填写。对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5.4%,龋失补牙面数为6 696,龋面均为5.2,龋齿充填构成比为2.3%。有效问卷共1 173份,结果显示过去1年治疗性口腔就诊率为6.31%(74/1 173),预防性口腔就诊率为22.93%(269/1 173)。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受口腔问题困扰、每天何时刷牙和过去1年牙疼史为口腔就诊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服务需要仍普遍,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口腔医疗保健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腔预防政策。  相似文献   
83.
中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规范中国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包括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查明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危险食物。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8例病例,罹患率为82%。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100%),恶心(94%),腹痛(44%)和腹泻(17%)。流行曲线形态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高峰持续时间短,提示为点源暴露。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暴露食物。蛋炒饭为所有调查对象的共同食物,比较不同的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引起的呕吐次数,发现≥2碗/100 kg.bw组平均呕吐次数3.7次明显高于1碗/100 kg.bw组(平均呕吐次数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5)。同时对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与引起的呕吐次数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 s=0.472(P〈0.05),提示进食炒饭的量与呕吐次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蛋炒饭所使用的米饭有1/3来自上一餐次的剩饭(该剩饭在22℃下放置了4 h)。剩余蛋炒饭和患者呕吐物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为阴性。结论这起事件很可能由剩余米饭不当存放所致,其致病因子可能是腊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本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设立国家级监测点,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调查万州区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状况.采用环境抽样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和监测血吸虫病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2005和2010年,2次调查当地人群血清阳性率均在0.61%左右;调查流动人口1 530人,阳性率为1.63%,其中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95%与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点查螺总面积为604 051 m2,尚未发现钉螺;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868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零.结论 重庆市血吸虫病存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本市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的蛲虫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每个点750名以上.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分析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结果 重庆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5%,城市(2.14%)低于农村地区(12.13%)(x2=62.14,P<0.01).城市及农村儿童的性别间比较,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城市=0.21,x2农村=1.32,P均>0.05);同一性别间,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农村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城市=12.65,x2农村=34.22,P均<0.01);在同一年龄组间比较,除1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各个年龄段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动不大(x2趋势=0.89,P>0.05);农村儿童感染率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x2趋势=3.36,P<0.01).结论 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具有不同特征,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8.
李珊珊  陈亚林  吴成果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27-1128,1153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重庆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订和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的目标和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1年市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SWOT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结果 2009-2011年共调查流动人口4591人,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49%(76/3048)和1.04%(16/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来渝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重庆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优势和机会分别为监测内容不断深入和政府支持,所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分别为缺乏长期完善的监测机制和当前严峻的血防形势。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应更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血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重庆市疟疾发病情况、防治工作、防治能力等现状,为开展疟疾防治和评估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疟疾发病情况、防治工作及防治能力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报告疟疾病例60例,分布在18个区县,其中恶性疟7例,间日疟18例,未分型35例,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确诊率、规范治疗率、疫点处置率、个案调查率分别为53.33%、36.67%、70.00%、10.00%和85.00%;村民(0.11%)和学生(0.26%)的疟疾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疟防知识学生知晓率(59.76%)高于村民(49.29%)(χ2=66.77,P<0.01);发热病人的血检率为0.16%。县级疾控机构、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疟防知识近5年培训比例分别为45.16%、8.93%和23.16%;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技术培训比例分别为29.17%、71.88%和22.22%。县级和乡镇医院的医生疟防知识培训比例分别为11.65%和12.48%。结论重庆市疟疾流行水平较低,但防治工作和防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0.
重庆市2010年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林  罗兴建  李珊珊  吴成果  谢君 《重庆医学》2011,40(22):2238-2240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食用盐碘含量及人群尿碘水平,以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方法重庆市各区县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居民(40个区县共14 203户)食用盐检测含碘量;按东西南北中抽取5所小学4 050例8~10岁儿童尿样检查尿碘。结果共检测居民14 203户食用盐,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04%,碘盐覆盖率为99.53%,碘盐合格率为96.49%,非碘盐率为0.47%;儿童尿样检测4 050例,尿碘中位数为247.20μg/L,300μg/L以上者占37.10%,尿碘中位数100~200μg/L的区县占25.00%(10/40),>200~300μg/L者占57.50%(23/40),>300μg/L者占17.50%(7/40)。结论全市盐碘、尿碘均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要求,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尿碘中位数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