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组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50mgI/m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VR、MPR、MIP重建。结果:①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扫描时间为7~10s;②De BackeyⅠ型主动脉夹层3例,De BackeyⅢ型8例;③11例患者在VR、MPR重建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④11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开口、范围及内膜瓣的情况;⑤3例肠系膜上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有夹层表现;5例患者一侧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1例伴明显肾血供障碍;⑥11例患者均可以清晰显示真、假腔,4例患者假腔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⑦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膨胀良好,其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原内膜破口被封闭,无渗漏现象,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鉴别结肠型克罗恩病(C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有完整CT小肠成像(CTE)且经病理证实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4例(CCD 25例,UC 19例)。利用ITK-Snap软件在静脉期病灶最明显肠段进行勾画,共计勾画106个病变肠段(CCD 58个、UC 48个)。利用AK软件提取勾画区影像组学特征,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用Correlation_xx和MultiVariate_Logistic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筛选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6种机器学习模型,用测试集的特征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175种组学特征中有4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模型中有4种模型曲线下面积均>0.90。训练集中邻近算法(KNN)模型鉴别CCD与U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 (95%CI:0.917~0.992),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7.7%、100%和72.7%;在测试集的AUC为0.904(95%C...  相似文献   
3.
钟亚鼎  汪洁  唐星 《安徽医药》2020,24(6):1209-1211
目的探讨头颅低剂量 CT扫描在颅脑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月 72例颅脑术后复查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 24例。采用管电压均为 120 kV,管电流分别为 300 mA、200 mA、160 mA进行扫描,分别记录剂量长度乘积( DLP)、 CT剂量指数( CTDI)并比较三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 CT扫描使图像噪声增加,图像质量下降( P<0.001)。虽然 160 mA扫描条件剂,量最低, CTDI为( 20.80±3.71)mGy,DLP为( 291.26±14.02)mGy·cm,但图像质量明显下降,影响疾病诊断; 200 mA组与 300 mA组相比图像质量虽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对疾病的诊断,而且其 CTDI和 DLP分别为( 26.01±3.25)mGy和( 364.08±12.76)mGy·cm,明显低于 300 mA的( 38.62±5.64) mGy和( 540.71±21.5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200 mA头颅低剂量 CT扫描对颅脑术后复查病人是可行的,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能谱CT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能谱CT扫描。采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病变组织碘浓度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绘制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1.41×100 μg/ml(-2.25×100 μg/ml,0.16×100 μg/ml)、-0.10(-0.31,0.12)、7.25(7.17,7.40),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13×100 μg/ml(-1.46×100 μg/ml,1.44×100 μg/ml)、1.01(-0.19,2.04)、7.17(7.13,7.4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9.65×100 μg/ml(4.29×100 μg/ml,18.37×100 μg/ml)、0.69 (0.31,1.59)、7.89(7.71,9.15);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8.04×100 μg/ml(12.5×100 μg/ml,20.98×100 μg/ml)、1.56(1.29,2.65)、9.22(9.11,9.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73、-2.43、-3.01,P均<0.05);静脉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动脉期碘浓度>18.90 μg/ml、曲线斜率>1.247、有效原子序数>9.05为阈值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7%、75.0%、91.7%,特异度分别为79.5%、71.8%、82.1%。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参数成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能量CT区分不同成分泌尿系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复发率较高。针对不同成分结石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显著帮助。双能量CT对于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菁  巢惠民  刘文冬  王斌 《安徽医药》2019,23(7):1376-13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肝脏钙化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合肥市滨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结直肠癌伴钙化性肝转移病人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肝内钙化性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均病理证实为非黏液腺癌,低分化2例(9.52%),中分化19例(90.48%);钙化灶形态的CT表现为细颗粒状或砂砾样钙化18例(85.71%),粗大团状钙化4例(19.05%),不规则斑片状钙化9例(42.86%);钙化分布在转移瘤的中心20例(95.24%),钙化分布在转移瘤的周边5例(23.81%)。13例增强扫描,11例出现花瓣样强化,发生率85%(11/13);2例出现环形强化,发生率15%(2/13)。右半结肠癌10例(47.62%),左半结肠癌11例(52.38%);共计检出266枚转移瘤,钙化92枚,转移瘤钙化率34.59%。右半结肠癌转移瘤共100枚,钙化58枚,钙化率58.00%(58/100);左半结肠癌转移瘤共166枚,钙化34枚,钙化率20.48%(34/166),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转移瘤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P<0.001)。肝右叶转移瘤共145枚,钙化62枚,钙化率42.76%;肝左叶转移瘤共121枚,钙化30枚,钙化率24.79%(30/121),肝右叶与肝左叶转移瘤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P=0.002)。结论 右半结肠癌转移瘤钙化率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钙化率显著高于肝左叶转移瘤钙化率;结直肠癌肝转移瘤钙化CT表现主要以细颗粒状或砂砾样钙化为主,并且大多数分布在病灶中心。  相似文献   
7.
舌动脉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得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分别在头颈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测量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舌动脉主要起源于颈外动脉(CTA组,74.4%;标本组,80%),其次起源于面动脉(CTA组,23.1%;标本组,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少见,在CTA组占2.5%,在标本组中未发现舌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在CTA组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在CTA组和标本组,舌动脉起始点到颈动脉分叉水平和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分别为(12.93±7.36)mm、(10.40±5.75)mm;(14.80±6.18)mm、(8.35±5.44)mm.结论 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对钙化及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比较,两者进行一致性分析。方法搜集67例患者64-SCTCA及近期CCA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扫描结果将冠状动脉分为非钙化组和钙化组,按管径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别比较两组的64-SCTCA与CCA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67例患者共评价分析冠状动脉804段血管,其中非钙化组冠状动脉714段,钙化组冠状动脉90段;在非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643,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在钙化组64-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0.145,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差,有55(55/90)段钙化冠状动脉血管64-SCTCA评估狭窄程度高于CCA。结论64-SCTCA对非钙化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显示准确性高,对管壁斑块显示好;对有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CCA的一致性差,64-SCTCA常常会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PWI)表现,评价两者对HP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HPC患者,并以38例脑膜瘤作为对照,行常规MRI和PWI检查,观察HPC和脑膜瘤的MRI表现,计算并比较两者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 T1WI上等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上混杂信号3例,等信号2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HPC的常规MRI表现与脑膜瘤难以鉴别。PWI时,HPC的rrCBV和rMTT分别为14.4、5.3,而脑膜瘤则为6.5、3.6,两者的rrCBV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rMTT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HPC的常规MRI表现不具特征性,难与脑膜瘤相鉴别;但PWI在HP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分析脑内、外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影像,进一步提高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颅内CA患者的CT、MRI影像,其中脑内型37例,脑外型6例.CT平扫/增强为30/18例,MRI平扫/增强43/20例.结果脑内型CA:CT平扫为混杂颗粒状稍高密度(22/25),3例呈高密度出血灶;MRI平扫可表现为Zabramskin Ⅰ型(11.9%)、Ⅱ型(83.4%)、Ⅲ型(4.7%),多呈短或等T1、稍长T2混杂信号且周边常伴明显短T2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脑外型CA:6例全部位于鞍旁区.CT平扫为等密度(2/5)或稍高密度(3/5);MRI平扫为等T1或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均明显强化,呈"揉面团"样,可为特有的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结论颅内CA无论脑内型还是脑外型多数都具有典型的CT、MRI表现,少数脑内型CA以出血为首发表现,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