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88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国产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278名健康儿童和312名健康成人接种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并与单价甲肝灭活疫苗和乙肝灭活疫苗进行对照,观察其免疫后的副反应和检测抗体阳转率。结果接种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成人和儿童中均未观察到严重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首针免疫后7个月,儿童组甲肝抗体和乙肝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100%和96.88%,GMT达到29144mIU/ml和102mlU/ml;成人组甲肝抗体和乙肝抗体阳转率也达到100%和98.84%,GMT达到21891mIU/ml和112mlU/ml。儿童和成人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后,甲肝和乙肝抗体阳转率和GMT均高于单价疫苗。结论国产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是安全的,并可诱导较高的甲肝抗体和乙肝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 2 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 2 0 4只 ,隶属 1科 2属 5种 ;捡获蚤类 3 15匹 ,隶属 2科 4属 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 1.3 3 % ,明显低于非疫点的 15 .40 %和 2 0 .2 5 % ;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 3 ,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 ,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 ,且鼠体染蚤率极低 ,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影响成人疫苗接种率的有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河池市2个城镇,对5~60岁登记在册居民按有对照的组群随机抽样原则进行伤寒Vi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比较接种者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与接种率的关系。结果 应接种对象118071人,实际接种92476人,接种率为78.32%,其中伤寒Vi疫苗76.87%;流脑疫苗79.69%。城市接种率为77.29%,农村接种率为80.58%;5~9岁接种率最高,为89.65%;20~29岁组最低,仅为69.07%;男女接种率分别为79.07%和82.11%;高收入住户人群接种率最高达到90%左右;18~60岁人群中,按受教育程度分析以“小学毕业”人群接种率最高,为78.34%;按居住单元分析,学生的人群接种率最高,达92.01%,私营业主和退休人群接种率最低,分别为69.71%和68.82%;居住未满1年者的人群接种率最低.为62.5%.居住1~2年者接种率最高,为84.47%。结论 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年限以及城乡差别对接种率并无直接影响;流动性大、老年人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资料.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状况。方珐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采样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全区医疗机构市级、县级、乡镇级和个体诊所消毒监测样品总数依次为3602、6953、7616、25127份,合格率依次为89.7%、92.3%、87.4%、75.7%,四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类监测样品中以一次性使用消毒卫生用品合格率最高(99.1%),最低为医院排放污水的消毒效果(61.0%)。结论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医院消毒效果工作,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乡镇级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是今后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强空气消毒、物品消毒、手和皮肤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45.
2002年5月18日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巴刚苗族村寨发生一起10人进食酵米面食物中毒,其中7人死亡的事件。18日8时病家1人用农历三月三剩的酵米面煮水圆做早餐,16时该进食者出现中毒症状,次日16时30分发生死亡。病家又用酵米面煮水圆招待亲属,9人进食均中毒,2人死亡。20日7例患者到县医院就诊,1例抢救无效死亡。21日6例患者转诊百色市医院,每天进行一次血浆置换,其中3例抢救无效死亡。中毒的10例患者均进食了酵米面水圆,不进食者不发病。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12岁,最大56岁。潜伏期最短6h,最长24h,平均15h。临床表现有恶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1  相似文献   
47.
为了考核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苗 (LA 1株 )的流行病学效果 ,于 1996年 12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1~ 12岁儿童 7 6万人为观察对象 ,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对象按个体出生月份单、双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 ,疫苗组接种 1ml,滴度为 10 6 5TCID50 的甲肝减毒活疫苗 ,对照组注射 1针伤寒Vi多糖疫苗 ,外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显示 :在 5年的随访中 ,对照组和外对照组出现甲肝 38例 ,累积发病率 6 2 79/ 10万 ,疫苗接种组出现甲肝 1例 ,累积发病率 6 34/ 10万 ,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保护率为89 90 % ,95 %可信限为 6 9 86 %~ 10 0 0 0 %。表明规范化 ( 10 6 5TCID50 /ml)甲肝减毒活疫苗 (LA 1株 ) 5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我县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一步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我们于1989年进行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余森海.关于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几点说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全国人体寄生虫...  相似文献   
49.
猪种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猪种布病)是我国南方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区自1952年发生猪种布病以来,每年均在人畜中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试管凝集试验是布病血清学调查较理想的检测方法,但在猪种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50.
那坡县是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地甲病)的重度流行区,1965年调查报告,该县百合乡百南片和城厢乡地甲病患病率分别为57.9%和33.09%。1966年元月在城厢乡试点供应100ppm 碘化食盐进行防治,四个月后,在全县推广。1978年改为供应50ppm 碘化食盐,1980年至今持续供应25ppm 碘化食盐。为了总结该地持续供应碘盐十七年来地甲病和地方性克汀病(以下简称地克病)的防治效果,1983年5—6月我们再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将资料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