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相似文献   
82.
Background and aim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a serious liver diseas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oth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 quantity and density (as an indirect measure of qua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profiles.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AT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NAFLD.Methods and resultsIn this cross-section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NAFLD were analyzed in 627 and 360 middle-aged subjects, respectively. VAT was evaluated using an u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while NAFLD was evaluated using ultrasonography. The VAT area was normalized to the square value of the subjects’ height in meters, the visceral fat area (VFA) index. The VAT density was described as the visceral fat density (VFD). The VFA index and VFD had an interaction effect on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P = 0.0059). The VFA index (adjusted odds ratio [OR], 1.0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1.07; P = 0.0145, per 1.0 cm2/m2) and the VFD (OR, 0.90; 95% CI, 0.84–0.96; P = 0.0026, per 1.0 Hounsfield unit [HU])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In our cohort, 36 subjects developed NAFLD. The VFD (adjusted hazards ratio [HR], 0.84; 95% CI, 0.77–0.91; P < 0.0001, per 1.0 HU)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NAFLD, whereas the VFA index was not.ConclusionBoth the VFA index and VFD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NAFLD prevalence. The VFD might be more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NAFLD than the VFA index.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在中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9050例孕妇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先采用超声四腔心头侧偏转法进行产前筛检,对可疑的患者再联合顺序节段分析法进行筛检,对诊断结果与随访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检出60例CHD患儿,其中复杂性CHD32例,检出节段畸形72处。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联合检测出CHD及复杂性CHD分别为57例、32例,对CHD及节段畸形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5.0%、93.1%,敏感性均较单独四腔心头侧偏转法高,漏诊人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与产后超声检查及尸检结果较为一致(P>0.05)。结论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及顺序节段分析法简单、快速、可靠,是行之有效的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包头市第四医院小儿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单纯性阑尾炎组30例,复杂性阑尾炎(包括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组6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IL-6、和PCT浓度,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RP、IL-6和PCT对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CRP、IL-6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RP、PCT、IL-6及三者联合检验ROC曲线下面积别为0.906(95%置信区间:0.829~0.956),0.953(95%置信区间:0.889~0.986),0.765(95%置信区间:0.668~0.846),0.973(95%置信区间:0.971~0.995)。曲线下面积值由大到小排序:PCT+CRP+IL-6>PCT>CRP>IL-6,通过两两比较发现,联合检验曲线下面积与CRP、IL-6单独检验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32,P=0.003;Z=3.854,P=0.0001);联合检验曲线下面积与PCT单独检验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1,P=0.063);CRP与PCT单独检验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8,P=0.095),IL-6单独检验与CRP单独检验、PCT单独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12,P=0.021;Z=3.371,P=0.001);得到最佳临界点分别为11.47(95%置信区间:11.42~14.48)mg/L,0.87(95%置信区间:0.63~0.98)ng/L,88.60(95%置信区间:87.12~170.83)pg/mL。结论CRP、IL-6和PCT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阑尾炎严重程度进行早期判断,从而早期争取家长配合,尽早手术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浓缩铀诱发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浓缩铀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PC12细胞中加入浓缩铀DMEM/F12工作液,计算PC12细胞的内照射吸收剂量。结果 SOD可抑制浓缩铀诱发细胞迅速下降及DNA链断裂,同时提高细胞内游离精脒含量。结论 研究表明外源性SOD在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保护细胞抗浓缩铀诱发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131I—抗CD45单克隆抗体(McAb)对小鼠淋巴造血组织选择性照射的效果。方法 由鼠尾静脉注入^131I—抗CD45 McAb和^125I—IgG,观察^131I—抗CD45 McAb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131I—抗CD45 McAb较^125I-IgG从血液中清除更快。骨髓、脾脏可快速摄取^131I—抗CD45 McAb,其在骨髓、脾脏中有选择性积聚^125I-IgG呈非特异性分布。结论 ^131I—抗CD45 McAb在小鼠体内分布具有特异性,可对淋巴造血组织产生选择性照射。  相似文献   
88.
从SARS患者血清发现双相型深部真菌的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制备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研究共刺激分子OX40在哮喘中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小鼠,两周后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为空白对照.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百分数;肺组织HE及PAS染色以确定动物造模是否能模拟哮喘的病理状态;肺组织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测哮喘小鼠肺组织OX40的表达情况.结果卵蛋白激发后,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小鼠肺组织中OX40的表达明显增多.结论BALB/c小鼠是制备过敏性哮喘的理想模型,哮喘时小鼠肺组织中OX40的表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对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和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和IL-4水平,以及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头孢呋辛体外干预后的IFN-γ和IL-4水平。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和IFN-γ/IL-4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头孢呋辛(100 mg/L)孵育48 h后,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比值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Th2(IL-4)占优势,Th1/Th2比值平衡失调;而头孢呋辛更加剧这一倾斜,不利于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时,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体液免疫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MPP患儿211例,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6岁组和≥6岁组,同时依据胸片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入院初检测血常规、CRP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岁组患儿MPP大叶性肺炎发生率为45.92%,高于1个月~6岁组的22.12%(χ2=13.4,P<0.001)。在1个月~6岁组中,大叶性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而在≥6岁组患儿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IgA、IgM含量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两个年龄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CRP含量均高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结论年长儿MPP以大叶性肺炎多见,可能是年长儿MP感染后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强烈的表现之一,MP感染后淋巴细胞减少和早期特异性抗体产生不足也可能与大叶性肺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