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91.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肠球菌耐药株日益增多,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igh-level aminoglycoside-resistant enterococcus,HLAR)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分离率更是快速增长[1-3].相关文献报道,部分美国医院肠球菌所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中28%由VRE所引起[4].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共刺激分子sCD40L、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CD40L和TGF-β1的水平,分析两种指标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学指标(ANA,ds-DNA等)的相关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1)SLE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为5.87 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1 μg/L;而SLE患者血清TGF-1为48.3 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0.4 μg/L. (2) SLE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并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r=0.253);SLE患者血清TGF-1水平活动期与稳定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LE患者SLEDAI亦无明显相关(r=-0.071).(3)以SLE非活动性组的x±s作为评判临界值,定量检测sCD40L对SLE活动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结论: sCD40L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相似文献   
293.
陈勇  王余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48-2649,265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在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情况下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的效果.方法:住本院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和抗凝药物情况下,抽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小板数;选择35例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测定输注血小板后20~24小时血小板数(PLT)、计算输注后20~24小时患者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临床症状、评价输注疗效.结果:输注结果表明,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40%,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5.0或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明显改善26例,输注后20~24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4.5和20~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20%,临床症状未得到控制或无明显改善患者即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9例.结论:血小板数严重降低的35例脑出血患者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占74.3%,且临床出血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94.
徐勇  吕宏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6):726-729,73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与CD4+T细胞在器官衰竭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40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肾衰组,另选取同期该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ST2表达水平,并...  相似文献   
295.
DNA指纹技术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稳定的遗传性和体细胞稳定性。DNA指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组DNA方面的改变。1DNA指纹分析技术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Jeffreys等人在人类基因组DNA中发  相似文献   
296.
目的?用质量管理方法提高POCT血气分析检验质量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纳入3个使用雅培i-STAT1手持式血气分析仪的病区,建立针对性的POCT血气分析质量管理方案。将POCT 血气分析质量管理前、管理后6 个月、管理后12 个月共3组室间比对进行分析,比较3个组的项目得分、项目平均偏倚(%)及检测合格率(%),并对管理后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病区pH和K+3组室间比对得分均为100,PO2、PCO2、Na+、Ca2+管理后6个月和管理后12个月得分比管理前均有提高;pH、PCO2、Na+、Ca2+管理后6个月比管理前平均偏倚减小(P<0.05),pH、PO2、PCO2、Na+、K+和Ca2+管理后12个月比管理后6个月平均偏倚减小(P<0.05);A病区管理前室间比对检测合格率为50%,管理后6个月和管理后12个月均为100%。B病区K+3组室间比对得分均为100,pH、PO2、PCO2、Na+、Ca2+、管理后6个月和管理后12个月得分比管理前均有提高;PO2、PCO2、Na+、K+、Ca2+管理后6个月和管理后12个月比管理前平均偏倚均减小(P<0.05),pH管理后12 个月比管理后6个月平均偏倚减小(P<0.05);B病区管理前室间比对检测合格率为67%,管理后6个月、管理后12个月分别为83%和100%。C病区Ca2+3组室间比对项目得分均为100,pH、PO2、PCO2、K+管理后6个月和管理后12个月比管理前得分均有提高,Na+管理后12个月比管理前得分提高;pH、PO2、PCO2、K+和Ca2+管理后6 个月比管理前平均偏倚减小(P<0.05),PCO2、Na+和K+管理后12个月比管理后6个月平均偏倚减小(P<0.05);C病区管理前室间比对检测合格率为33%,管理后6个月、管理后12个月均为100%。除PO2?外,3个病区在POCT统一质量管理后血气分析各项目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均在允许不精密度范围内。结论?针对性的POCT血气分析质量管理行之有效,可提升POCT血气分析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97.
  目的:观察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疗效、中医症状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病例及11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病例先分为CSG组与GIM总组,比较两组音猬因子(Shh)/Wnt信号通路蛋白(Wnt3A)表达的不同后,将GIM总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口服叶酸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胃复春。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GIM病理分级、中医症状疗效和Shh/Wnt3A表达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期间,CSG组无脱落;GIM总组脱落2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9例。②干预前Shh弱表达于GIM总组,而强表达于CSG组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GIM总组Wnt3A表达明显高于CSG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GIM分级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36.59%;组间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Shh表达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Wnt3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复春能较好改善GIM患者中医症状、减轻其病理分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Hh-Wnt基因信号通路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8.
目的 探究血管紧张素Ⅱ在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处理RAW264.7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表达,信号分子JAK2、STAT3表达,磷酸化分子p-JAK2、p-STAT3蛋白表达以及CXCL4的表达;CXCL4处理RAW264.7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的表达;JAK2/STAT3磷酸化抑制剂预处理后CXCL4蛋白表达。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siCXCL4处理RAW264.7后p16、p21以及CXCL4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RAW264.7衰老。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处理RAW264.7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以及CXCL4表达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上调Mφ中p-JAK2、p-STAT3磷酸化水平。JAK2/STAT3磷酸化抑制剂处理后RAW264.7中CXCL4表达下调;CXCL4处理RAW264.7后衰老相关蛋白p16、p21表达增加;RAW264.7细胞系中敲除CXCL4后衰老蛋白p16、p21表达减...  相似文献   
299.
目的:比较非靶向与靶向代谢组学在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生物标志物中的异同。方法:采集20例GDM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样本,同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两种技术的质控结果、代谢物检测情况及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技术的质量控制均较好,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系统稳定性更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显示,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样本分布趋势能更好地区分GDM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639种,主要为脂质,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仅检测到268种,主要为氨基酸及多肽类似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的柠檬酸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83。结论:两种技术都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诊断效能的生物标志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可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二者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00.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巧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58-159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 s sarcom a-assoc iatedherpesvirus,KSH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 an herpesvir-us 8,HHV-8),首次发现于1994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病理学家Chang等通过代表性差异展示PCR技术从1例AIDS患者的卡波济肉瘤(Kaposi s sarcom a,KS)组织中鉴定确认[1]。本文就KSHV感染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1 KSHV结构特征KSHV属γ2型疱疹病毒,是目前发现的第一种能感染人类的γ2型疱疹病毒[2]。KSHV具有典型疱疹病毒结构特征:病毒颗粒直径100~150 nm,含脂质包膜及电子致密的核心。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