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6 毫秒
31.
目的研究朊蛋白(PrP)对微管相关蛋白(tau)介导的体外微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我们从兔脑组织中纯化出微管蛋白,并纯化出原核表达的tau和PrP蛋白。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显示微管蛋白的聚集、tau对微管蛋白的聚集的影响,及PrP对tau介导的微管蛋白形成微管的影响。通过GST pull down实验研究tau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PrP对tau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电子显微镜负染显示纯化的微管蛋白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聚集形成直径为25Nm的微管结构。在反应体系中加入tau后微管样结构的形成明显增加,而加入PrP后可显著地抑制tau对微管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重组tau能与提取的天然微管蛋白在体外结合,而PrP可明显地抑制tau与微管蛋白的结合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au蛋白可促进微管蛋白形成微管结构,而PrP可通过与tau的相互作用抑制微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荧光法在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高效价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痰标本涂片、固定,加荧光抗体结合,荧光显微镜下检查。结果60份临床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标本,用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7%(22/60)、58.3%(35/60)和56.7%(34/60),其中,抗酸染色阳性22份标本,两种免疫荧光法检查均为阳性,吻合率100%。结论免疫荧光法检查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大大高于抗酸染色,进一步完善后可尝试用于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亚种组成及其耐药谱,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且初步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共计97株。菌株均分离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收集的疑似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采用PCR及基因测序鉴定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亚种,使用Sensititre? SLOWMYCO药敏板测定菌株对13种药品(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利福布汀、乙胺丁醇、链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异烟肼、乙硫异烟胺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 97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亚种胞内分枝杆菌最多[63.92%(62/97)],其次为奇美拉分枝杆菌[18.56%(18/97)]和副胞内分枝杆菌[17.53%(17/97)]。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胞内分枝杆菌的MIC50和MIC90值最低的是利福布汀(0.5和8μg/ml),最高的是链霉素(32和64μg/ml);亚种胞内分枝杆菌和副胞内分枝杆菌的MIC90均为2μg/ml,而奇美拉分枝杆菌则高达64μg/ml。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布汀、链霉素、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总的耐药率分别为9.28%(9/97)、44.33%(43/97)、42.27%(41/97)、15.46%(15/97)、36.08%(35/97)、11.34%(11/97)、38.14%(37/97)和46.39%(45/97);奇美拉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27.78%(5/18)]明显高于亚种胞内分枝杆菌[4.8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6, P=0.012)。结论 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以亚种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对各药品的敏感性有差异,且各亚种对同一药品的敏感性也不同,建议临床治疗前应鉴定至亚种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青海省蚊虫标本中新分离的QH07130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分析。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QH07130病毒进行鉴定,并对该病毒进行系统进化特征分析。结果QH07130病毒株对C6/36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QH07130病毒株与辽宁病毒(LNV)单克隆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QH07130病毒为12条带双链RNA病毒,与LNV的6-5-1带型一致。该病毒第10节段序列测定全长为844bp,与LNVSX0771和NE9712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8.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QH07130病毒位于LNV进化分支内,并且与LNVSX0771和NE9712株的进化关系最近,确认QH07130病毒为LNV。结论青海省蚊虫中存在LNV传播,这是首次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分离到该病毒。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初步探讨安徽省结核分枝杆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的分型及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安徽省结核分枝杆菌391株临床分离菌株,常规培养、收集菌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反应(PCR)对15个VNTR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分型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 5.0软件。结果 经基因聚类分析,可分4个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和Ⅳ群),分别为Ⅰ群占3.32%(13/391),Ⅱ群占3.07%(12/391),Ⅲ群所占89.00%(348/391),Ⅳ群占4.60%(18/391);共含183个基因型,其中149株为独特类型,余242株分为34簇,其中最大的一簇包含64株(基因型为424343357333544);研究显示明显的基因多态性,Mtub21和MIRU26位点显示较高多态性(h),分别为0.591和0.527;ETR-B、ETR-C、ETR-D和MIRU23显示较低多态性,h分别为0.125、0.08、0.124和0.137;基因群分布与药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0.00、0.01、0.07,P值均>0.05)。结论 初步证实安徽省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以Ⅲ型菌株为主,应加强对此型菌株流行的监控。  相似文献   
3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2030年我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消除标准的目标。2023年6月1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对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机遇进行了剖析,并就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全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7.
2023年6月1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该方案的实施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就该方案的出台背景、原则制定、目标设定、防治策略、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等进行解读,旨在指导基层科学规范开展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高质量推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T 64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和复性重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mpt64基因片段,插入PKRX-T载体中,再亚克降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应用组氨酸标签(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在PBS中通过半透膜恢复重组蛋白的天然结构.结果 构建了含MPT64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MPT 64,其占细胞总蛋白的20%~30%;重组蛋白变性后经镍柱纯化,其纯度达90%以上;通过半透膜完全恢复重组蛋白的天然结构.结论 具有天然结构和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有可能成为有效的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