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22~88岁,根据确诊脓毒症后30 d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4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比较两组确诊脓毒症当天的外周静脉血AT-Ⅲ、凝血指标[D-2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Plt等。结果死亡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生存组[(57.3±16.9)%vs(76.1±21.1)%,P<0.001]。AT-Ⅲ是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49,95%CI 0.917~0.982,P=0.03)。AT-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621~0.875,P<0.001),以AT-Ⅲ值62.0%为临界值,其预测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61.9%。结论脓毒症早期抗凝血酶Ⅲ活性的降低可能预示着预后不良,抗凝血酶Ⅲ作为早期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伤情分布情况。方法对2009年度某旅入伍参训新兵572例进行髌股疼痛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病时间段分布、发病科目分布、发病人群分布。结果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54例,发病率9.4%;在第4周及第7~8周各有一发病高峰;发病训练科目主要集中在越野长跑及障碍训练中;入伍前为学生组发病率较高。结论严格新兵入伍筛选,提高新兵身体素质,执行《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科学施训,加强宣教,对降低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1,6-二磷酸果糖(FDP)在幼猪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幼猪24头,体重20~35 kg。按同窝别配对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4)、异丙酚组(Y组,n=4)和实验组(R组,n=4)。肌肉注射氯胺酮10~15 mg/kg后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 Hg。术中安氟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Y组、R组和C组在供体猪肝脏暴露时和受体猪接受供肝植入前即刻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kg),10%FDP 2 ml/kg和生理盐水(2 ml/kg),1 h内输完。Y组和R组术中泵注异丙酚5~8 mg/(kg.h),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手术开始(T1)、切肝时(T2)、切肝期30 min(T3)、再灌注后5 min(T4)、60 min(T5)、手术结束(T6)各抽取右侧颈内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ALT、AST浓度,术后2 h(T7)、24 h(T8)各抽取右侧颈内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ALT、AST浓度。结果:与T1相比,C组T3时、R组和Y组T3~6时SOD活性升高,C组T4~6时、R组和Y组T4时MDA浓度升高,3组T5~8时ALT浓度均升高(P<0.05)。C组T4~8、R组和Y组T5~8时AST浓度升高(P<0.05);与C组相比,R组和Y组T4~6时SOD活性升高,T5,6时MDA下降,T6~8时ALT下降,T5~8时AST下降(P<0.05);与Y组相比,R组T6时SOD活性升高,MDA浓度下降,T7、T8时ALT、AST浓度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和FDP联合应用在幼猪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炎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 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5 min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瑞芬太尼预先给药组(R组)以6 μg·kg-1·min-1的速率经股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5 min后行心肌缺血再灌注.于再灌注45 min时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组织,应用信号转导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Bax基因,Bcl-2基因、Bcl-2L1基因和Birclb基因表达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上调,Birc3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IL-2rα基因、IL-4基因表达正常.与IR组比较,R组Bar基因、Bcl-2基因、Bcl-2L1基因Birclb和Bitc3基因表达上调,ICAM-1基因表达下调,IL-2基因、IL-2rα基因、IL-4基因、TNF-α基因表达正常.与S组和R组比较,IR组Bcl-2/Bax基因比降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上调抗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下调促炎性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线粒体钙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加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异丙酚组(P1组~P3组).IR组和P1组~P3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仅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P_1组、P_2组和P_1组于缺血前分别经股静脉输注异丙酚10、20、30 mg·kg~(-1)·h-115 min.连续测定Ⅱ导联心电图至再灌注后60 min,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于再灌注60 min时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线粒体钙含量和钠泵α_1、α_2、α_3及β_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P_1组、P_2组和P3组心律失常评分升高,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钙含量升高,钠泵α_1、α_2、α_3及β_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IR组比较,P1组、P2组和P3组心律失常评分降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升高,线粒体钙含量降低,钠泵α_1、α_2、α_3及β_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P_1组、P_2组和P_3组间心律失常评分、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心肌线粒体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上调心肌钠泵的表达,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减轻线粒体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6.
祁羽鹏  鲁卫华 《安徽医药》2016,20(10):1933-1936
目的 分析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治疗方法,为该类患者成功抢救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运用改良血浆置换联合山莨菪碱、激素及阿司匹林治疗方法,观察TTP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治疗后精神神经症状、肝肾功能和血液学指标[患者一:RBC:(2.17 vs 3.17)×1012·L-1 ,HB:65.00 vs 110.00 g·L-1,PLT:(10.00 vs 257.00)×109· L-1;患者二:RBC(1.98 vs 3.52)×1012·L-1 ,HB:51.00 vs 105.00 g·L-1,PLT:(15.00 vs 128.00)×109· L-1]有明显改善。结论 该治疗方法对于TTP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我院ICU收治的年满18周岁,ICU停留时间大于24h的174例患者,采用CAM-ICU每天两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酗酒史等12个因素与谵妄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中谵妄发生率为22例(12.64%)(谵妄组),非谵妄组为152例(87.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OR 3.932,95%CI 1.225~12.617)、手术(OR 9.691,95%CI 2.103~44.657)、低氧血症(OR 6.595,95%CI 1.377~31.585)、苯二氮?类药(OR 7.620,95%CI 1.713~33.899)是危重患者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史、手术、低氧血症、苯二氮?类药是危重患者发生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早行谵妄筛查,积极预防ICU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正常拔管组(47例)和延迟拔管组(1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GFA临床分型、QMG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新斯的明及强的松用量等情况。绘制术前MGFA分型及QMG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QM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延迟拔管组(14例)在术毕麻醉苏醒后需呼吸支持或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延迟拔管率为22.95%。MGFA分型、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66,以QMG评分8.5为阈值,预测延迟拔管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7.2%,而MGFA分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63.8%。结论术前MGFA分型、QMG评分可作为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可视化分析我国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研究现状及其趋势,为相关人员从事EC-MO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ECMO治疗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V软件分析作者、机构、研究热点和前言,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提取6569篇文献,ECMO治疗领域发文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该领域已形成7个较大的核心学术团队,"体外膜肺氧合""护理""体外循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为高频关键词,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病死率、俯卧位通气、院际转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临床特征.结论:近年来EC-MO治疗在我国医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间机构和科研团队间的交流合作仍有欠缺,需加强多学科合作,促进ECMO领域治疗和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HES 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脓毒症兔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30只,体重2.0~3.0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SEP组)和AHH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升结肠持续引流致腹膜炎(CASP)的方法制备兔脓毒症模型,AHH组于CASP后4 h静脉输注HES 130/0.4 20 ml/kg,速率为20 ml/min.于CASP后4 h(AHH前)、5、6、7、8 h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CASP后4 h和8 h时开腹观察腹腔情况,取颈动脉血及肠系膜上静脉血各1 ml用于血气分析、计算肠氧摄取率和测定血浆D-乳酸浓度.于CASP后8 h时取小肠组织,计算肠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肠粘膜病理学结果,采用Chiu评分评价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SEP组CASP后MAP降低、HR升高、肠系膜上静脉血乳酸浓度升高、BE和pH值降低、肠氧摄取率降低、血浆D-乳酸浓度和Chiu评分升高(P<0.05),肠粘膜损伤严重;与SEP组比较,AHH组CASP后MAP升高、HR降低,CASP后8 h时肠系膜上静脉血乳酸浓度降低、BE和pH值升高、肠氧摄取率增高、血浆D-乳酸浓度和Chin评分降低(P<0.05),肠粘膜损伤减轻.结论 HES 130/0.4 AHH可减轻脓毒症兔肠粘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