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3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74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201篇
内科学   363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1983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69篇
  1篇
中国医学   999篇
肿瘤学   1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老年牙周组织疾病的证候特点。方法 对 1998 年 1 月-2003 年 12 月门诊接诊的 216 例老年牙周组织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阴虚火旺型 124 例(57.4%),气血不足型 51 例(23.6%),胃火炽盛型 16 例(7.5%),气滞血瘀型 14 例(6.4%),痰湿阻络型 11 例(5.1%)。结论 老年牙周组织疾病证候表现以虚为主、虚中夹实,阴虚火旺型和气血不足型是其主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Naftopidil)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方法,应用萘哌地尔25mg,每日1次,对10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EPS)WBC计数及最大尿流率(MFR)为疗效指标,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服药4周后,可评价病例105例。全组患者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平均减低12.0分(P<0.001),症状评分平均减低7.9分(P<0.001),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减低4.1分(P<0.001)。EPS中WBC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为(15.2±15.1)、(9.5±12.0)个/HP(P<0.01)。MFR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为(19.2±4.8)、(22.7±4.9)ml/s(P<0.01)。按症状改善评价,治愈2例(1.9%),显效32例(30.5%),有效55例(52.4%),无效16例(15.2%)。总显效率为32.4%,总有效率为84.8%。3例有轻度头晕,1例食欲不佳,不良事件发生率3.81%。结论:萘哌地尔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而我国又是高发地区.据报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国人口的10%,总数约1.2亿[1],数字庞大,值得重视.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主要检测指标有"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谷丙转氨酶(ALT)等.而"乙肝两对半"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有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大三阳),以及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小三阳).现就所收集538例乙肝患者资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4.
胰岛素和睾酮对Ishikawa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和睾酮(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予不同浓度INS(90、60、30、3、0.3 U/L)或T(10-3、10-4、10-5、10-6、10-7mmol/ml)刺激Ishikawa细胞48 h,MTT法检测INS、T对Ishikawa细胞生长的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LUT4蛋白在Ishikawa细胞定位表达;分别以30 U/L INS和10-5mmol/ml T刺激Ishikawa细胞24和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INS和T对Ishikawa细胞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的INS均可促进Ishikawa细胞的生长,随着INS浓度的增加,INS促进Ishikawa细胞生长作用越强,INS浓度自0.3~30 U/L时,Ishikawa细胞生长依次加强,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NS浓度达60、90 U/L时,细胞生长状况与INS浓度为30 U/L相似。不同浓度的T均可抑制Ishikawa细胞的生长,随着T浓度的增加,T抑制Ishikawa细胞生长作用越明显。T浓度自10-7、10-6、10-5mmol/ml,Ishikawa细胞生长依次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T浓度达10-4、10-3mmol/ml时,细胞生长抑制状况与T浓度10-5mg/ml相似。(2)GLUT4蛋白,定位表达于Ishikawa细胞的细胞浆内。(3)Ishikawa细胞中GLUT4 mRNA表达,在INS组和T组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P<0.05),INS组比T组减弱更明显(P<0.05),且INS和T作用24和48 h GLUT4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INS和T均可影响Ishikawa细胞生长,并降低GLUT4 mRNA的表达,推测PCOS高胰岛素、高雄激素血症的病理生理特性有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代谢过程,与子宫内膜的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浓度,探讨PDGF和VCAM-1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40例患者为EMs组,其中I~II期17例,III~IV23例;非EMs组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PDGF和VCAM-1水平。结果EMs组血清及腹腔液中PDGF、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EMs期别的增加,其血清和腹腔液中PDGF、VCAM-1含量呈上升趋势;EMsIII~IV期水平显著高于I~II期(P<0.05)。EMs患者PDGF与VCAM-1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EMs患者PDGF、VCAM-1表达水平升高,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临床工作中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脑损伤后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大量表达所引发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水肿的主要原因,并且与脑组织的继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58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肺功能评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书亭  马俊义 《临床荟萃》2008,23(5):346-34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1-2].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复杂、风险大,因此术前肺功能评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8.
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附1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与方法为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我们将156例病人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甲氰咪呱组各78例。全组男98例.女58例;年龄42~86岁,平均58.2岁。出血部位:基底核98例,脑叶22例,丘脑15例,脑干9例,小脑12例。伴意识障碍31例。脑出血后3d内发生应激性溃疡126例.3~7d7例.〉7d23例。奥美拉唑组予静脉推注奥美拉唑40mg/次,2次/d,连续5d;甲氰咪胍组给予甲氰咪胍静脉滴注600mg/次,2次/d,连续5d。两组均应用止血敏,并行降颅压、降血压、抗感染及输液支持等治疗。对脑出血量大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疗效判定标准:①胃液无血;②大便转黄;③大便潜血隐性。24~48h内出血停止为显效,49~72h为有效.〉72h为无效。  相似文献   
49.
随着耳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鼓室成形术逐渐推广,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尽管自体或异体的听骨、皮质骨、软骨、牙齿都是可行的听骨替代材料,但近年来研制出以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陶瓷、金属为代表的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听骨链重建,现就国内外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各80例,应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MAFG-AS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日期到2019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K-M)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MAFG-AS1相对表达量为2.398±0.21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3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TNM分期更高、中高分化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期转移时,LncRNA-MAFG-AS1过表达(P<0.05)。K-M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20.36±3.21)个月,低表达患者为(29.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