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效果,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和培养临床思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针对临床实践带教开展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采用案例式演讲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和以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单引出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最新方法,以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们自主上台演讲,指导教师点评.这种临床实践新的模式-案例式演讲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了实习同学的临床思维,同时也督促了指导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习生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临床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蕾  杨紫旋  康海全  顾兵 《疾病监测》2018,33(9):762-765
收集201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非ICU)患者临床首次分离出的12 307株病原菌,分析其细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差异。 ICU和非ICU排在首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50%)和铜绿假单胞菌(16.68%)。 ICU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呈高水平的多重耐药,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以控制ICU病区的耐药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repressor,AHRR)基因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中的甲基化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ACI患者和52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采用RT-PCR技术定量检测其AHRR甲基化水平,ROC曲线分析评价AHRR甲基化水平对ACI诊断的价值,并对ACI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AHRR甲基化水平(0.460±0.02)明显高于对照组(0.13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7,P0.01)。当cut off值为0.235时,血清中AHRR甲基化水平诊断ACI的ROC曲线下最大面积(AUCRO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07、85.8%和82.7%。对ACI患者血糖进行分组(血糖:3.6~6.1 mmol/L,血糖6.1 mmol/L),二者血清AHRR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5,P0.01)。结论血清AHRR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辅助诊断ACI,血糖浓度是影响ACI患者血清AHRR甲基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程晨  孔子艳  孙闯  马萍  姜飞  顾兵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0):779-783
摘要:目的?分析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别用PCR和多重PCR方法进行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inlA、inlB基因扩增和血清分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为1/2a-3a和1/2b-3b-7 2种血清型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所有分离株均携带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prfA、actA、plcB、plcA、hly、hly2、mpl)和inlA、inlB基因;PFGE和MLST将4株菌分为4个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和ST型,包括ST121、ST619、ST621以及1株新型ST1474。结论?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T型菌株均为江苏地区首次检出,菌株的致病力与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手机高频率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在不否认其有效功能的同时,本文从手机表面病原菌的数量、种类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医务人员手机表面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作为一种潜在的院内感染源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分析与手机污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显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机清洁与去污方法,开展手机卫生防护研究及部分科室禁用手机等方式,能降低由此导致的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伴随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作为检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技术性、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被大多数高校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根据此趋势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中增加问卷星在线考试随堂测,并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比10%);该课程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主动高效的氛围中、利用平时碎片时间掌握本课程知识,并进行有效的课程回顾及学习反思;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反馈,并实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上述教学改革可进行推广应用,并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线上教学、更有效完成线上教学的建设,还需要高校教师进一步实践及思考.文章拟以《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教学为例,从在线建课、学生答疑与互动、学习过程监督、形成性评价及课程建设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线上教学,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线上教学打破了空间及时间障碍,有效实现了碎片化学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进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点临床科室血培养规范送检工作。方法:选择感染病科、急诊ICU、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作为试点科室,2015年10月通过宣讲与沟通的方式向试点科室讲解血培养规范送检的方法,2015年11月开始执行,试点8个月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感染病科2瓶(双侧单瓶)、4瓶(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数量比较,2015年3—10月分别增长21.8%,43.2%;急诊ICU4瓶血培养送检数量比较,2015年3—10月增长71.1%;血液内科2,4瓶血培养送检数量比较,2015年3—10月分别增长81.9%,3.9%,单瓶送检数量减少86.3%;重症医学科2,4瓶血培养送检数量比2015年3—10月分别增长21.9%,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点科室宣讲的方式可有效促进血培养规范送检,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各类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药敏实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K-B)法,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725株,主要来源于痰液(35.4%),在ICU(43.7%)和神经外科(12.6%)检出率最高。2013—2015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检出率分别为63.3%,59.8%,57.6%。MRSA耐药率大于50.0%的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53.2%~73.1%)、妥布霉素(62.8%~64.9%)、环丙沙星(67.2%~75.3%)、红霉素(86.6%~92.9%)、四环素(53.5%~65.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排在前3位的为青霉素(85.4%~93.3%)、红霉素(68.7%~72.4%)、复方新诺明(46.3%~57.9%)。结论:本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ICU和神经外科,MRSA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