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07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王宁  王宝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33-1536
目的 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癌症患者住院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及早住院就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4省的12个县肿瘤发病登记系统收集的2013年新发并存活的胃癌和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 235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要人口社会学特征、本人是否知情、就医情况、诊断情况、住院和治疗情况等。用SAS 9.3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182例基本信息完整患者中,胃癌患者859例(72.7%),食管癌患者323例(27.3%),90.3%的患者职业为农民,住院906例,占76.6%,患者本人不知情者占39.4%。47.1%的患者肿瘤出现转移,48.2%的患者病情是晚期,32.3%的患者没有采取任何放化疗或者手术治疗。患者住院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本人是否知情、认为癌症可以治愈、肿瘤是否转移、肿瘤分期等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毕业、高中及以上患者住院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患者的2.2倍(95%CI:1.4~3.7)和6.5倍(95%CI:1.5~27.8),已婚患者住院比例是未婚、离婚或丧偶患者的2.1倍(95%CI:1.5~2.9),患者本人知情是不知情的1.5倍(95%CI:1.1~2.1),晚期患者住院比例是早期的0.3倍(95%CI:0.2~0.5)。 结论 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本人是否知情、病情进展是影响患者住院就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Chinese women.

Methods

Data from the 2010 China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urvey, comprisi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women, were obtaine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eight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NCDs: current smoking, harmful use of alcohol, insufficient intake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physical inactivity,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ised blood pressure, rais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raised total serum cholesterol. The mean number of risk factors per woman was estimated. Their independent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ovariates were also examined with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Findings

