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2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61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961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844篇
内科学   819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4361篇
预防医学   115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949篇
  39篇
中国医学   1342篇
肿瘤学   280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01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816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42.
探讨周期性双轴力学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合成功能的影响。将正常 3月龄雌性 SD大鼠和骨质疏松大鼠颅顶骨分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 F- 12培养液中培养 ,并接种在双轴力学应变装置中。当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 (Subconfluence) ,给细胞施加力学刺激 ,频率为 1Hz,力学刺激分别为 4 0 0、10 0 0、4 0 0 0μ strain;作用时间分别为每天 30 m in,2、4、8h,共加载两天。以未受力学刺激的细胞为对照组 ,受力学刺激的细胞为实验组 ,并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增殖变化 ;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I型胶原 C端前肽 (PICP)和总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表明 :1)在静态培养条件下 ,3ovx组与 3control组比较 ,其细胞功能活性无明显变化 ,但 3ovx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 ,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的高转换率相一致。 2 )4 0 0、10 0 0 μstrain力学刺激可以促进 3control组成骨细胞 I型胶原、骨钙素和总蛋白的分泌量增加 ,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在 10 0 0μstrain力学刺激下 ,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的能力增加最为明显。同时 ,在 4 0 0、10 0 0μstrain力学刺激的初期也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 ,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的作用大于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3)在4 0 0 0 μ  相似文献   
43.
谈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新生由于环境的变化其心理问题表现出与老生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教育措施提出一些自已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4.
妇科肿瘤学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在新世纪.妇科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会发生变化。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将明显地体现出多学科交融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经过不懈努力,有望在妇科肿瘤的病因学、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生命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45.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大鼠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5~8周龄的大鼠股骨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取5代以后的MSCs观察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和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大鼠MSCs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阴性,而*醋酸萘酚醋酶(α-NAE)与糖原(PAS)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表达阳性,而CD34、CD38、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79.48%,G2/M期:6.10%,S期:14.42%。结论:本方法分离纯化出的是MSCs,其在体外具有生长稳定,增殖较快的特点,是组织工程研究中良好的细胞来源,也是转基因研究优良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46.
胰岛素及其受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 (IR)过程中胰岛素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钳夹肾动脉的方法建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将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胰岛素处理组 (Ins+IR组 ) 3组 ,Ins+IR组再灌注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溶液 (Ins3U/ kg.wt) ,而对照组和 IR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动物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肾组织胰岛素受体高、低亲和力常数 (Kd1 ,Kd2 )和高、低亲和力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1 ,Bmax2 )。结果 缺血再灌注 2 h后 ,3组动物血糖值、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0 .0 5 ) ,IR组尤为显著 ,IR组 Kd1 、Kd2 、Bmax1 、Bmax2 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 ,Ins+IR组仅 Bmax2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 ;4 8h后 ,3组动物血糖值恢复至正常水平 ,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IR组也较 2 h时明显下降(P<0 .0 5 )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3组动物 Kd1 、Bmax1 值无差异 ,Ins+IR组 Bmax2 仍维持较低水平 (P<0 .0 5 ) ,Ins组 Kd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在肾 IR过程中 ,内源性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外源性胰岛素对肾组织高亲和力受体位点无下降调节作用 ,但胰岛素可引起低亲和力受体数目的下调。胰岛素减轻 IR肾损伤的作用主要是  相似文献   
47.
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乡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 :选择某市 A、B两镇 ,进行居民急慢性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室内吸烟、家庭人口数和厨房排烟情况与乡镇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结论 :室内空气质量与乡镇居民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小儿佝偻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 ,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之首。目前临床上应用维生素D对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明显效果。但长期大剂量应用有一定副作用 ,容易引起维生素D使用过量或中毒。根据中医“肾主骨”、“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 ,设计以佝偻病大鼠为模型 ,利用滋补肝肾中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1 ] ,测量血清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并对其机理作用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 :81只Wistar雄性大鼠 ,体重 6 4 3± 6 7g(由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用药 :滋补肝肾中药由熟地、龟板、黄芪、鹿角胶等药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对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实行定点突变并进行原核表达,观察此突变对cTnI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人心肌细胞的总RNA中克隆出编码人心肌肌钙蛋白I的cDNA片段,设计引物将其第2和第4个密码子突变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体,并导人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Ni-NTA树脂纯化后行Western blot鉴定,观察突变对cTnI表达的影响。结果 突变后的cTnI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经纯化可获得电泳单点纯的cTnI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了cTnI基因,所设计的同义突变可促进cTnI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0.
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功能性复位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眼眶骨折眼球内陷手术复位的方法和手术最佳时期,探讨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方法:应用螺旋CT影像和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对100例施行眼眶重建和眼球复位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在早期手术的40例患者中,28例眼球内陷完全复位,12例改善;60例晚期手术中,32例完全复位,28例得到部分改善;手术前后视网膜电流图(F—ERG)和视觉诱发电位(P-VEP)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人工材料行眼眶重建和眶内充填技术手术治疗眼球内陷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早期手术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手术创伤对视功能无明显影响,眼眶重建和眼球复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