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携带载脂蛋白E的HDL-C(APOE-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中参加2002年或2007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的研究对象5417人(排除基线有心血管病者)。检测研究对象基线APOE-HDL-C和总HDL-C水平。计算APOE-HDL-C/总HDL-C比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DL-C相关指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8年,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100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基线HDL-C相关指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显著负相关。与APOE-HDL-C/总HDL-C比值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相对风险降低74%(HR=0.26,95%CI:0.12~0.71)。APOE-HDL-C/总HDL-C比值最高分位组的个体冠心病预测发病绝对风险最低[0.48%(0.44%~0.52%)],显著低于HDL-C最高分位组个体冠心病预测发病绝对风险[0.83%(0.78%~0.88%)]。结论基线APOE-HDL-C/总HDL-C比值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风险显著负相关。APOE-HDL-C/总HDL-C比值升高者的冠心病预测发病绝对风险显著低于总HDL-C升高者。研究结果提示APOE-HDL-C可作为反映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的新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中国多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控制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降低CAD的发病率进而减轻相关的疾病负担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点,有效地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指南已成为许多国家改善心脏病临床实践的主要目标.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BRIG)研究基线调查旨在全面如实地反映中国CAD诊疗及二级预防现状,发现、确定当前中国CAD二级预防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和主要影响因素.目的 了解中国多省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控制现况-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方法 以32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2006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本研究主要分析患者入院前的高血压患病、治疗及控制情况.结果 1)在3223例ACS患者中,男性占67.7%(2183例),女性占32.3%(1040例),年龄(65±11)岁;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39.8%,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9.2%,不稳定心绞痛占51.0%;既往有ACS病史者27.1%.2)ACS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2.7%,女性(57.8%)高于男性(50.3%,P<0.01);按地理位置分为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其中东北地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比例最高(61.7%),华南地区最低(43.0%),各地区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其治疗率为85.4%,治疗率最高的是华南地区(90.0%),最低是西南地区(78.3%);在治疗者中控制率为38.5%,其中控制率最高的是西南地区(46.7%),最低是东北地区(28.2%).4)既往有ACS的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8.1%,治疗率为90.0%,治疗者的控制率为42.2%,上述三率均高于既往无ACS病史者(50.8%、83.5%、36.8%).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近55%伴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存在地区间差异;虽然高血压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3.
Li HJ  Liu J  Liu J  Wang W  Qin LP  Li Y  Wang M  Sun JY  Qi Y  Zhao D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1033-1037
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内地31个省市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状况,评价我国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重点措施的临床应用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2006年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每家医院从研究启动时点开始连续收集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50例.采用访谈形式收集患者的信息,填写统一表格.结果 在2516例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男性1746例,女性770例,年龄(65±10)岁.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本次就诊前他汀类药物的服用率为[57.9%(1456/2516)],其中男性高于女性[60.5%(1056/1746)比51.9%(400/770),P<0.01],三级医院患者高于二级医院患者[65.0%(858/1320)比50.0%(598/1196),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为29.8%(537/1803),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32.2%(309/959)比27.0%(228/844),P<0.05],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中,华中地区达标率最高[38.5%(77/200)],东北地区最低[18.5%(34/184)].本次就诊时,68.2%(1713/2511)的患者获得医生的他汀类药物处方,其中84.4%(1437/1703)处方为原研他汀类药物,75.9%(1256/1655)的他汀类药物处方剂量符合指南推荐的标准剂量.结论 我国内地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状况与指南有一定差距,且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4.
Wang M  Zhao D  Wang W  Liu J  Liu J  Liu S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24-826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系。方法以队列研究为基础,采用1999年和2004年两次危险因素调查数据,在基线年龄为35~64岁且未患糖尿病的697人中对血清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将研究人群按基线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发现5年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自然对数值由尿酸水平最低组的-3.446降低到最高组的-3.822;(2)基线血清尿酸水平较高者,5年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也较高,血清尿酸水平最高组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为36.6%,是最低组的1.8倍(P〈0.001);(3)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和相关代谢因素后,基线血清尿酸水平最高组中5年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是最低组的2.586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组5年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是降低组的1.761倍。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应重视尿酸在代谢异常聚集出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分析5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死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急诊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MI患者580例,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平均年龄(60.7±12.9)岁。将记录的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院前延误时间(PDT)。根据PDT不同分为7个时间段:即1~30min,31~60min,61~120min,121~240min,241~360min,361~720min,〉720min。为琶计PDT分布,计算各时间段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病死率,并对不同时间段死亡原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80例AMI患者PDT中位数时间为130min。接受溶栓治疗122例(21.0%),急诊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66例(45.9%),其他药物对症治疗192例(33.1%);比较三组PDT,溶栓组[(104.5±2.3)min]和PCI/CAB(;组[(119.1±2.3)min]均低于其他药物治疗组[(290.9±3.4)min,P〈0.05]。发生室颤46例(7.9%),其中PDT≤30min24.4%(11/45),31~60min7.7%(8/104),61~120min10.3%(14/136),121~240min6.6%(8/121),241~360min1.9%(1/54),361~720min3.3%(2/61),〉720min3.4%(2/59);复苏成功率71.7%(33/46),总病死率5.3%。年龄(OR=1.047,P=0.004)、糖尿病(OR=2.159,P=0.02)和PDT(OR=2.159,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缩短PDT,及早进入治疗程序,挽救濒死心肌,对预防室颤、猝死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6.
37.
Liu J  Zhao D  Wang W  Li ZA  Yong Q  Sun H  Huang K  Zhao Q  Tian J  Sun JY  Wu Z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386-1389
目的 探讨北京大学社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脂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脂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研究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的1331人基线血脂水平及10年血脂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北京大学社区45~74岁研究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率为47.8%,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29.9%.(2)在基线总胆固醇(TC)<3.64mmol/L时,10年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19.7%,TC≥6.2 4 mmol/L时,颈动脉斑块的患病危险是低TC水平(<3.64mmol/L)组的3.1倍(46.8%).随着基线TC水平的增加,10年后颈动脉斑块、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1).(3)1992年和2002年查体TC均正常者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19人(32.0%);1992年和2002年查体TC均异常者中有颈动脉斑块29人(50.0%).结论在调查者中45~74岁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随着基线总胆固醇水平的上升,无论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还是IMT增厚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分析了1984-1999年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开展的5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比较北京市人群15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特点,为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加速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科学化进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Zhao D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23-723
高血压是目前中国人群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国人群中至少20%的急性冠心病事件、近40%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59%的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病是世界范围的健康杀手,控制高血压病是全世界疾病控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2007至2012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获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经过户籍地址整理、重报病例排查和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审核,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冠心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分布特征,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冠心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2007至2012年间,北京市2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中主要出院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共421 929例,冠心病住院天数几何均数为9.2d。调整年龄、性别后冠心病住院天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P<0.001),从2007年的10.5d下降到2012年的8.4d。不同伴随疾病中,伴随心力衰竭者住院天数明显长于未伴随心力衰竭者。6年中冠心病次均住院费用几何均数为1.56万元,调整通货膨胀因素后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01)。结论:北京市冠心病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但患有心力衰竭等伴随疾病患者住院天数仍较高,研究期间冠心病住院费用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结果提示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冠心病及伴随疾病的控制,以进一步降低冠心病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