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90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751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270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08篇
  2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36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个体遗传多态性以及遗传药理学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加深对药理效应和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及个体化用药的了解,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从临床常用药物中探寻逆转肿瘤耐药性的活性物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Hal处理的瘤细胞对 0~ 2 0 μmol·L- 1多柔比星 (Dox)的敏感性的影响。RT PCR法分析 12 .5 μmol·L- 1氟哌啶醇 (Hal)处理后多药耐药基因 (MDR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π)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 0 ,6 .2 5 ,12 .5 ,2 5 μmol·L- 1Hal对细胞内药物蓄积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 Hal对K5 6 2 /Dox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在 12 .5 ,6 .2 5及 3.12 5 μmol·L- 1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8.35 ,4 .2 1及 2 .16。用 12 .5μmol·L- 1Hal处理后 ,MDR1及MRP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时间依赖性明显降低 ,分别较原水平下降76 .3%及 6 4.6 %。药后d 2GSTπmRNA表达下降6 6 .1% ,于d 3回升。Hal处理细胞lh后 ,Dox在细胞内蓄积量明显增加 ,并呈浓度依赖性 ;此外 ,Hal可明显增强Dox对K5 6 2 /Dox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 ,12 .5 μmol·L- 1浓度可以使 5 μmol·L- 1Dox的G2 /M阻断由单独应用时的 9.9%± 4 .3%增加到2 3.4 %± 3.0 %。结论 Hal具有较强的逆转K5 6 2 /Dox细胞MDR的作用 ,其逆转机制为多种途径 ,包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下调 ,增加细胞内药物蓄积 ,增强Dox对K5 6 2 /Dox在G2  相似文献   
53.
从脾胃防治胃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波  谢湘峰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68-1869
脾胃为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核心。其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主思、且为之卫。脾为五脏六腑的中心。因此,国内近20年对中医脾胃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是研究最多的中医证实质之一。综述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的分子物学基础。结果表明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病变之间成等级相关。提示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一种优势,在同时有多个基因需要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比单一成分的药物更优越。对癌基因的调控可能是健脾方药治疗胃癌病变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系统研究中医脾虚与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的关系(相关性)及健脾中药对其调控的机制,将对揭示脾虚证实质,丰富中医脏象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组方,提高临床肿瘤预防与治疗效果,确立脾在消化道肿瘤形成及预防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在自体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是近来乳癌治疗的一大进展[1]。但是先期采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物将逃避大剂量化疗,再回输给病人。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是:1.乳癌患者骨髓与外周血中的瘤细胞阳性率有多高?2.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存在的乳癌细胞对临床有何意义。骨髓和外周血中乳癌细胞的阳性率对骨髓中存在乳癌细胞的研究可追溯到六、七十年代[2]。近来由于自体骨髓移植在大剂量化疗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乳癌的骨髓累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临床积累的大量资料看,乳癌细胞累及骨髓可发生在各期病人。其中Ⅰ期…  相似文献   
55.
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耐药特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揭示吉西他滨在胰腺癌中引起耐药的机制,建立了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并对其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逐步增加培养基中吉西他滨的浓度,在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中建立了对吉西他滨耐药的细胞系SW1990-GEM。采用四氮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计算SW1990和SW1990-GE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系数(RI)。比较SW1990和SW1990-GEM的生长曲线并计算出两细胞系的倍增时间。采用MTT法检测SW1990-GEM对几种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交叉耐药谱。结果SW1990和SW1990-GEM的IC50分别为(0.428±0.069)μmol/L和(230.53±13.12)μmol/L,RI为537.45(P<0.001)。根据生长曲线计算出SW1990和SW1990-GEM的倍增时间为22.8小时和35.8小时。交叉耐药实验表明,SW1990-GEM对5-FU、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紫杉醇、泰素帝、长春新碱和依托泊苷产生交叉耐药,对顺铂、阿糖胞苷无交叉耐药。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系SW1990-GEM,耐药性能明显、稳定。SW1990-GEM对5-FU、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甲氨蝶呤、紫杉醇、泰素帝、长春新碱和依托泊苷产生交叉耐药,对顺铂、阿糖胞苷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56.
乳腺癌静脉导管化疗致后组颅神经受损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6岁,左乳腺癌术后。术前分期T1NOMO Ⅰ期,术后病理示淋巴结转移14/14。于2000年12月28日入院,2001年1月2日经右上肢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插入长度42cm。随后行泰素 铂尔定化疗,每4周1次,共化疗5次。患者置管侧肢体及颈部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按计划继续行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5.氟脲嘧啶)化疗。于5月9日首次输注表阿霉素过程中,患者出现右侧由颞颌关节至头颅的放射性疼痛,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佐米曲普坦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 物利用度。方法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 剂量口服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各5 mg,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法测定血药 浓度。结果试验及参比的佐米曲普坦片剂Cmax分别(9.92±2.62)和(9.99± 3.22)ng·mL-1;tmax分别为(1.78±1.24)和(2.14±1.74)h;t1/2分别为(3.51 ±0.52)和(3.33±1.17)h;AUC0-tn分别为(53.51±18.25)和(54.24±18.00) ng·h·mL-1;AUC0-∞分别为(56.573±19.738)和(57.549±17.685)ng·h· mL-1;佐米曲普坦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100.80± 20.40)%,(98.98±17.78)%。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8.
贾毓  张鹏 《医疗装备》2004,17(6):60-6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检验仪器越来越成为现代医学中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后处理和评价健康不可或缺的必要装备。  相似文献   
59.
一位中年妇女,1974年开始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在患病的20多年中她虽然用了许多治疗甲亢的西药和中药,但病情仍不断加重。每天腹泻10余次,严重营养不良,身高158厘米,但体重只有38公斤,显著消瘦。病人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在这种危重情况下,1998年1月她来到我院治疗。检查发现,患者心脏扩大,下肢水肿,心力衰竭。眼睛和皮肤发黄。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只有1600/mm3,血红蛋白低至5.0/dl,血小板降至50000/mm3。我们在患者的治疗中只给她吃了一小粒胶囊,奇迹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月内她的体重增加14公斤,黄疸完全消退,血细胞恢复正常。3个…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 2 .5Gy 90 %的中子射线照射BALB/C小鼠 ,研究小鼠血清中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力的变化情况 ,以确定 2 .5Gy中子辐射对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二级BALB/C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共计 78只。实验期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统一饲养。将上述小鼠分为 2组 ,包括 1个对照组和 1个实验组。采用北京清华大学的中子源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 90 %中子照射 ,照射剂量为 2 .5Gy(66只 ) ,对照组 12只。分别在照射动物之后的 6h、12h、1d、3d、5d、7d、10d、14d、2 1d、2 8d和 41d采取静脉血 ,进行AST、LDH、CK和ALT的活性测定。采用MicrocalOrigin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2 .5Gy中子照射 5d后血清AST、LDH、CK和ALT活力均有明显升高 ,直到于照射后 2 1d~ 2 8d后仍然未恢复至正常状态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2 .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进而引起血清AST、LDH、CK和ALT活力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