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李强 《西南军医》2012,14(1):24-26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方法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针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采用从鹰嘴窝上向近端逆行穿针法。结果32例肱骨干骨折在3个月后全部骨性愈合,肩肘关节活动恢复95%以上。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方法在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中,可有效地稳定骨折,并促进肩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多中心研究前混合模式和视频播放模式培训不同地区参与研究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掌握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知识的效果,为选择适宜方法培训参研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4所医院为多中心研究单位,各医院按照调研工作量和纳排标准纳入参研护士,共计766名自愿选择了A和B培训方法,A组523名接受在线培训结合培训视频播放混合模式培训,B组243名接受培训视频播放模式培训。培训内容一致,包含4种皮肤损伤定义、分类标准和检查方法等内容。项目组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包含20张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照片为题干的60个问题试卷,于培训1周后,通过微信将在线考试卷链接推送至参训护士。2组参训护士通过手机独立答题,并在1 h内在线提交。满分为100分,统计2组参训率和参考率及平均得分。结果 A、B 2组护士参训率和参考率均为100%,2组总平均得分相近,四类皮肤损伤的平均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种培训方法均有满意的参训率和参考率,培训效果相近,适用于多中心研究前不同地区医院参研护士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 hucMSC-Ex)在小胶质细胞极化态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其条件培养基提取外泌体(exosomes),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对其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及表面标志物进行表征;分别用PBS、LPS(1 μg/mL)、LPS(1 μg/mL)+hucMSC-Ex(100 μg/mL)处理小胶质细胞12 h,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钙结合蛋白Iba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态标志物变化;q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IL-1β mRNA和IL-10 mRNA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0的分泌量。结果: hucMSC-Ex电镜下呈现典型膜性“杯盘”状结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结果显示粒径大小为(119.7±47.9)nm,蛋白质印迹法证实其表达CD9、CD63和CD81特征表面分子;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活化组(LPS组和LPS+hucMSC Ex组)钙结合蛋白Iba1相比于静息组(PBS组)表达高,且LPS+hucMSC-Ex组高于LPS组;蛋白质印迹法结合qRT-PCR结果显示hucMSC-Ex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M1极化态标志物iNOS、IL-1β表达,上调M2极化态标志物Arg1、IL-10表达;ELISA结果表明相比于LPS组,LPS+hucMSC-Ex组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减少、抑炎因子IL-10增加。结论: hucMSC-Ex可能通过抑制NF κB活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而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4.
45.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长[1] 。血管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宿主的免疫细胞或基质细胞 ,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最终导致血管生长。许多生长因子都可以刺激血管的生长 ,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 ] ,但目前肿瘤中支持血管生长的机制仍不太清楚。作为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肿瘤的关系也正是建立在VEG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基础上。自从1989年发现了VEGF ,国内外实验室对VEGF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因而成为近年来肿瘤生长和转移研究热点。近 30年来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  相似文献   
46.
目的: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IL-15基因敲除的MGC-803胃癌细胞株?方法:针对IL-15基因作用的功能域,设计了靶向IL-15基因Exon2的gRNA? 构建PX458-gRNA重组质粒并转化感受态细胞Stbl3,筛选出重组子后进行测序,通过测序确认了所设计的gRNA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以及ELISA法检测筛选出的MGC-803胃癌细胞株IL-15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敲除质粒构建成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PX458-IL-15-gRNA质粒组IL-1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IL-15基因敲除的MGC-803 细胞,为后续研究IL-15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假体再造乳房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硅胶假体植入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的疗效.方法 19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肌后植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积液、皮瓣坏死.18例患者美观效果满意.1例移位经后期修正后仍达到满意之美观效果.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无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 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运用假体植入法行一期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安全、快速,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恢复期短等优点,再造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7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肠梗阻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发生肠梗阻的时间及病因的关系。结果76例肠梗阻中,肿瘤性复发占60.5%(46/76),非肿瘤病因占34.2%(26/76)。69.2%(18/26)的良性病因所致肠梗阻发生于术后6个月。肿瘤性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全部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上。肿瘤局部复发是消化道肿瘤术后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小肠粘连是消化道肿瘤术后良性肠梗阻的重要病因。结论根据首次手术时间结合肿瘤病发部位可推测及判断急性肠梗阻的性质和病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缩减约束方案应用于预防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身体约束护理方案的ICU气管插管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缩减约束护理方案的ICU气管插管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两组患者清醒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约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缩减约束方案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身体约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自杀式恐怖袭击、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日益频繁,已危胁到人类生存。批量复合伤时有发生,而批量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在平时及战时均可发生。在运载火箭、导弹和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燃料泄露、中毒乃至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