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研究复方薏荷茶对C57BL/6J肥胖小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薏荷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空白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饲养6周。6周后给药组每日分别灌胃复方薏荷茶40,20 mg/kg。第11周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第12周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取肝脏组织分别用HE和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组织中PI3K,Akt和GLUT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复方薏荷茶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提高对葡萄糖的耐受量,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提高脂肪组织中PI3K,Akt,GLUT4和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的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薏荷茶具有改善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减轻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堆积,从PI3K-Akt-GLUT4通路上调节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肝脏疾病发病诱因复杂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愈率不够理想,迫切需要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药物。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种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是近年来肝脏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肝脏疾病中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主线,对近年来lncRNA调控肝脏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详细阐述lncRNA通过调节肝脏疾病中关键的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多种生理过程,从而促进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寻找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靶点及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黄绵马酸AB是香鳞毛蕨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双环型间苯三酚衍生物。对黄绵马酸AB采用逆合成分析法进行结构分析,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黄绵马酸AB。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还原反应和酰基化反应合成2-甲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经酰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和脱酰基反应合成绵马酸片段,最后以N, N-二甲基亚甲基碘化铵活化反应得到黄绵马酸AB。中间体和黄绵马酸AB经MS、1H NMR和13C NMR进行结构确证,目标产物总收率达14.7%,设计的黄绵马酸AB合成路线原料易得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姜炭在虚寒性出血证大鼠体内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温经止血药效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姜炭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姜炭组大鼠诱导虚寒性出血证模型。造模同时,姜炭组大鼠灌胃给予0.007 g/kg姜炭乙酸乙酯提取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5 d。末次给药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3、4、6、8、10、12 h采集血样。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6-姜烯酮、6-姜烯酚、姜酮、二乙酰基-6-姜酚、6-姜酚、10-姜酚的含量。基于自定义权重系数法建立整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整合药动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lα))的含量,并计算药效强度。对整合血药浓度与药效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建立整合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_(1/2))为(3.59±0.20)h,达峰时间(T_(max))为(3.00±0.00)h,最大浓度(C_(max))为(6.34±0.24)μg/ml,曲线下面积(AUC_(0-∞))为(44.44±1.41)μg·h/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5.85±0.18)h,表观清除率(CL/F)为(47.29±1.49)ml/(mg·h)。②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TXB_2含量及TXB_2/6-keto-PGF_(l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炭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TXB_2含量及TXB_2/6-keto-PGF_(lα)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药效强度较高。③多成分整合血药浓度与血清TXB_2和TXB_2/6-keto-PGF_(lα)的药效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给药4 h后整合血药浓度与药效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姜炭药效组分在虚寒性出血证大鼠体内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温经止血的药效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政府部门、医院、制药企业等机构的相关人员对基于CHPS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的认识和了解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文献调查和实践观察的规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的监测方法,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建立的作用、意义及其运行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CHPS在哨点联盟中可以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促进哨点联盟成员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药物上市后的研究。结论:哨点医院联盟的建立,为建设和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科学评价体系以及药品安全的智能监管体系,提供了新的实现平台。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川陈皮素(NOB)对小鼠慢性脑低灌注(CCH)模型海马区神经血管单元各主要组分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OB高、低剂量处理组各10只,模型组和NOB处理组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不结扎。术后2 w进行旷场实验及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印迹法测定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素(SYN)、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可塑性及血脑屏障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OB处理组自由活动无显著差异,其中高剂量组探索能力显著增强,逃避潜伏期显著减短(P<0.05);NOB处理组均显著增加海马区GAP-43、SYN、AQP4及Claudin-5表达(P<0.05)。结论NOB可通过对海马的神经血管单元各组分的保护作用,改善CCH所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7.
雷公藤多苷是一种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组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综合征等。在雷公藤多苷众多不良反应中,其肝脏相关不良反应尤为显著。针对雷公藤多苷的肝毒性作用,总结近十年对雷公藤多苷肝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毒性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对相应的配伍减毒药物以及其保护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为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合理使用及配伍减毒提供文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杜乐梅  付淑军  吴增光  胡鹏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19,50(23):5760-5766
目的基于体外代谢模型对黄独素B的代谢稳定性、主要CYP450代谢酶表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黄独素B分别在人肝微粒体(HLM)和大鼠肝微粒体(RLM)中共同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剩余的黄独素B含量,分析其在HLM和RLM中的代谢稳定性。利用10种重组人CYP450酶(1A1、1A2、1B1、2A13、2A6、2B6、2D6、2C9、2C19、3A4)分别与黄独素B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合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对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进行确认。此外,分别对HLM和RLM孵育体系中的黄独素B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考察黄独素B在HLM和RLM中代谢产物的区别。结果在HLM和RLM中,黄独素B的转化率分别为37%、59%,经HLM和RLM代谢的体外半衰期(t1/2)为97.4、52.3 min,推算得到的HLM和RLM中的固有清除率(CLint, in vivo)为8.23、23.9 mL/(min·kg),肝清除率(CLh)为5.89、16.8 mL/(min·kg),由此可知黄独素B在RLM体系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体外代谢酶表型结果可知其I相代谢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的,包括3A4、2C19、2C9、1A13及1A1,其中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起主导作用;肝灌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酮康唑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肝脏中CYP3A4的抑制作用增强,黄独素B在肝脏中的代谢减少,在灌流液中的剩余量增加,印证了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作用。此外,2种肝微粒体孵育后的黄独素B都只产生了1个代谢产物(M1),为黄独素B去甲基化产物。结论黄独素B在RLM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为CYP3A4,其在HLM和RLM中产生的代谢物均为去甲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制备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HS)作用的载丹酚酸B的穿膜肽TAT修饰脂质体(SAB-TAT-LIP),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并初步考察其对体外人皮肤成纤维(HSF)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H梯度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超滤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体外透皮吸收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法考察其对HSF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考察其对HSF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 SAB-TAT-LIP的药物包封率为(86.70±0.85)%,平均粒径为(219.90±5.09)nm,Zeta电位(-9.25±0.92)m V,体外24h累积释放率为62.49%,无突释效应,体外32h皮肤累积透过率为17.21%,透过速率为(28.33±4.9)μg/(cm2·h),真皮层滞留量为(44.39±6.87)μg/cm2,4℃放置10d稳定性良好。SAB-TAT-LIP能够显著地抑制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优化得到的SAB-TAT-LIP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满足局部透皮给药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规律,对体外HSF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