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44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662篇
预防医学   265篇
药学   2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初步评价Dubowitz神经学评估法-第2版(The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eterm and Full-term Newborn Infant-Second Edition)对晚期早产儿发育行为结局的预测效果,为完善晚期早产儿随访体系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低风险晚期早产儿(34+0~36+6孕周)116例组成随访队列,于超早期(生后6 h内)和矫正“足月”(矫正胎龄40孕周)时分别进行Dubowitz神经学评估,矫正6月龄时进行贝利-Ⅲ诊断测试(Bayley Scale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3rd Edition),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Dubowitz神经学评估分数与认知、运动发育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矫正6月龄时,认知发育商与超早期和矫正“足月”异常体征分数相关(r=0.184和-0.187,P均<0.05),与矫正“足月”姿势和肌张力、反射两个维度分数相关(r=0.187和0.182,P均<0.05);运动发育商与超早期姿势和肌张力、异常体征两个维度相关(r=0.201和0.219,P均<0.05)。结论 Dubowitz神经学评估对晚期早产儿的发育行为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在更大的人群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2.
背景 由于对药物疗法不良反应的担忧,近几年人们对使用针灸治疗癫痫越来越感兴趣。尽管现已报道了不少针灸抗癫痫作用的临床证据,但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研究电针(EA)对癫痫大鼠自发性复发性癫痫(SRS),以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G)区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针刺或电针穴位治疗,8周后观察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分别取5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和DG区GAD67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减少了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和穴位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8周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连续治疗后,穴位电针组与癫痫组、假刺激组、非穴位电针组比较,大鼠海马组织中GAD67 mRNA水平与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刺激组和非穴位电针组中GAD67 mRNA水平与癫痫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D67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mRNA水平相一致。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穴对癫痫大鼠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与CA3和DG区GAD67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1-6]  相似文献   
83.
姜玉勤  陆迅  孙晓怡  唐余燕  刘何晶  刘扬  魏明刚 《中草药》2021,52(13):3831-3840
目的基于蛋白-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技术,通过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对溶菌酶的修饰以及对环境因素的调节筛选,控制溶菌酶的自组装行为,制备一种绿色环保的具备核壳结构的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凝胶,从而达到减小粒径,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目的,使其更有利于肾靶向。方法利用Maillard反应将溶菌酶与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按不同比例合成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枝接物,通过SDS-PAGE蛋白电泳来优选出产量最高的合成比例;对合成的产物进行内源荧光、紫外测定等表征,并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法测定接枝率;以粒径为评价指标,对溶菌酶浓度,反应体系pH值、加热温度等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得到空白纳米凝胶最佳合成条件;选取适宜的载药方法,得到了载黄芩苷纳米凝胶。结果合成纳米凝胶的最佳工艺为溶菌酶与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比例1∶2、反应体系pH值11、溶菌酶-壳聚糖接枝物质量浓度为0.6 mg/mL、加热温度71℃、加热时间51 min。得到的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枝接物接枝率为(24.7±2.9)%,空白纳米凝胶的粒径范围为16~120 nm、平均粒径为49.02 nm、PDI为0.132,载黄芩苷纳米凝胶的包封率为(95.00±2.54)%、载药量为(17.00±1.26)%。结论通过Maillard合成了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凝胶,并找到了最优的合成工艺。制备的纳米凝胶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4.
