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3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部分上班族外出就餐时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加强餐饮业监管及提供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上班族较为集中的8个地点采用自制外出就餐问卷对上班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录入,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外出就餐时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按担忧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食物不新鲜(68.5%)、使用非食用油烹饪(63.5%)、食物中有异物(49.1%)、存在感染传染病风险(49.0%)、餐具未消毒(45.3%)、滥用食品添加剂(40.9%)、食物中毒(38.4%)、农兽药残留(37.3%)和食物有异味(27.2%),且女性对于食物中有异物、食物不新鲜、农兽药残留等问题的担忧人数比例高于男性(P0.05),18~39岁调查对象对于食物中有异物、食物有异味和存在感染传染病风险这些问题的担忧人数比例高于40~60岁调查对象(P0.05)。女性外出就餐问卷得分高于男性(P0.05);18~39岁调查对象的问卷得分高于40~60岁调查对象(P0.05);不同教育程度调查对象的问卷得分存在差异(P0.05),且调查对象的教育程度越高,其外出就餐问卷的得分就越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外出就餐问卷得分受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部分上班族外出就餐时,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较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同时餐饮业也应该重视消费者所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应加强对男性、中老年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以降低其外出就餐时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2.
筹资作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整个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目前,政府补贴风险逐步显现,同时,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筹资还存在着筹资责任分摊模糊,缺乏财政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差异性筹资引发医保基金"逆向再分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重庆市乃至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确保医保筹资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完善筹资方式、厘清筹资主体责任分担、推动财政补贴测算科学化、完善筹资机制和偿付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对比慢性砷中毒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头发样本,筛选差异代谢物,分析相关代谢途径,为砷毒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5名慢性砷中毒患者(观察组)和5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头发样本的代谢物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两组的代谢图谱差异,找出差异代谢物。[结果]慢性砷中毒患者尿砷[(1.32±0.09)μmol/L]明显高于砷中毒标准(1.17μmol/L)和对照组[(0.29±0.10)μmol/L](P0.001)。共检出10种差异代谢物,在慢性砷中毒患者中有4种上调,6种下调。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4种有意义的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在观察组中分别为苯乙醛和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而谷胱甘肽和丙氨酸含量降低。这4种代谢物均与机体氧化应激相关。[结论]验证了砷的慢性毒性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同时为探索氧化应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 virus,HIV)感染报告数在不断增加,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近年来这类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虽较高,但未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中年轻MSM的HIV新发感染情况较显著。对MSM 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也更深入。因此及时准确地了解MSM HIV新发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进展,对于及时调整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渝两地一胎和二胎孕妇在外就餐频率的差异及孕妇在外就餐频率的影响因素,为孕妇在外就餐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对兰州及重庆的2 754名孕妇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胎孕妇每周在外就餐频率(平均秩次1 415.6)高于二胎孕妇(平均秩次1 295.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胎次、夫妻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食物偏好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孕妇每周在外就餐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胎孕妇、独生子女孕妇、食物偏好为"口味"的孕妇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更高,夫妻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妇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越高,而受教育程度为高等教育的孕妇每周在外就餐少于2次的人数比例更高。此外,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的孕妇平均年龄为(29.7±4.4)岁,小于每周在外就餐少于2次孕妇的(30.2±4.2)岁(P0.05),而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孕妇的BMI为(24.1±3.4)kg/m~2,高于每周在外就餐少于2次孕妇的(23.7±3.1)kg/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胎次、夫妻人均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及食物偏好是孕妇在外就餐频率的影响因素。其中二胎孕妇(OR=0.79)、非独生子女孕妇(OR=0.61)每周在外就餐次数更趋向于2次以下。夫妻人均月收入在4 500~9 000元(OR=1.28)和9 000元以上的孕妇(OR=1.75)、食物偏好为"口味"的孕妇(OR=1.31)每周在外就餐次数更趋向于2次及以上。结论兰渝两地一胎孕妇平均每周在外就餐频率高于二胎孕妇;夫妻人均月收入在4 500元及以上、食物偏好为"口味"是孕妇每周在外就餐次数2次及以上的危险因素,怀孕胎次为二胎及非独生子女是孕妇每周在外就餐次数2次及以上的保护因素。对于有较高收入、不健康食物偏好且是独生子女的初胎孕妇,有必要加强其孕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中区60岁以上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渝中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并对有合作意愿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充分了解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情况。结果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为60.07%,超过一半的居民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居民对健康体检和基本药品供应的需求率分别达到83.09%和74.82%。结论增加家庭健康管理的优惠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加强宣传社区医院、对口三甲医院建立有效和稳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满足居民对家庭健康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医院管理》2016,(1):75-78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信息资源需求与利用匮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我国对于信息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搭建,对于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应用研究很少,而大部分的信息研究还是以住院方面的为主。笔者从国内外对门诊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到门诊数据的逐步利用情况进行了探索,希望从门诊提供一个视角,能够利用数据挖掘从门诊积累的数据中分析出深层次的、高价值的信息,来为医院甚至卫生部门的各种决策提供支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映红  武芳 《现代预防医学》2020,(24):4480-4483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工具组合,剖析本次疫情防控政策的特点、规律及局限,为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阶段三个维度对2020年1月20日- 3月18日针对武汉市疫情发布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 政策工具以强制性为主、混合型次之、自愿性最少,占比依次为71.9%、25.47%、2.63%;不同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分布失衡。结论 部分混合型和自愿性政策应用不足,需优化工具组合以取长补短;政策演变缺乏系统规划,需对重大疫情防控政策工具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重塑;自愿性工具有待深入开发,应加快推进社会力量疫情参与机制和慈善应急协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知的改变及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战略的提出,健康文化相关概念逐渐受到学者关注。文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助推力,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文化可影响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行为、求医行为等,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可产生深刻影响。国内外对健康文化的理论研究认知度不足,主体认识缺失,国际上也没有关于健康文化的统一明确定义,我国关于健康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所涉及内容杂乱且分散,缺乏高度的理论概括和系统性研究,难以统揽全局及指导健康文化建设体系。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健康文化研究进展,初步提出健康文化概念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