The following prevalences were found: insufficient intake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51.7%; overweight and obesity, 32.3%; raised blood pressure, 29.7%; physical inactivity, 18.3%; raised total serum cholesterol, 18.1%; raised blood glucose, 7.0%; current smoking, 2.4%; and harmful use of alcohol, 1.3%. The mean number of risk factors per woman was 1.61; 48.0% of the women had at least two risk factors. Women who were older, poorer, from rural areas or from eastern or central China had more risk factors, but only being more than 35 years old, poorly educated and a resident of eastern or central China independently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multipl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NCDs are common among Chinese women aged 18 or older.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se factors are needed and should target women who are older, who live in eastern or central China or who are poorly educated.  相似文献   
83.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慢性病的发生主要与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这些因素正在我国呈不断上升与蔓延趋势.慢性病综合防控不应仅仅停留在个人危险因素的干预层面,应从与之相关的社会决定因素出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慢性病防控的目标融入到社会政策中去.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N-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PubMed、EBSCO等文献数据库,纳入N-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死亡风险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纳入其中7篇含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N-亚硝胺显著增加消化道癌症的发生风险(RR=1.12,95%CI:1.03~1.21);与食管癌发生风险无显著性关联(RR=1.18,95%CI:0.98~1.41),但显著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风险(RR=1.72,95%CI:1.01~2.96),而与食管腺癌无显著性相关(RR=0.88,95%CI:0.57~1.37);N-亚硝胺能显著提高胃癌的发生风险(RR=1.08,95%CI:1.00~1.18),但对贲门癌与胃腺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 现有人群队列研究证据显示,N-亚硝胺会显著增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不同亚型食管癌和胃癌的影响不同,由于队列研究数量较少且在研究设计、人群选择、暴露测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仍需进一步积累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1990-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40岁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PubMed、EBSCO等文献数据库,纳入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大陆地区居民COPD患病率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和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中国≥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9.9%(95%CI:8.8%~11.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0%(95%CI:11.5%~14.4%),高于女性的5.8%(95%CI:4.9%~6.6%);COP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由40~49岁的3.2%(95%CI:2.5%~3.9%)上升至≥70岁的20.3%(95%CI:18.2%~22.4%);不同区域、城乡人群间COP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近20年≥40岁人群COPD患病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不同研究在COPD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样本构成等存在差异,使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索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相关医疗费用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该项目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县(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展开。以问卷方式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高血压患者信息,使用两部模型法分析高血压健康管理对各类费用的影响情况。结果 共纳入11 294例≥35岁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 904人(43.42%),女性6 390人(56.58%)。门诊总医疗费用M=100(30~200)元,参加高血压管理者费用低于未参加者(P<0.05);药店购药总费用M=30(15~100)元,参加管理者与未参加者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医疗费用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管理者更易发生门诊医疗行为(OR=2.50,95% CI:2.26~2.76),且费用仅是未参加管理者的0.78倍,城市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医疗行为(OR=1.31,95% CI:1.18~1.45)且费用为农村患者的1.69倍。药店购药费用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管理者对药店购药行为及费用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城市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购药行为(OR=1.10,95% CI:1.01~1.20)且费用是农村患者的1.19倍。结论 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在降低高血压患者门诊治疗相关费用上已初见成效,应继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估我国≥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成年人98712名,抽取其中≥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者共计67214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测,以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吸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病情况。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结果 我国≥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得分为5.1(95%CI:4.9~5.2),平均危险度为4.2%(95%CI:4.0%~4.4%)。其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为高危者占8.5%(95%CI:7.8%~9.2%),男性(12.1%,95%CI:11.1%~13.0%)明显高于女性(4.9%,95%CI:4.4%~5.5%)(P<0.05),农村人群(8.8%,95%CI:7.8%~9.7%)高于城市人群(8.1%,95%CI:7.2%~8.9%)(P<0.05);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 (95%CI:18.2%~20.0%)和72.4%(95%CI:70.9%~73.9%)。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或收入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为高危和中危者的比例均有所下降(P<0.05),而低危者的比例上升(P<0.05)。结论 我国≥35岁人群中有8.5%在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超过10%,其中尤为应关注男性、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收入较低人群。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江苏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头外伤病例资料,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头外伤133172例,占所有受伤比例的26.2%(133172/509175),男女性别比为2.18:1。头外伤发生的前五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24.6%(32796例)、钝器伤24.4%(32446例)、机动车车祸20.3%(26993例)、刀/锐器伤10.7%(14183例)和非机动车车祸6.7%(8919例);头外伤高发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2.5%(43262例)、工业和建筑场所22.2%(29526例)、家中20.5%(27295例)及公共居住场所10.8%(14367例);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7.9%(50479例)、驾乘交通工具26.1%(34749例)和有偿工作24.8%(33034例);不同性质的头外伤受伤程度构成不同,轻度伤主要由挫伤和擦伤构成,占63.5%(67929/106912),中度伤病例中,脑震荡、脑挫裂伤21.5%(5119/23803)和骨折14.9%(3554/23803)的比例有一定升高,重度伤主要由脑震荡及脑挫裂伤构成(74.6%,1833/2457);133172例头外伤中78.8%(104940例)的结局是治疗后回家,仅有0.1%(134例)死亡。结论 头外伤在江苏省伤害监测病例中的比例最高,应在伤害防制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掌握2018年全国及分省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地点分布特征,探索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相关因素、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等与CVD患者死亡地点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解释变量与CVD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关系。结果 2018年,我国死因监测地区共有853 832人死于CVD,其中,死于家中者,有661 625人,占CVD总死亡人数的77.49%;次之的是死于医疗卫生机构者,有156 441人(18.32%)。我国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的CVD死亡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根本死因、城乡等,且在省级水平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个体因素解释了45.39%的省级空间差异。结论 我国CVD患者以家中死亡为主,省级间差异较大,城市地区且个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CVD患者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可能性较大,死亡地点影响因素探索应尽可能多纳入潜在因素。在兼顾社会宏观因素和个人意愿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急性和慢性CVD患者具体情况,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并形成"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将是我国CVD患者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CI:41.9%~48.9%),男性[46.2%(95%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CI:41.1%~48.2%)],城市[54.3%(95%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CI:9.7%~13.4%),女性[12.8%(95%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CI:8.6%~12.0%)],城市[14.6%(95%CI:11.7%~17.4%)]高于农村[8.3%(95%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