孙书龙  姜宏  吴黎明  贺九龙 《新中医》2021,53(3):201-20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以腰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髓核组织突出,穿破后纵韧带至脊柱椎管内,引起周围炎性介质集聚,刺激压迫椎管内脊髓,促使侧隐窝内神经根充血水肿,最终导致腰腿痛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游离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多好发于青壮年,具有病情进展快、影像学表现严重、起病急伴发病重、甚则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等特点[1],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手术治疗。姜宏教授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临证近四十载,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促进LDH重吸收诊疗技术的研究,通过大量病例的随访观察发现,大多数游离LDH患者经过中医药等非手术治疗均可得到良性转归。其中游离型LDH因影像学表现有髓核突出体积大、位移形变明显等特征,姜教授认为这种游离的突出物是髓核入络入督脉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提出运用络病理论予以保守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意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学术经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基于五轮学说及眼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探讨不同证候(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的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眼部图像特征及其差异性,以期从眼部图像特征上为肝硬化临床诊断及证候辨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住院的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的肝硬化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眼科裂隙灯采集受试者的眼部图像,并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非肝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15例及健康志愿者112例眼部图像特征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剔除因受到各种因素干扰眼部图像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3组各纳入60例进行眼部图像分析。基于图像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提取法,将彩色图像转化为共生矩阵,计算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通过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组间差异性。结果:肝硬化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与健康人3组眼部图像LBP特征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组相比,在255层面积百分比中,肝硬化组有245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疾病组有2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慢性肾脏疾病组相比,2组共有15层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种疾病间不同证候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3组证候间共19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患者3组证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种证候不同疾病间的LBP特征频数面积百分比,湿热内蕴证中,肝硬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组患者间有5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中共有46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证的2种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3种证候间频数面积百分比,发现有2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眼部图像LBP特征发现,肝硬化及慢性肾脏疾病2种疾病间存在明显差异,且2种疾病的相同证候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但同一疾病的3种不同证候间比较,仅肾脏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而肝硬化患者各证候间区分不明显。提示运用眼部图像LBP特征提取技术对不同疾病区分的敏感性优于对证候的区分。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描述股骨头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量化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2例(17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创伤机制、创伤-手术间隔时间、创伤发生季节和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影像学资料包括骨折Garden分型、Pauwel分型、股骨头后倾角度、术后骨折复位、螺钉分布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存活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关节功能,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结果:172例(174髋)患者纳入研究,共29例(16.67%)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复位质量(OR=0.126,P=0.027)和后倾角(OR=4.380,P=0.010)。股骨头存活136例患者(137髋)纳入生活质量调查,Harris评分90.14±7.92,其中优96髋(70.07%),良28髋(20.44%),中13髋(9.49%),差0髋。SF-36评分中生理健康得分为46.12±9.12,心理健康得分为50.21±3.97,两者不呈线性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与生理健康得分相关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复位质量与后倾角度,与心理健康得分相关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骨折是否移位与创伤机制。结论:复位质量位不佳和后倾角15°是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心理健康得分恢复良好,但生理健康得分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群平均水平,复位质量与后倾角度可作为生理健康得分预测因素,骨折是否移位与创伤机制可作为心理健康得分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苏州市社区临床检验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苏州市公共卫生信息专用网络、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以苏州市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机构送检临床检验样本的集中检验管理为核心任务,设计并开发苏州市社区临床检验的区域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各社区临床检验样本从临床检验试验申请到采样、标本运送交接、临床检验报告发布和检测费用结算等集中检验全流程的在线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苏州市区域内各社区临床检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结论该系统已成为苏州市临床检测中心与苏州市区域内各社区机构间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在线网络化信息管理体系,保证了社区临床检验集中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A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以浓度为0、1、2、4、8μmol/L的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程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8μmol/L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可明显抑制HUVECs增殖,IC50分别为7.2、4.0、2.0μmol/L;随着知母皂苷AⅢ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HUVECs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固缩现象;8μmol/L知母皂苷AⅢ作用于HUVECs,细胞凋亡率为(4.03±0.41)%。结论:知母皂苷AⅢ可明显抑制HUVECs的生长,并诱导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9.
计樱莹  郝建凤  苏敏 《中国康复》2019,34(3):150-154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辅助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COPD的患者共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均予以正规内科治疗及康复专科护理,研究组予以音乐治疗辅助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2组治疗时间每次45min,每日1次,5次/周,持续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况、睡眠质量。结果:干预12周后,2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无氧阈(AT)、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6min步行距离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2组改良气短(Borg)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音乐治疗辅助肺康复训练与常规肺康复训练相比,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90.
王盛  朱奕  王彤 《中国康复》2019,34(1):37-39
目的:应用骶骨定标法观察不同方向的外力干扰对健康人、脑损伤偏瘫患者平衡的影响。方法:招募健康者及脑损伤偏瘫患者各10名,通过在不同的方向施加外力,采集骶骨定标法的骶骨标记点的平均摆动幅度及平均摆动速度。结果:健康者在向后外方向用力干扰下骶骨标记点的平均摆动幅度及平均摆动速度指标最大,其余三个方向之间没有差异;偏瘫患者向偏瘫侧的平均摆动幅度最大(MSA=20.72mm),其次是向后(MSA=17.58mm),而向前及向健侧的(MSA=11.87mm、13.5mm)无差异。结论:当对健康人进行外力干扰时,向后平衡稳定性差;偏瘫患者当受到外力干扰时容易向偏瘫侧跌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