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后应用EPSTR技术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5~55岁,平均42.5岁,伤后手术时间2~7 d,平均5 d。髋关节后侧软组织采用"T"形切开,行髋臼内固定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作为一层再次附着到大粗隆。结果术后随访2.5~6.0年,平均4.5年。随访期间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2例发生骨关节炎,没有出现与本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固定后采用EPSTR技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加强髋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iR-191、miR-886-5p在肺结核外周血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0例作为结核组,潜伏感染结核杆菌的患者50例作为潜在感染组,选取同期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采集2 mL静脉血,采用RNA试剂盒提取循环RNA,定量计算miR-191、miR-886-5p的表达水平.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肺结核患者miR-191、miR-886-5p表达与年龄、性别、肺部病灶个数、空洞个数的相关性,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潜在感染组、肺结核组患者miR-191水平依次降低,而miR-886-5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miR-191、miR-886-5p表达水平与肺部病灶个数、空洞个数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不具相关性(P>0.05).ROC曲线表明miR-191、miR-886-5p在诊断肺结核都有意义,miR-191、miR-886-5p联合诊断时,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7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191、miR-886-5p是肺结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结核患者miR-191水平显著降低,而miR-886-5p水平显著升高,与肺部病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核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0岁,平均74岁;病程1~6年,平均3年。根据Koshino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2例。术后采用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结直肠癌的关键基因、信号通路及预后相关基因,以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 GEO 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基因芯片数据集,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s),通过 GO 和 KEGG 富集分析对 DEGs 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结百肠癌的关键枢纽基因。对结H肠癌的关键枢基因进行生存预后分析,找到与预后相关基因,并验证预后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预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共筛选出 256 个 DEGs,其中 73 个表达上调,183 个表达下调。DEGs 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降解、分子黏附等生物学过程,胶原蛋白类细胞外基质、基底细胞膜等细胞组分,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活动等分子功能,PPAR信号通路,氯代谢等信号通路。从 PPI 网络中筛选出 1个连接最紧密的核心模块,包含 13 个关键枢纽基因,进一步生存预后分析结果显示 CXCL2 和 GVG4 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验证 CXCI2 和 GNVG4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 GEO 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一致。相比于正常对照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的 CXCL2 和 GNG4 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CXCL2 和 GNCA 是结直肠癌中的核心基因,与结直肠癌预后显著相关,其表达可能受启动子甲基化调控,有望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 ,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海  陈霞  袁敏  朱雄  黎礼达  李欢  张利锋  龚林  李娟 《疾病监测》2015,30(2):113-117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是临床可造成感染的重要条件性致病菌,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我国海南省临床来源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常用-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菌株碳青霉烯酶携带情况,探讨其耐药流行性特点。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3株采集自2012-2013年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9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筛查。结果 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接近5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20%左右;PCR检测显示有38株携带blaOXA-58基因,62株blaOXA-66基因,其中25株同时携带有这两种基因;其余7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筛查结果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菌株携带的blaOXA-58和blaOXA-66基因编码的碳青霉烯酶对菌株的耐药表型有一定贡献意义,但仍有其他耐药机制参与到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贡献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 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结果 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900份,35份阳性,阳性率为3.89%。应用 WB法对上述35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5份阳性, 阳性率为1.67%。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岁阳性率最高,为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8,P<0.001);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1,P=0.975;χ2=0.011,P=0.917)。结论 证实了海南省西部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应排除莱姆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2014年海南地区临床分离的1株携带bla_(NDM-5)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药物大肠埃希菌1株,经Vitek 2 Compact和E-test条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复核试验;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扩增并测序筛查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NDM)、bla_(KPC)、bla_(GES)、bla_(IMP)、bla_(VIM)、bla_(OXA-48)和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序列分型;接合转移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包括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全部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敏感;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增效试验阳性;基因扩增及序列比对显示与已报道的bla_(NDM-5)同源性100%,同时检出bla_(TEM-1)和bla_(CTX-M-55)基因;MLST测序分型为ST5131;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bla_(NDM-5)位于大小约50 000 bp的质粒上,并且为接合性质粒。结论海南地区发现携带bla_(NDM-5)的大肠埃希菌,该基因存在于可经接合传递的质粒上;该菌株同时携带bla_(TEM-1)、bla_(CTX-M-55)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男,35岁。被刀刺伤左颈部和左肩部,颈部喷射状出血,肩部漏气,伤后即刻入院。查体:意识不清,血压测不到,颈、肩部出血不止。立即建立静脉液路,伤口填塞压迫止血。抢救过程中间断出现呼吸暂停,快速补液1200ml后恢复血压(60/40mmHg)、呼吸(40/min),床旁摄X线胸片提示开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位点。方法实验研究。对一个RP家系的成员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绘制家系图,对家系成员采血,进行DNA提取、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和Sanger测序验证,并在500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共纳入该家系成员5例,含2例患者。患者表现为青少年期发病,夜盲,进行性周边视力受损,逐渐累及中央区。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色素沉着。mfERG显示a波、b波振幅明显下降甚至记录不到。家系特点为2例患者为姐妹,另一位姐妹正常,父母均正常,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特征。经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和Sanger测序验证后,发现ABCA4变异性剪切位点c.1761-2A>G发生纯合突变。另外,在500例健康对照者中,Sanger测序没有发现该位点纯合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色素致病基因突变位点c.1761-2A>G,扩大了ABCA4致病基因位点谱,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