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主要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合理选择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6年2期),MEDLINE(1966~2006.7)、EMBASE(1984~2006.7)、CNKI(1994~2006.7)、CBMdisc(1980~2006.7),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手工检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8种杂志及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溶栓失败后主要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人独立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8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9个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补救性PCI与传统疗法比较,补救性PCI组病死率低于传统疗法组[RR=0.64,95%CI(0.41~0.98)];补救性PCI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高于传统疗法组[RR=4.39,95%CI(1.14~16.87);RR=2.79,95%CI(1.55~5.02)].(2)再溶栓与传统疗法比较:再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传统疗法组[RR=2.92,95%CI(1.75~4.85)].(3)补救性PCI与再溶栓比较:补救性PCI组血运重建率低于再溶栓组[RR=0.57,95%CI(0.34~0.95)];补救性PCI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再溶栓组[RR=2.15,95%CI(1.27~3.63)].(4)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与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种溶栓失败后的治疗方法,除补救性PCI较传统疗法能降低病死率外,其余疗法尚无确切证据支持哪种更有效,且存在出血的并发症,因此还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孕早期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循证病案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循证探讨1例孕早期(孕11~14周)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是否有效。方法针对孕早期是否可进行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4期)、MEDLINE(1981~2008)、OVID ACP Journal Club(1991~2008)、BMJ Clinical Evidence(1999~2008),获取并评价相关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证据,并将最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结果从Cochrane图书馆检索到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队列研究9篇。结果显示:产前各孕期的超声检查能够发现不同类型的胎儿结构畸形,但不能发现所有胎儿结构畸形;在孕11~14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可显示胎儿主要的系统器官结构,从而探查部分胎儿结构畸形和筛查胎儿染色体畸形高危人群,尽早临床决策;孕早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不能取代孕中期筛查,两者联合可较好地筛查胎儿畸形。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孕早期超声筛查会影响胎儿发育及出生后生长发育。结论对孕11~14周孕妇进行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有效。  相似文献   
23.
循证医学术语介绍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作为循证医学术语系列的第2篇文章,我们主要向读者详细介绍循证医学术语定名、定义原则,纳入与筛选标准,规范流程,报告格式及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4.
循证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疾病的防治中,新药和新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世界中,迅速寻找到最新最佳的治疗证据, 如何在疾病的防治中实践循证医学,是我们临床医生面临的新问题。本结合具体实例就在疾病的防治中如何实践循证医学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5.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已提出多年,得到了世界范围内临床家的实践认可.这并不是说我们临床医生的一般经验的积累不可靠,只是进展缓慢而已,并且可能存在局限性;而循证医学方法则可较快地获取信度高的成功或失败疗法的证据,可以事半功倍.为此,在中西医结合临床领域中,也应这么做.是否可称为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integrative medicine, EBIM),用以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6.
隐蔽分组(分配隐藏)和盲法的概念、实施与报告   总被引:32,自引:22,他引:32  
“分配隐藏”很容易被误解而被广大临床试验实施者和论文作者所忽略,尤其是常将“分配隐藏”与盲法混淆。分配隐藏实质是产生随机序列者和决定分配序别者不能参与纳入受试者,也不宜参与以后的试验过程,尤其不能参与结果的测量。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正确的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过程。最后,还举例介绍了论文写作中方法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27.
Cai SJ  Yan M  Mao YQ  Zhou Y  Liu GJ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2):1095-1102
目的探讨蓝光光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及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蓝光光照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不同光照度,分为3组,第1组光照度(500±100)lx,第2组光照度(2000±500)lx,第3组光照度(3000±500)lx;光照RPE细胞时间6h,光照结束后24h终止培养。第二部分:同一光照度、不同光照时间,检测RPE细胞亚型时分为3组,第1组光照时间6h,第2组光照时间12h,第3组光照时间24h,光照度均为(2000±500)lx;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时也分为3组,第1组光照时间3h,第2组光照时间6h,第3组光照时间12h,光照度均为(2000±500)lx。第三部分:同一光照度和光照时间,光照度(2000±500)lx,光照RPE细胞时间6h;不同细胞培养终止时间分为4组,第1组终止细胞培养时间为光照后6h,第2组为光照后12h,第3组为光照后24h,第4组为光照后36h。利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荧光素标记的Annexin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检测、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RPE细胞凋亡情况。罗丹明123荧光染料孵育人RPE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色素C活性,比色测定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第二部分第1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体积缩小变圆,胞核浓缩,边聚成新月形或帽状,细胞核碎裂成数个,细胞膜出胞。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内膜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溶酶体增加。第一部分(500±100)lx光照未引起明显的RPE细胞损伤,但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随着光照度增加,RPE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继发性坏死及坏死,同时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第二部分光照6和12h,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荧光强度明显下降;光照24h凋亡继发性坏死细胞、坏死细胞百分比增加。第三部分光照后6和12h,RPE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增加;光照后24、36h凋亡继发性坏死细胞和坏死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光照后各时间点RPE细胞荧光强度明显下降。以光照度(2000±500)lx照射6和12h,可见光照后24和36h两组的细胞色素C浓度明显升高,未检测到Caspase-3活性变化。结论蓝光照射可导致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凋亡继发性坏死及坏死,其损伤程度与光照度和时间相关;蓝光照射导致培养的人RPE细胞损伤过程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线粒体膜电位可作为检测蓝光致人RPE细胞凋亡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28.
综合医院住院结核病患者特征与治疗转归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中国综合医院结核病住院病例的治疗效果,探索不同属性特征的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转归。方法 对南充地区综合医院2003年结核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检验确定对住院转归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属性变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揭示结核病患者不同属性特征与不同住院转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x^2检验结果显示,住院结核病例的性别、年龄、入院时病情、伴随病(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对住院转归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应分析图进一步显示患者属性特征与住院转归的关系:(1)住院期间死亡的结核病患者与治愈、好转的结核病例属性特征差别较大;(2)年龄在15岁以上、入院时病情急的男性结核病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好转的治疗结局;(3)入院时病情一般、没有伴随病、住院时间超过8天的女性:结核病例相对容易出现治愈的结局;(4)住院治疗效果较差的结核病例在年龄〈15岁、入院病情危重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1)如何从病案繁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对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综合医院结核住院患者特征与住院转归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应针对不同特征的结核住院患者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以强化完成抗结核病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9.
证据分级评价系统及其在临床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证据分级评价系统在临床决策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该系统定性分级以及界值点NNT_(T)的估计过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临床决策分析。结果 该例NNT_(T)为12,与不治疗的效应量NNT=6相比,NNT相似文献   
30.
糖皮质激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预防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issue 4,2006)、Medline(1966~2007.1)、EMBASE(1986~2007.1)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1),手检消化内科相关杂志(2006.7~2007.1)和参考文献,纳入糖皮质激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人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评价.应用RevMan4.2.8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两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1, 95%CI 0.89~1.39).亚组分析显示两组术后轻中度和重度胰腺炎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轻中度RR=1.17, 95%CI 0.91~1.51;重度RR=1.79, 95%CI 0.69~4.65;纳入4篇文献).两组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24, 95%CI 0.91~1.67;纳入3篇文献).排除3篇中止试验后的Meta分析同样显示两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3, 95%CI 0.44~1.20).结论 当前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不能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来揭示糖皮质激素与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