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47篇
预防医学   20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01.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胆碱依赖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其精密度和稳定性。方法以d9-TMAO为内标,血清经乙腈除蛋白后,采用Si O2柱(2.1 mm×100 mm,5μm)、乙腈-甲酸铵(10 mmol/L,p H 3.0)等度洗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本研究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3和0.063μmol/L,线性范围为0.16~20.00μmol/L(r2=0.999 9),不同浓度点的日内变异系数为2.03%~2.64%,日间变异系数为6.00%~9.94%,回收率为89.5%~103.0%;血清在4℃保存时,24 h内TMAO浓度变化在10%以内,72 h后TMAO浓度升高明显,浓度变化为15.85%;血清保存于-80℃时,72 h后TMAO浓度变化范围均在10%以内;反复冻融4个冻融循环内浓度变化仍在15%的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TMAO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灵敏的特点,可以满足大样本人群血样检测要求。血液样本保存时应注意保存温度、时间对TMAO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后死亡案例的死因进行法医学鉴定,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死亡婴儿进行尸体解剖观察、组织学检查、速发性变态反应血清学检测(包括心血总IgE、类胰蛋白酶)。结果3例镜下检查喉及肺等组织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IgE检测结果分别为17.50、81.20、17.20IU/m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0.00~120.00IU/mL)内;类胰蛋白酶检测结果分别为0.2753、0.0682、0.1582μg/L,均低于正常参考值(0.80~8.86μg/L)。基本排除了因预防接种引起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可能。尸检可见3例分别有如下表现:肺泡腔内见较多角化上皮等羊水有形成分、肺间质及少部分肺泡腔见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大脑、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结论3例死亡案例的死因分别是羊水吸入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颅内出血。提示均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关,为偶合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检测游泳池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浓度以及游泳者暴露后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游泳池氯化消毒副产物暴露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于2013年5-9月对某体校游泳池进行采样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2013年游泳季开放前(4月)后(10月)分别检测游泳组和对照组尿液中8-OHd G水平。结果该校游泳池三氯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浓度水平均值分别为(0.045±0.030)、(0.050±0.018)和(0.031±0.015)mg/L,参照国际泳联标准,其中三氯甲烷浓度超标,游泳组学生在经过一个游泳季后(10月),尿液中8-OHd G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8.450,P=0.000),且显著高于开放前(4月)(t=8.450,P=0.000);但是游泳组在游泳季开放前(4月)与对照组比较(t=1.391,P=0.170),对照组游泳季开放前(4月)和结束后(10月)比较(t=1.702,P=0.104)尿液中8-OHd 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游泳池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长期游泳者尿液中8-OHd G水平较非游泳人群高,可能与长期接触游泳池氯化消毒副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黄埔区2009-2013年肺结核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黄埔区共登记肺结核病例1585例,主要来源为转诊,年平均登记发病率73.42/10万,低于同期广州市年平均登记发病率水平,流动人口肺结核年平均登记发病率高于户籍人口(χ2=31.89,P0.01);涂阳病例占35.58%,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涂阳病例比例相近(χ2=1.095,P=0.295);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3~5月份和7~9月份发病数较多;全区各街道均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岗街、黄埔街、鱼珠街及大沙街,占57.98%,大沙街、红山街及鱼珠街年平均登记发病率高于全区水平;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男性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χ2=70.348,P0.01;χ2=50.670,P0.01);户籍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35~64岁,年平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15~44岁,25~34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比例最高(30.54%);患者以Ⅲ型肺结核为主(99.94%),就诊延误率为23.53%,确诊延误率为48.39%。结论 2009-2013年黄埔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低于广州市水平,流动人口肺结核影响全区结核病疫情,发病有季节性、地区性、人群特征及患者特征,应加强患者发现力度,加强重点人群体检、症状监测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预防结核病意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某区近几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或卫生部相关标准,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是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57.30%)和水样(45.50%)。50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检出致病菌的共141份,检出率为28.10%。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60%和6.40%。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奇异变形杆菌(29%)和副溶血性弧菌(26%);水样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27%)和蜡样芽孢杆菌(18.00%);公用具、手涂抹棉拭子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20.00%)和奇异变形杆菌(10.00%);食品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15.00%)。结论该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今后可重点监测、预防上述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样时要抽采病人和有针对性的样品,以防误检或漏检。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待开发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广州市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蚊虫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种常用杀虫剂,采用幼虫浸渍法对广州市3个中心城区(越秀、荔湾、天河)致倦库蚊幼虫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广州市越秀、荔湾、天河区致倦库蚊除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外(R/S<2),对倍硫磷、氯菊酯、溴氰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3个城区的致倦库蚊对倍硫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2.77、1.84、1.16;对氯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8.25、10.80、8.35;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45.87、12.29、4.65。结论在广州市蚊虫防治中,应落实媒介综合治理策略,以防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7.
1998-2006年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为广州市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对广州市1998-2006年孕产妇HIV监测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8-2006年,广州市共发现72例HIV感染孕产妇,检出病例数年平均增长率为887.5%.72例孕产妇,广州市户籍占33.33%,流动人口占66.67%,平均年龄27.5岁,以性传播感染为主(56.94%).在HIV母婴传播干预方面,产前检出的病例74.42%接受了母婴干预服务,其中27.91%选择终止妊娠,46.51%选择继续妊娠.产后检出的病例60.87%接受了婴幼儿喂养指导.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37%在访.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的产前检出率有待提高,对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的配合情况有待改善;多种原因造成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困难,失访严重.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加强随访应成为广州市今后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8.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跌伤现状,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跌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小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6.24%;跌伤发生率为15.05%,平均1.41次/人。男性学龄儿童跌伤发生率(16.50%)高于女性(13.55%)(P<0.05);5~8岁年龄组跌伤发生率(10.26%)低于9~13岁组(18.28%)(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伤害知晓、骑自行车、骑自行车竞速、趴阳台、翻围墙和楼道玩耍是跌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是1.187、1.867、1.540、1.053/1.305、1.195/4.153、1.331/1.400、1.518和1.141。结论广州市学龄儿童中跌伤有一定的发生率,学龄儿童跌伤的预防应特别针对9~13岁男性儿童以及有跌伤相关危险行为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