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91.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Ⅲ48bpV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S)共病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Ts诊断标准的11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TS组),以71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DRD4exonⅢ48bpVNTR多态位点,分析该位点与TS的关联;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测定TS儿童的抑郁水平。结果112例TS儿童中29例(25.9%)共病抑郁。TS组及其亚组DRD4exonm48bpVNTR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S组内,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组(61例)与短重复等位基因组(51例)CDI总分和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4exonⅢ48bpVNTR与TS共病抑郁之间可能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调查心身病房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做好心身病房查对工作。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分别对9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例患者中,15人愿意佩戴腕带,75人不愿意;实际有78人按要求佩戴腕带,12人未戴。其主要原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病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精神病人"、"觉得不美观"、"认为佩戴腕带无意义"以及"皮肤过敏"等。结论 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差,应针对患者及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思想认识,并采取更人性化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3.
李水英  周茜  张秀英  王强  申文武 《华西医学》2014,(11):2073-2076
目的调查急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1 62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1.79%,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9.31%),胃肠道与泌尿道感染次之(6.90%);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保护性约束时间、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段、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PANSS阳性症状、PANSS阴性症状、保护性约束时间、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急重性精神疾病的特点与不同治疗方式,应建立筛选表格,对医院感染的高危患者实施综合目标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相关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6月糖耐量异常患者145例为试验组,健康人群14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试验组还需填写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并对其焦虑、抑郁得分与WHOQOL-BREF的各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有51例(35.2%)存在抑郁情绪,47例(32.4%)存在焦虑情绪,焦虑合并抑郁情绪者29例(20%)。糖耐量异常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生活质量多个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生活质量偏低,提示了对在该人群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56.0%的患者自我概念自评得分较低,男性伦理道德自我概念明显低于女性,体感受病程的影响,自我一致性和自我理想受文化程度的影响。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较低,应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研究方面[1-3]。本研究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对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特点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进行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现状,建立适合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需求特点的心理卫生服务模式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03年6~12月对在读大学生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情绪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颖  孙学礼 《华西医学》2007,22(4):902-903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之,情绪应激(或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现。情绪应激动物模型大量应用于抗精神病药物的筛选和科学评价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并且,在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运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VBM),探索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脑结构之间的差异。方法运用高场强(3.0T)MR扫描仪分别采集13例初发且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3名年龄、性别、利手配对的正常人(对照组)的高分辨T1WI。采用优化的VBM方法处理所有数据,最后经两样本配对t检验,比较2组间的脑灰质密度和灰质体积的差别。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表示。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较对照组缩小、密度较对照组广泛降低。这些区域主要集中于脑双侧颞叶和额叶区域,包括双侧额中回、双侧岛叶等区域,另一些灰质密度降低区散在分布于脑顶叶、枕叶及小脑区域。结论优化的VBM可能是一种自动的,有效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的方法;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灰质密度较正常人广泛降低,体积较正常人缩小。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慢性温和未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及氟西汀对大鼠海马与杏仁核神经元BDNF/Trk与NT-3/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组与生理盐水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应激与氟西汀处理的大鼠海马与杏仁核BDNF/TrkB蛋白和信使核酸的表达。结果与其相应的对照组相比,两干预组海马海马回区(CA)与齿状核(DG)BDNF表达呈现相反的变化,而杏仁核的表达则相似。慢性应激组与氟西汀组NT-3在海马与齿状核受调节的方向迥异。TrkB与TrkC表达水平与其配体调节方向略有差别。结论慢性温和未预知应激与氟西汀对海马与杏仁核BDNF/Trk与NT-3/TrkC表达的不同调节方向,可能反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动物的病理过程与氟西汀治疗效应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调查三组不同来源老人 (成都衣冠庙干休所 86名老人 ;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的 76名老人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 78名老人以及成都市金花养老院的 11名老人 )的认知功能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观察他们认知功能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以及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他评方式调查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 74 )、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DL)。并有少量老人获得基础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成都衣冠庙干休所老人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好于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的老人 ;而后者又好于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 78名老人以及成都市金花养老院的 11名老人。认知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有影响。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生活质量差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人。结论 :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受一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影响 ,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