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7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1篇
临床医学   571篇
内科学   6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44篇
预防医学   14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建立纹带棒状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探讨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筛选出7个管家基因(gyrAgyrBhsp65sodAsecA1rpoB、16S rRNA),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所得序列通过SeqMan软件进行拼接。采用DnaSP 5.10.01软件、Splits tree 4.14.2软件对管家基因的多样性及基因重组特征进行评价;采用MEGA 7.0.14软件基于序列型别(ST)采用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BioNumerics软件基于ST特征值构建最小生成树,并用eBURST软件分析ST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所选的7个位点在所有试验菌株中均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Splits tree表明所有纹带棒状杆菌的聚类一致,提示基因重组是推动纹带棒状杆菌进化的潜在动力;MLST将344株纹带棒状杆菌分成72个STs,85.7%的菌株形成克隆复合体(CC)结构,CC19形成了优势克隆复合体,但包含菌株数最多的ST为该克隆复合体中的ST16。ST具有一定的地域聚集性且与分离年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我国纹带棒状杆菌呈现高度的遗传多样性,CC19为优势克隆复合体。本研究建立的MLST分型方案可用于纹带棒状杆菌的分型,但尚需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海南省关节炎症状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为莱姆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13至2018年在海南省8个市(县)(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文昌市、琼海市、琼中县、五指山市)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抽样调查,收集2 311例关节炎症状就诊的患者血清标本,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2 311份,166份阳性,阳性率7.18%。进一步用 WB方法确认,62份阳性, 莱姆病抗体阳性率为2.68%(62/2 311)。海南省不同地区关节炎症状患者的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6,P<0.001),琼中县阳性率最高,为8.81%(14/159);儋州市阳性率次之,为5.62%(5/89);东方市阳性率最低,为0.51%(2/394)。莱姆病血清抗体阳性率男性及女性分别是2.79%(33/1 182)和2.57%(29/1 129);各年龄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在1.74%~3.64%,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740;χ2=1.938,P=0.747)。结论海南省8个市(县)均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关节炎症状患者,但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各市(县)存在差异,以琼中县最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报告濮阳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濮阳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分离株S、M、L片段分子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特点, 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 提取SFTSV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构建多重PCR法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 利用二代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DNAStar、MEGA11等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14 d内均无旅居史, 有野外作业史, 无蜱虫叮咬史;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SFTSV基因型为E型, 其S、M、L片段基因均为E型, 与GenBank中已知的SFTS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99.9%、94.0%~99.8%、95.7%~99.7%。结论该患者确诊为濮阳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与河南近年来分离株基因分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4.
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乙型肝炎 (乙肝 )在我国广泛流行 ,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科学研究证明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保护儿童健康 ,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经国务院批准 ,2 0 0 1年 1 2月卫生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通知》) ,要求自2 0 0 2年起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项工作。为加强贫困地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 ,我国政府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GAVI) /儿童疫苗基金合作 ,启动并实施了卫生部 /GAVI合作项目 (GAVI项目 ) ,为西部 1…  相似文献   
45.
山东省家猫检出汉赛巴尔通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可引起人类猫抓病的革兰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猫是汉赛巴尔通体的自然宿主,人通过猫抓伤或咬伤而感染患病.为了解家猫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我们于2005年4月在山东省采集家猫血液,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及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4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方案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7.
河南省Ⅱ型汉坦病毒基因亚型及其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查明河南省Ⅱ型汉坦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在河南省汉坦病毒流行严重的地区,捕捉啮齿类动物,以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标本,应用汉坦病毒型特异性引物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抗原检测阳性的鼠肺标本扩增M和S基因片段上的特异核苷酸序列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褐家鼠、黄胸鼠以及小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Ⅱ型汉坦病毒。序列分析发现河南省主要疫区宿主动物问流行的Ⅱ型汉坦病毒至少存在S1、S2和S3三个亚型,其中S1和S3为河南省汉坦病毒的优势流行基因亚型。结论河南省汉坦病毒的亚型较为复杂,地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48.
中国2004年碘盐监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全国生产和居民层次碘盐的合格及食用情况。方法每个县按五个不同方位随机抽取9个乡,每个乡抽取4个村,其中2个村在乡政府所在地及其附近抽取,另2个村为“问题地区”或距乡政府5 km以外的村。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份居民户盐样。碘盐检测采用GB/T 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川盐或特殊盐种采用仲裁法定量测定。合格碘盐判定标准为(35±15) mg/kg(20-50 mg/kg);非碘盐判定标准为<5 mg/kg。结果全国生产层次(除西藏和新疆外)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为97.39%;居民层次(除新疆外)的碘盐合格率为96.4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47%,非碘盐率3.09%,这几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与2002年的情况持平。四川和青海两省生产层次的批质量合格率均低于90%。四川和海南省居民层次的碘盐合格率低于90%。西藏、海南、北京、青海、广东、四川和浙江7个省(自治区、市)的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西藏、海南、北京、青海和广东5个省(自治区、市)的居民非碘盐率低于90%。结论从全国水平来看,生产层次的碘盐质量状况良好。不仅部分西部省份,而且部分东部沿海省份(包括北京市)的居民层次的合格碘盐食用率都存在低于90%的问题,提示今后在关注西部地区的同时,还要关注那些新出现的问题地区,通讨不断提高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来促进碘缺乏病的可持续消除。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碘盐对人群碘营养状况影响,寻找适合当地居民食用的盐碘浓度。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现场群组干预试验研究方法,对南昌市399户城乡居民共1099人,随机分配4个组,分别提供含碘浓度为(6±2)mg/kg、(15±2)mg/kg、(24±2)mg/kg、(34±2)mg/kg的碘盐,并将其家中原有的碘盐换回。采用单盲法进行31天的干预试验。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7- 31天的一次随机尿样检测尿碘浓度,并进行膳食调查,同时采集干预前受试者实际食用碘盐检测碘含量;采集当地水源水样8份,检测水碘含量。结果当地水碘含量中位数3.05μg/L,干预前盐碘浓度为(36.4±5.4)mg/kg,碘盐合格率98.8%;干预前城区居民尿碘中位数为293.6 μg/L,农村居民尿碘中位数为508.8 μg/L。干预后第27、28、29、30、31天各组人群尿碘中位数不同日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8天4个干预组的尿碘中位数:城区分别为97.2、198.6、249.4和330.7μg/L,农村分别为100.5、193.0、246.3和308.3 μg/L。结论当地属于缺碘地区,居民普遍食用合格碘盐,尿碘水平偏高;适宜当地居民食用的碘盐含碘浓度为15-25 mg/kg。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初步探索饮水高碘摄入是否与人群血脂异常存在流行病学关联.方法 2006年国家碘缺乏病国际合作技术指导中心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地区的水碘抽样调查基础上,以各居民户水碘含量为线索,筛选高碘饮水居民81人和适碘饮水居民101人,采集静脉血.比较高碘组和对照组居民血脂(TG、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并利用分层分析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比较两组居民各血脂指标异常检出率,得到相应高碘组血脂异常的RR值及其95%CI,分析居民饮水碘含量与居民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高碘组居民血清中apoA1水平显著低于埘照组,其余血脂指标水平两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碘组HDL-C过低异常率(16.88%)显著大于对照组异常率(7.22%),其余血脂指标异常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碘组居民血清apoA1、HDL-C与饮水中碘含量呈负相关,对照组居民血清中各血脂指标与饮水水碘含量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饮用高碘水可能使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