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42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30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复发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调查深圳市某三级医院历史病案数据资料,回顾性研究2011—2017年收治新发住院AIS病例及其复发情况共1779例(年龄≥18岁),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深圳市A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HR=2.862)、饮酒史(HR=1.002)、NIHSS≥4分(HR=2.868)和Essen≥3分(HR=2.997~4.743)是AIS患者复发的高危预测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饮酒史、NIHSS及Essen评分高均是AIS复发的危险因素,尽早对AIS患者进行筛查和强化管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的策略研究防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防风活性成分和治疗RA的潜在靶点,并评估活性成分的药理和毒理学等相关参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验证核心靶点和疾病的关联;对核心成分和相应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通过CCK-8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阐明别欧前胡素对MH7A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 从防风中共鉴定出18种活性成分和66个与筛选出的RA疾病靶基因相交的潜在靶基因,最终获得了汉黄芩素、β-谷甾醇、5-O-甲基维斯阿米醇和别欧前胡素等核心成分。防风治疗RA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凋亡等信号通路和多种生物过程来实现,以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分子对接证实了所有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均具有很好的对接活性。别欧前胡素抑制MH7A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P<0.05、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显著下调IL-1β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MMP-3的基因表达(P<0.01)。分子分析表明别欧前胡素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对MH7A的调控作用。结论 成功预测了防风治疗RA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别欧前胡素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活力、迁移、侵袭及细胞因子和MMPs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口服加灌肠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温通散瘀为治则的口服及灌肠中药综合治疗 ,并与口服中药组、丹那唑组对照比较 ,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3组有效率及受孕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中药口服加灌肠组有效率及受孕率均优于口服中药组(P<0.05) ,受孕率优于丹那唑组 (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内服与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后再患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胃切除术后再患食管癌 2 9例资料。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残胃代食管术 2 0例、空肠代食管术 3例、结肠代食管术 6例。结果  2 9例除 1例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例胸部食管残胃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肺部感染、其余均Ⅰ期愈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 ,食管中上段癌行结肠代食管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妇幼保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妇幼保健人员艾滋病的知识了解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及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 4家医院妇幼保健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对安全套 ,共用注射针头及输血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等回答正确率较高 ,而对蚊虫叮咬、母婴传播等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 (2 )相当部分医务人员对 HIV感染者不愿意提供医疗服务。结论 :妇幼保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不足 ,迫切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 ,同时要宣传对 HIV感染者 (病人 )的关怀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 ( β- EP)在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方法 :将 5 5例复杂性高热惊厥 ( complicated febrile convulsion,CFC)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治疗组加用国产盐酸纳洛酮 ,按每次 0 .0 2~ 0 .0 4 mg·kg- 1 ,每 8h1次 ,连续使用 3~ 5 d。治疗前后对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 ( CSF)中 β- EP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观察惊厥复发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和脑脊液 β- EP无明显差别 ,P>0 .0 5。治疗后 5 d复查血浆和脑脊液 β- EP水平 ,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 .0 5。纳洛酮组所有患儿发热时均无惊厥再发作 ,脑电图好转。结论 :β-内啡肽 ( β- EP)与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发生密切相关 ,纳洛酮可以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减少 CFC发热时惊厥再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FNZ)、拉莫三嗪(LTG)及两药联合经孕鼠给药,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0 d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FNZ组、LTG组、FNZ LTG组和对照组。前3组大鼠于脑缺血缺氧术前3 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分别为FNZ 0.5 mg/(kg.d),LTG 10 mg/(kg.d),FNZ 0.5 mg/(kg.d) LTG 10 mg/(kg.d)。第3天给药后3 h,每组取8只孕鼠制作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剩余2只孕鼠直接行剖宫产取胎鼠,每胎5只。于缺血缺氧后6、12、24、48 h分别取胎鼠血清0.5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水平。结果胎鼠缺血缺氧后,血清NSE和S-100水平明显升高。FNZ组、LTG组及FNZ LTG组胎鼠缺血缺氧后各个时间点血清NSE和S-1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产前预防性灌胃FNZ、LTG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变异性心绞痛(V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征集疑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或电生理研究提示心律失常而行诊断性心导管术的住院患者共93例,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3组,其中 VAP 患者39例,劳力性心绞痛(EAP)患者35例,对照组19例。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度,将 VAP组再分为轻度 VAP 组22例和重度 VAP 组17例。采集血样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白细胞(WBC)及分类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内皮素(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以及冠心病(CHD)其他危险因子,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的变化。结果除 EAP 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CHD 危险因子、体温、WBC 总数、CRP 等在 VAP、EAP 及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重度 VAP组 EOS 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重度 VAP 组血浆 Fbg、ET-1和 vWF 也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VAP 患者经药物治疗后,EOS 计数、血浆 Fbg、ET-1和 vWF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EOS 计数和血浆 Fbg,ET-1和 vWF 水平可预示 VAP 病情严重度,提示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引起 EOS 和 Fbg、ET-1和 vWF 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防石方防治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2002年符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先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术后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术后服防石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3年内胆囊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67%、13.33%;观察组慢性胆囊炎症状消失较对照组理想(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防石方减少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减轻慢性胆囊炎症状的功效较消炎利胆片为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取穴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隔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针刺治疗8周后测定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热痛域,坐骨神经能够内山梨醇、一氧化氮(NO)和Na -K -ATPase活性。结果:糖尿病大鼠SNCV明显减慢,热痛域值明显升高;坐骨神经内山梨醇升高、NO降低,Na -K -ATPase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针刺治疗可使上述改变减轻,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针刺治疗通过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内山梨醇含量,防止NO降低和Na -K -ATPase活性下降,可有效恢复其神经传导速度、热痛域等神经障碍,为治疗DP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