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844篇
内科学   429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97篇
综合类   1054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303篇
  22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股动脉血管重构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小于10年为B组(48例);大于10年为C组(40例);另有36例为正常对照组(A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通过测量此处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重构指数(RI)判定血管重构类型;获得血清NLR。结果:各组之间股动脉IMT、NLR和RI比较:IMT和NLR:B、C组均大于A组,C组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I:B组大于A组(P<0.05),C组小于B组(P<0.05)。各组之间股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及重构类型比较:重构发生率比较:B、C组大于A组(P均<0.05),C组大于B组(P<0.05);重构类型比较:B组正重构发生率高于A、C组(P均<0.05),C组负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均<0.05)。各组内重构类型比较:A组以血管无重构为主,B组血管正重构发生率高于负重构发生率,C组血管负重构发生率高于正重构发生率。IMT与NLR呈正相关关系(r=0.56,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精确的评价T2DM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以及与NLR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UTMD) 技术介导小鼠肝癌细胞株JNK1基因的表达、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并筛选RNA干扰效果最好的短发夹RNA(shRNA)。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ca-F分为正常Hca-F细胞组、shRNA质粒组、脂质体组、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组及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转染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JNK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性,应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细胞转染率高于shRNA质粒组、脂质体组和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组(均P<0.05),脂质体组和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JN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脂质体结合超声微泡加超声辐照组细胞活性和平均穿膜细胞数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UTMD技术结合脂质体转染法可以提高小鼠肝癌细胞株JNK1 shRNA的转染效率,增强其对基因表达、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3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0例(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SP-D、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同时检测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浆Fbg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的相关性。 结果 (1)血清SP-D水平AECOPD组(21.90±7.8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07±4.03)ng/mL与COPD稳定期组(12.49±3.52)ng/mL(P<0.05),COPD稳定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清hs-CRP水平AECOPD组(14.23±7.00)mg/L高于健康对照组(1.06±1.09)mg/L与COPD稳定期组(3.19±3.04)mg/L(P<0.05),COPD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血浆Fbg水平AECOPD组(4.27±1.15)g/L高于COPD稳定期组(3.38±1.26)g/L(P<0.05)。(4) COPD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无关。 结论 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可作为COPD诊断及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增加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3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90例,冠心病组260例,检测FT3、FT4和sTSH,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依据Gensini 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按Gensini 积分分成3组(Gensini 积分<30分组、30~60分组、>60分组)。比较对照组及冠心病组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及不同Gensini 积分时冠心病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及sTSH 水平;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分析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Gensini 的相关性。结果(1)冠心病组亚临床甲减发病率(20.77%)高于正常对照组(12.22%)(P <0.05);(2)冠心病Gensini 积分>60分组亚临床甲减发病率为26.83%,显著高于Gensini 积分<30分组(17.58%)和30~60分组(18.39%),P <0.05。sTSH 水平Gensini 积分>60分组高于Gensini 积分<30分组和30~60分组(P <0.01);(3)亚临床甲减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度是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2.53倍,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sTSH 呈正相关(r =0.548,P <0.05)。结论亚临床甲减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选取病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标本60例(其中15例标本同时收集新鲜标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及Western-blot检测KIT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kit基因的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筛选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病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高分化GIST相比,KIT蛋白在低分化GIST中表达强度较高(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与低侵袭危险度GIST比,KIT成熟蛋白在中高侵袭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量较高(P<0.05)。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率为52%(31/60),发生在女性、肿瘤最大径>5 cm、核分裂数>5/50 HPF及中高度侵袭危险性的GIST外显子11突变率较高(P<0.05)。在外显子11突变的GIST中成熟型KIT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 结论 KIT成熟蛋白可能在GIS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GIST高度侵袭危险性的生物学行为相关;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76.
收集550名T2DM住院患者的临床、肝脏彩超及生化指标检查资料,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发现T2DM中NAFL的患病率为42%,且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BMI、WC、FIns、TG、HOMA-IR是T2DM合并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7.
局部绿色瘤一例李杰,毛裕芳,王文红,董国贵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右臀区及右下肢疼痛5年,发现右腹股沟包块3个月,于1992年9月29日入院。1988年9月患者跌倒,即感右臀部碰撞处疼痛难忍,放射至右下肢,理疗后好转,此后每年因劳累或碰撞反复加重2~3...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80 kVp低剂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在体重指数(BMI) 20~25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BMI 20~25 kg/m2的患者30例,行80 kVp扫描,分别采用IMR(A组)、iDose4算法(L4; B组)和滤波反投影(FBP; C组)重建。定量指标包括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冠脉主要分支近、中、远段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定性的指标包括主观图像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条纹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冠脉每个节段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计算可评估节段数。结果 3组冠脉各节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MR冠脉各节段图像噪声值(SD)均明显低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冠脉各节段CNR均明显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各定性图像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组冠脉各节段平均分数及可评估节段数均明显高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而不可评估节段数明显低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结论对于BMI 20~25 kg/m2的患者,IMR技术较iDose4及FBP可显著提高80 kVp CCTA成像的定性和定量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  相似文献   
79.
1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而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逐渐延长,绝大多数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实现血糖达标。自从基因重组技术发明开始,人们就憧憬有朝一日实现胰岛素基因治疗,摆脱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但目前尚无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的基因治疗方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因此,糖尿病血糖控制相关的基因治疗,还需走很长的路才能见到曙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漂浮导管和右心导管测量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循环阻力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9例,年龄18~33岁,体质量45~70 kg。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RHC),确诊有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后经右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并连接Vigilance监测仪,按照菲克定律计算心排血量和肺阻力。比较由监测仪-菲克定律计算法(Fick method)和右心导管检查(RHC)所得的心排血量(CO)和肺动脉阻力(PVR)的差异性。结果: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Vigilance监测仪所测得的CO较实际值偏高。Fick method测得的PVR和RHC结果接近,一致性较好。结论:使用漂浮导管结合Fick method可以获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较准确的CO和PVR等参数,与RHC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