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91.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阴道成形术的护理特点,以提高手术的综合疗效。方法 对3例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阴道成形术患者,采取术前精心准备,术后仔细观察和及时预防、处理各种并发症等措施,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按期出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掌握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特殊护理特点,有利于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段移植阴道成形术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按期出院。  相似文献   
92.
陈敏亮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68-1070,F004
目的:研究瘤体内直接注射脂质体包裹的人IFNα基因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在鳞癌荷瘤裸鼠的瘤体内注射体外已制备好的用脂质体包裹的IFNα DNA,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及小鼠存活情况。结果: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人IFNα基因后,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其中部分荷瘤裸鼠的肿瘤消失;荷瘤裸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部分荷瘤裸鼠可长期存活。病理结果显示,治疗后的肿瘤细胞形状不一,有多数细胞质崩解,破坏明显。结论: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FNα基因后,可在瘤体内原位直接转染肿瘤细胞并破坏该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激活人α1(Ⅰ)胶原启动子的作用。方法:构建含不同长短α1(Ⅰ)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 0.27,pCOLH1 2.5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3细胞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IGF-1或(和)TNF-α,测定CAT活性。结果;100ng/ml IGF-1可使转染至NIH3T3细胞的pCO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整合素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之一——酪氨酸磷酸化在成纤维细胞表达原胶原基因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抗整合素单抗及相应二抗的交联作用,模拟整合素在成纤维细胞表面簇集而诱导酪氨酸磷酸化,用蛋白印迹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诱导生成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和Ⅰ型原胶原mRNA水平;并观察阻断酪氨酸磷酸化后,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和Ⅰ型原胶原mRNA的变化。结果:整合素β1亚基在成纤维细胞表面簇集可诱导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8000和65000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且Ⅰ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阻断酪氨酸磷酸化,不仅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显著减少(P<0.01),而且Ⅰ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也降低(P<0.05)。结论:整合素β1亚基在成纤维细胞表面簇集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在Ⅰ型原胶原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瘢痕增生并继发挛缩畸形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临床上也无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利用胶原胶结缔组织收缩模型,观察体外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促胶原胶收缩情况,了解瘢痕成纤维细胞收缩能力,探讨瘢痕挛缩的发生、发展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胶原制备[1] 用0.1%醋酸溶液提取鼠尾胶原粗制液,加氯化钠至5%终质量浓度,胶原絮状沉淀,离心收集,透析去除盐成分后,4℃储存。1.2 成纤维细胞培养 将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8例)及正常皮肤组织(6例)剪成细小碎块后进行组织块培养,培养液为1…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钙网蛋白(CRT)在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原位 ELISA 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 CRT 分布定位及表达水平研究。结果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处于增殖生长状态时,胞浆及核内均有不同程度的 CRT 表达,其中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 CRT 水平(A:1.97±0.15,ELISA492nm)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水平(A:1.43±0.1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在已融合的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则均无 CRT 表达。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内 CRT 的丰富表达对促进细胞迁移、信号传递及钙存储等方面均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回顾分析易性病女转男型患者乳房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乳房切除术在女转男易性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7月间在长征医院整形35例易性病女转男型患者,共70侧乳房切除,主要采用乳晕下"C"形切口、跨乳晕"S"形切口、双环法切口及乳头乳晕游离移植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转型手术的乳房切除。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①乳房的大小;②乳房皮肤的弹性;③乳房下垂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易性病患者乳房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乳房皮肤过多、皮肤弹性和乳房下垂是转性患者选择乳房切除术具体手术方法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患者的乳房条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8.
脂肪抽吸术并发症防治的相关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自UK Kesselring等首次报道了干性脂肪抽吸术(dry liposuction)至今,该技术经历了5个阶段的衍变,即干性脂肪抽吸术、YG Illouz报道(1983年)的湿性脂肪抽吸术(wet liposuction technique)、JA Klein报道(1987年)的肿胀法脂肪抽吸术(tumescent technique)、SA Trott报道(1998年)的超湿法脂肪抽吸术(super-wet liposuction)和M Topaz报道(1999年)的超湿法脂肪抽吸术(super-wet liposuction).其中JA Klein(1987年)报道的肿胀法脂肪抽吸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目前脂肪抽吸术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99.
背景:有证据显示,肌源性干细胞能够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增强再生肌组织的功能,并具有分化为神经外膜组织细胞和具有许旺细胞表型细胞的潜能。目的:分析许旺细胞条件培液诱导小鼠乳鼠源肌源性干细胞向许旺细胞的分化,探讨其作为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C57BL/6乳鼠四肢骨骼肌,采用改良的Preplate技术纯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利用抗体Desmin和Sca-1对纯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采用许旺细胞条件培液诱导其向许旺细胞分化,并行许旺细胞特异性抗体S100β、P75NTR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从小鼠骨骼肌中分离得到肌源性干细胞,能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Desmin和Sc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肌源性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后部分细胞S100β、P75NTR染色阳性。说明应用改良的Preplate方法,可从新生小鼠骨骼肌中分离得到肌源性干细胞;采用许旺细胞条件培液能将其诱导分化为许旺样细胞,有可能成为神经组织工程神经较理想的许旺细胞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0.
军队医院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军队医院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方法 制定<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按照岗位需求,对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管理对象:主要为护龄1 ~10年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管理办法:按1~4级区分临床护理岗位,明确各层级护士资格准人条件、层级晋升操作办法、岗位职责、技术能力与工作要求以及考核标准;实行学分累积晋级制,将护士职称晋升与能力晋级有机结合,变人员管理为岗位管理.结果 694名临床护理人员通过能力晋升考核分别竞争到1~4级护理工作岗位,从事与能级相匹配的护理工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平均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01%,患者满意度为98%,护士晋升职称学分考核优良率达97%以上.结论 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有利于增强各级护士的岗位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体现;同时患者的利益得到保护,等级护理和基础护理得以加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