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5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结构和功能改变,目前是老年人已知的、最为常见的脑部疾病。步态功能异常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跌倒、死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与步态异常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文中对国内外基于大样本人群的脑小血管病与步态异常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疾病机制的研究、临床诊断干预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闵行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来病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比较上海市闵行区性病门诊本地与外来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1~2004年上海市闵行区3家设有标准化性病门诊的公立医院进行门诊病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外来人口约占全部性病门诊病人的50%,其中女性病例占18.2%,未婚者占23.8%,均高于本地同类人员的比例;外来病人年龄偏低,多重感染者比例较高;男女外来病人与本地病人的首诊原因和症状排位相同,均以淋病感染为主;外来病人随访率(81.2%)较本地病人低(86.0%)。结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来病人在人口学特征、诊疗行为上存在差异,防制措施应有所不同和侧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TNFRⅡ )外显子 6基因多态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 (PCR -RFLP)方法对 34例SLE患者和 66例健康对照进行TNFRⅡ外显子 6基因分型。结果 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 ,TNFRⅡ外显子 6R等位基因频率(35 3 % /2 1 2 % ;OR =2 0 3 ,95 %可信限 :1 0 1~ 4 0 8;χ2 =4 63 ,P =0 0 31 )与基因型频率 (67 6 % /37 9% :OR =3 43 ,95 %可信限 :1 32~ 9 0 6 ;χ2 =7 97,P =0 0 0 5)均不同。结论 TNFⅡ外显子 6基因多态可能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关 ,携带R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医院冠心病病人抑郁/焦虑现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冠心病患者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到12月1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7家综合性医院的心内科连续收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9例。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抑郁合并焦虑症状以及合计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9.8%,16.7%,13.6%和22.8%;在具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非首诊患者中,冠心病患者既往被诊断为抑郁和/或焦虑障碍和接受抗抑郁和/或焦虑治疗的比例均低于4%:住院患者在本次住院期间的抑郁焦虑诊治率低于1%。结论:综合医院冠心病病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和抑郁和/或焦虑障碍患病率.且既往诊治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小学女生家长对HPV的认知及疫苗接种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对在青浦区就读的小学四年级女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79.91%的家长在本次调查前听说过HPV,83.27%的家长愿意为儿童接种疫苗。对疫苗的安全性担心是不愿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家长希望政府能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否听说过HPV疫苗、本人或爱人是否接种过HPV疫苗、是否曾对儿童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影响家长为儿童接种HPV疫苗的主要因素。结论 青浦区小学生家长针对HPV及其疫苗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关知识知晓率并不高,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宣传。家长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总体上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保障疫苗安全有效,降低费用,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中是疫苗推广使用需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及该病的遗传方式.方法以27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为先证者,收集其一级和二级亲属的患病资料,采用零截尾泊松分布模型判断该病有无家庭聚集性,应用Penrose法和Li-Mantel-Gart法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应用PPAP软件估算该病的遗传度.结果先证者一级亲属该病的患病率>二级亲属>一般人群,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Penrose法的结果也显示该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其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935±0.098,二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439±0.284,遗传度的加权平均值为0824±0.093.结论普通型偏头痛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 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菌属, 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 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 其中男生43名, 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 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 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 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 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差异。计算肠道菌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 并利用主坐标分析, 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菌属中的差异细菌, 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菌属的关联。结果肥胖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特征,探讨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对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对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拟合,评估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并识别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的潜在关联。结果 2011-2018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7 118 050例,死亡2 283例,2011-2014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2018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报告死亡率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华南地区且为热点区域及高风险区域,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西北地区,冷点区域及低风险区域也集中在其部分区域。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R=3.54)、每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RR=1.61)、城市化率(RR=3.00)、人口出生率(RR=2.36)、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RR=3.40)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RR=0.57)有关。结论 2011-2018年我国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区域为东南沿海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考虑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基于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CH)开展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筛选2018-2021年在SCH住院的<16岁CAP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查询研究对象的病原检测结果,比较Mp、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比较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对病情严重性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8 274名CAP住院病例,其中Mp阳性2 184例(26.4%);Mp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01),随月龄增加而升高(P<0.001),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01)。喘息、气促、喘鸣音及肺部呈片状阴影的发生率,以及发热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在Mp、细菌和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月龄Mp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喘息症状及痰鸣音和喘鸣音的比例高于单纯感染病例,≥60月龄混合感染病例较Mp单纯感染更易出现气促症状(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童(aOR=1.38,95%CI:1.15~1.67)、<6月龄(aOR=3.30,95%CI:2.25~4.89)、6~月龄(aOR=3.44,95%CI:2.63~4.51)、24~月龄(aOR=2.50,95%CI:1.90~3.30)、48~71月龄(aOR=1.77,95%CI:1.32~2.37)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aOR=1.28,95%CI:1.06~1.55)为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Mp是导致儿童CAP住院的主要病原体,单纯Mp感染病例较细菌、病毒感染病例发热天数更长;Mp常与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男童、<72月龄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是Mp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匹配是观察性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统计效率等作用,但其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在不同观察性研究中并不一致,匹配在队列研究中能够消除匹配变量的混杂偏倚,但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本身并不能消除混杂偏倚。在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匹配变量时,研究者可能并不能准确判断该变量是否为混杂变量,若误将真实情况为非混杂因素的变量进行匹配,则会形成过度匹配,造成统计效率下降或引入难以避免的偏倚或增加工作量等;若将真实情况为混杂因素的变量遗漏不予匹配,则会造成混杂偏倚。有向无环图是一种直观的展示不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变量间复杂因果关系的可视化图形语言。本文从有向无环图视角分析匹配在不同观察性研究设计中的作用、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中欲匹配变量的选择标准制定,为今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