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6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CT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CT扫描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宫颈癌的CT扫描,其中包括50例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资料,同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进行对比研究。全组≤Ⅰa期39例,Ⅰb1期35例,Ⅰb2期2l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观察CT对宫颈癌的检出、宫颈受侵深度、肿瘤分期及检出转移淋巴结的作用。结果CT不能检出≤Ⅰa期的宫颈癌,不能显示肿瘤对宫颈侵犯的深度、范围;能够检出≥Ⅰb1期的宫颈癌,检出率为71.4%(45/63例);可显示肿瘤侵犯宫颈的深度,≥Ⅰb1期时正确率为39.7%(25/63例),≥Ⅰb2期时正确率为77.4%(20/28例);对宫颈癌总分期正确率为69.6%(71/102例);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检出率为63.6%(7/11例)。螺旋CT扫描加MPR图像,可增加肿瘤的检出,有利于观察病变及阴道受侵范围。宫颈癌的常见CT表现:病灶呈等密度(56/102例,54.9%),密度低且不均匀(43/102例,42.2%),伴有低密度结节(18/43例,41.9%);病灶也可呈不均匀密度、高密度结节;宫颈表面不规则。转移淋巴结的特征表现:肿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影,中心密度低或有坏死,边缘呈环状强化。结论CT扫描对≥Ⅰb1期的宫颈癌术前检查有价值,对〈Ⅰb期的宫颈癌无价值。螺旋CT扫描加矢状重建,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有利于观察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Li M  Cao J  Wang NP  Li LY  Li L  Qiao YL  Pan Q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9):674-677
目的 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2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制作液基薄片进行p16^INK4a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并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p16^INK4a在宫颈细胞学诊断的鳞状细胞癌(SCC)、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小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和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病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7)、92.2%(107/116)、24.3%(17/70)、100.0%(14/14)和36.4%(4/11)。150例p16^INK4a阳性者中,111例有组织活检诊断,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病变者97例(87.4%);70例p16^INK4a阴性者中,18例有组织活检诊断,无一例CIN2及以上病变。p16^INK4a在CIN2及以上病变与在CIN1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R-HPV DNA的阳性率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16^INK4a在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中高表达,有利于高危病例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临床Ⅰ和Ⅱ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早期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内癌细胞微小转移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且未经任何术前治疗的肺癌患者的181枚纵隔淋巴结,每枚淋巴结于两个不同层面切取冰冻切片,用抗上皮细胞抗原的Ber-Ep4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HE染色进行对照,观察早期肺癌纵隔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46.9%)的2l枚(11.6%)常规病理石蜡切片HE染色阴性的纵隔淋巴结,经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微小癌细胞转移灶,其中6例患者冰冻切片HE染色也发现有微小转移灶。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定为N0、N1、N2的患者分别为19,6,7例,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后微小转移灶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6例,即7例Ⅰb期(N0)和2例Ⅱb期(N1)患者上升为Ⅲa期(N2)。32例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术后常规病理分期和免疫组化分期中,N2患者分别占0、18.8%和46.9%。结论病期愈晚,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愈多见,Ber-Ep4免疫组化染色较两平面HE染色更易于发现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灶。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常规病理分期存在分期偏早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49例乳腺癌组织进行了蛋白激酶A的Ⅰ型α调节亚单位(PKA RⅠα)mRNA水平的检测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与食管癌风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Arg/Pro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了91例食管癌患者与204名正常对照组的p53 Arg/Pro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p53 Pro等位基因频率(0.588)与病例组(0.4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1)。但3种p53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的Pro/Pro基因型频率(39.6%)显著高于对照组(21.1%)。携带Pro/Pro纯合变异基因型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比携带Arg/Arg纯合野生基因型者高2倍[校正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18,95%可信区间(confidemce interval,CI)为1.10-4.35。杂合子基因型(Arg/Pro)与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校正OR=0.84%,95%CI=0.42-1.68)。吸烟增加食管癌风险(OR=2.30,95%CI=1.30-4.12),但与Pro/Pro基因型无协同作用。结论 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纯合突变是中国人的食管癌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白脊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以及食管癌病灶的最初起源点.方法 以1987年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现场内镜筛查发现的339例有食管黏膜白脊或白脊背伴有红区和糜烂灶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212例无白脊和活检病灶报告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随访15年.以食管癌的发生为终点事件,比较两组的癌变率.结果 339例有白脊者中,单纯白脊76例,白脊背有红区和糜烂灶者263例.随访15年,76例单纯白脊者中,癌变9例,癌变率为11.8%;263例白脊背有红区或糜烂灶者中,癌变88例,癌变率为33.5%.对照组212例中,17例发生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发生率为8.0%.结论 食管黏膜白脊与食管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食管癌最初起源点.白脊背出现红色糜烂灶,应视为癌前病变,定期内镜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口咽鳞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与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6例口咽鳞癌活检或手术标本,采用“三明治”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以SPF10-DNA LiPA分型方法检测HPV-DNA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HPV-DNA和p16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结果 66例口咽鳞癌患者中,HP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6.7% (11/66).11例HPV-DNA阳性患者中,p16蛋白阳性9例,阴性2例.55例HPV-DNA阴性患者中,p16蛋白阳性12例,阴性43例.在口咽鳞癌中,HPV-DNA的表达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01).HPV-DNA和p16蛋白均为阳性组(A组)9例,HPV-DNA阳性/p16蛋白阴性或HPV-DNA阴性/p16蛋白阳性组(B组)14例,HPV-DNA和p16蛋白均为阴性组(C组)43例.A组、B组和C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7.8%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77.8%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 在口咽鳞癌中,HPV-DNA的表达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16蛋白是较为可靠的预测HPV状态的替代标志.联合检测HPV-DNA和p16蛋白的状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对口咽鳞癌进行分层,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CDX2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国首次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研究最后一组15名志愿者,在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联合疫苗。据悉,这次临床研究共招募49名志愿者并分成8组,前7组已按设计方案全部接种完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