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1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90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583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94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3篇
综合类   98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74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338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Pubertal suppression with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agonists in transgender and gender non-conforming (TGNC) youth may affect acquisition of peak bone mass. Bone marrow adipose tissue (BMAT) h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ubertal suppression on BMAT, in this pilot study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TGNC youth undergoing pubertal suppression and cisgender control participants with similar pubertal status over a 12-month period. BMD was measur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nd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T1 relaxometry (T1-R) and spectroscopy (MRS) were performed to quantify BMAT at the distal femur. We compared the change in BMD, T1-R values, and MRS lipid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ix TGNC (two assigned female and four assigned male at birth) and three female control participants (mean age 10.9 and 11.7 years, respectively) were enrolled. The mean lumbar spine BMD Z-score declined by 0.29 in the TGNC group, but increased by 0.48 in controls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0.77, 95% CI: 0.05, 1.45). Similar finding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change in trabecular volumetric BMD at the 3% tibia site (-4.1% in TGNC, +3.2% in controls,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7.3%, 95% CI: 0.5%-14%). Distal femur T1 values declined (indicative of increased BMAT) by 7.9% in the TGNC group, but increased by 2.1% in controls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10%, 95% CI: -12.7%, 32.6%). Marrow lipid fraction by MRS increased by 8.4% in the TGNC group, but declined by 0.1% in controls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8.5%, 95% CI: -50.2%, 33.0%). In conclusion, we observed lower bone mass acquisition and greater increases in BMAT indices by MRI and MRS in TGNC youth after 12 months of GnRH agonis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participants. Early changes in BMAT may underlie an alteration in bone mass acquisition with pubertal suppression, including alteration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in marrow.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10表达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0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其中包括15例滤泡性腺瘤、15例腺瘤性甲状腺肿、30例乳头状癌(包括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性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中,7例表达CD10(77.8%),10例滤泡性癌中8例表达CD10(80.0%);CD10在非滤泡型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腺瘤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对CD10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4年8月对38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前入路减压术,其中18例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减压和后路枕颈内固定术:15例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5例不可复型仅行经口咽前入路减压术。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6~96个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上颈段脊髓减压改善率达89.3%。发生颅内感染1例,前路钢板松脱1例。结论:与常规减压方法相比,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减压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准确,术中与助手可协同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对狗幽门压力、胃黏膜血流量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血浆、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 (NO) ,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变化的关系 ,以探讨电针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2 0只狗随机分为 4组 :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每组 5只 )。采用胃压测量仪、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幽门压力、频率及胃黏膜血流量的变化 ,同步测定血浆及胃黏膜组织中NO ,NOS含量 ,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 电针后足三里组幽门括约肌总压力、基础压下降、频率下降 (P <0 .0 5 ) ,胃黏膜血流量显著升高 (4 .5 1± 0 .73→ 6.90± 1.0 1,P <0 .0 1) ,血浆及胃黏膜组织中NO ,NOS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上巨虚组仅幽门括约肌总压力下降 ,血浆NO含量上升。但足三里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趋势更明显 ,其他组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电针可使狗幽门压力、频率下降 ,使胃黏膜血流量增加 ,与影响幽门压力、胃黏膜血流量的某些活性物质的含量改变有关 ,并具有一定的经络和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gilent 2100 Bioanalyzer 芯片分析系统(以下简称Bioanalyzer)在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限制性显示技术分别从正常和热休克处理后的酿酒酵母细胞中分离出cDNA片段,然后再用Bioanalyzer和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RD-PCR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Bioanalyzer能更快速、敏感地分离和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并且通过对差异片段进行定量比较,发现了数个表达有明显差异的基因片段。结论Bioanalyzer在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Turner氏综合征的临床与骨改变分析(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5例有详细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的Turner氏综合征分析,探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Turner)的临床与骨改变特点。方法收集15例Turner氏综合征临床及骨骼X线平片,分析其表现。结果染色体核型分3型,第1型45,X,8例;第2型46,XX,5例;第3型46,XX/45,X,2例。X线表现有:骨质稀疏14例,掌骨征阳性8例,指骨优势9例,肘外翻10例,脊柱骨化不良5例,足趾趾节短9例,颅底凹陷11例。结论Turner氏综合征患者最终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低下,性发育不全。X线表现典型,骨改变对临床的诊断具有主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肝右后叶囊肿开窗引流术3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右后叶肝囊肿的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35例有症状的肝右后叶囊肿(21例主要位于Ⅵ段,14例主要位于第Ⅶ段)采用四孔法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者采用肝上入路,胆囊牵引钳或三叶钳推压肝脏使其向前向下,暴露肝后囊肿,囊肿开窗,修剪带蒂大网膜放入囊肿。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下段者采用肝下入路,超声刀切开肝结肠韧带,右三角韧带及肝肾间疏松组织,胆囊牵引钳抬起肝脏,囊肿开窗,大网膜放入囊腔引流。结果:35例肝右后叶肝囊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5例采用肝上入路,20例采用肝下入路。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46min。无手术并发症。35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住院2~5d,平均3.8d。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4个月,33例无复发,2例(为肝上入路病例)囊肿未完全消失,但较术前明显缩小,无明显症状,观察半年未见增大。结论:肝下及肝上入路囊肿开窗引流是腹腔镜下处理肝右叶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487例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学远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487例垂体腺瘤行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方面的改变,并分析性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487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对他们作半年到7年的随访,记录其血液内分泌的水平和性功能的状况并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随访的患者中,PRL腺瘤和GH腺瘤内分泌水平分别有53.7%、31.8%降至正常,而分别有24.2%、45.5%继续升高;在PRL腺瘤伽玛刀术后内分泌水平继续升高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是术后自行停止服用溴隐亭;无功能型、PRL型、GH型、混合型垂体腺瘤性功能明显改善分别为1.7%、28.8%、10.8%、20.0%.结论 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可以改善内分泌学方面的异常,单从这一角度分析该方法可以作为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并完全替代传统的分次放疗.伽玛刀治疗后仍然需要继续服用溴隐亭.伽玛刀治疗可以改善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功能;但为了更好的改善性功能,提倡对垂体腺瘤(包括垂体微腺瘤)进行早期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