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是限制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急性疼痛除引起患者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带来多种并发症外,还可能转变为慢性术后疼痛。腹部手术种类繁多,根据术式不同疼痛强度也不同。轻度疼痛只需单一的镇痛方案即可满足镇痛要求,重度疼痛往往需要多种镇痛方法联合应用。随着超声在临床上的推广,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明显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适应证越来越广泛。目前临床应用较多镇痛方式为静脉镇痛与区域镇痛。  相似文献   
92.
我院采用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对4例特殊病例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例1:男,76岁。糖尿病左小腿坏疽行左小腿截肢术cBP24/12kPa,HR62次/min,RL20次/min,EKG示陈旧性心肌梗塞。血糖15.4mmol/L,血清K”3.35mmol,Na”130mmoVL,CI-92mmol/L,血气pH7.3,PaQg.33kPa,Pa-CO24.6kPa,BE10o例2:男,46岁。因类风湿性双侧膝关节畸形行膝关节矫正畸形、关节成形术。术前X线示脊柱呈竹节样畸形,腰段弯曲消失,胸段弯曲后凸,肋椎关节强硬。脊椎关节面模糊不清,骨质疏松,前后纵…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呼吸指数(RI)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28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测定中心静脉开放后(T1)、心肺转流(CPB)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1 h(T4),2h(T5)、18 h(T6)6个时点血清RI和IL-6.结果 与T1时相比,T2时Ⅱ组IL-6明显升高(P<0.05),亦明显升高Ⅰ组(P<0.05).与T1时相比,T2、T4~T6时两组RI均明显升高(P<0.05),T5时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IL-6释放,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三种常用局部麻醉药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兔气管环,纵行切断软骨环,剪成5~8mm×10~15mm条块,浸浴在K-H液中,气管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另一端固定在浴槽的底端。实验一:每个标本用10-3MAch诱导预收缩至张力最大值并记录,然后每隔5min加入不同浓度的局部麻醉药,记录每一浓度5min内的张力最小值。实验二:在K-H液中预先加入不同种类固定浓度的局麻药,浸浴10min,然后每隔5min加入不同浓度的Ach,记录每一浓度5min内张力最大值。结果实验一:3×10-3M丁卡因能明显抑制Ach诱导的收缩;5×10-3M罗哌卡因对预收缩有抑制作用(P<0.01),并且与同浓度的利多卡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丁卡因比较,减弱抑制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P<0.05)。随着Ach浓度的增加,丁卡因表现出抑制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持久性,25min时与利多卡因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局部麻醉药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以罗哌卡因最为明显,利多卡因其次。丁卡因作为预防性应用对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抑制作用较强,并且作用维持较持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方法 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观察46例不停跳CABG(OPCABG)患者手术前后LVDF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经二尖瓣尖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TMF)的舒张早期充盈波(E波)和舒张晚期充盈波(A波)流速显著加快(P<0.01);E波血流时间积分(VTIE)和A波血流时间积分(VTIA)显著增加(P<0.05或P<0.01);E波减速时间(DT)和加速时间(AT)显著缩短(P<0.05或P<0.01);而E/A、A波间期和舒张早期充盈分数(R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经左上肺静脉血流频谱(PVF)的S、D和AR波的流速显著加快(P<0.01);而S/D、AR波间期和AR-A(AR波间期与A波间期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积减少分数(FAC)和心排血量(CO)显著增加(P<0.01).PCWP与AR波直线回归方程:PCWP=2.6+0.4 AR.结论 CABG患者普遍存在以左心室松弛功能减低为主的舒张功能不全,术后早期收缩功能迅速改善,但舒张功能不全依然存在.TEE可区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6.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但由于其触发因素、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有关心肌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也较模糊。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触发、发生机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控制等方面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不同电凝功率对婴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切除后的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标本164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分别为15、20、25、30W,肉眼观察血管瘤组织电凝后组织变化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变性、坏死、缺损情况。结果:电凝皮肤血管瘤后组织效应的感官判断,4个组凝血效果佳的比例分别为34.15%、63.41%、56.10%、0,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4%、4.88%、39.02%、1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4,P < 0.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凝血效果佳的比例乙组>丙组>甲组>丁组。电凝组织效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4个组的热传导效果都到达皮下组织,且<2 mm 的比例分别为17.07%、58.54%、34.15%、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1,P<0.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乙组>丙组>甲组>丁组。结论:婴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部位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时,建议高频电刀初始设置输出功率宜为20 W,如果出现效果不佳时,逐步向大调节,但一般不要超过25 W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与芬太尼比较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孕妇60例,年龄24~31岁,体重56~80kg,随机分为A组:即地佐辛5mg复合0.1%罗哌卡因75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ml;B组:地佐辛7.5mg复合0.1%罗哌卡因75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ml;C组:芬太尼镇痛组,泵内以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0.15mg加生理盐水配成混合液75ml。观察硬膜外给药后镇静评分;总产程及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最终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在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无3级疼痛,A组2级疼痛9例,B组2级疼痛5例,C组2级疼痛6例,三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镇静评分为2分,C组患者数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镇静评分为3分,C组患者数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5mg地佐辛与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达到同样镇痛效果,镇静作用较强,在宫缩间歇期可让疲惫不堪的产妇得到休息,因样本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单次腓肠肌平面阻滞(GPB)用于择期全身麻醉下足踝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足踝部手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P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PB组术前进行GPB,于腓肠肌表面共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不予GPB。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均行无背景剂量羟考酮静脉镇痛。记录术后4、8、12、16、24、48 h静息和活动(足踝部背曲与跖曲)时NRS评分,术后0~16、16~24、24~48、0~48 h疼痛-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48 h内地佐辛补救情况,术后0、4、8、12、16、24、48 h的羟考酮滴定量,术后48 h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首次按压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神经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PB组术后4、8、12、16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静息时和活动时0~16、0~48 h AUC,地佐辛补救次数,术后0、4、8、12、16、24、48 h羟考酮滴定量,术后48 h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1)。两组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腓肠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型入路,可用于精确阻滞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可以为足踝部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