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4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耳鼻咽喉   275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288篇
基础医学   672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746篇
内科学   99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429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7篇
综合类   163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41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4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6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早期血浆及脑脊液(CSF)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与脑血管痉挛及临床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和CSF中ET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和CSF中NO含量。结果tSAH痉挛组血浆和CSF中ET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痉挛组(P<0.05),重症痉挛组明显高于轻症痉挛组(P<0.05)。痉挛组血浆和CSF中NO-X含量均低于非痉挛组(P<0.05),且重症痉挛组明显低于轻症痉挛组(P<0.05)。结论ET、NO在t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可能系ET升高和NO下降,使大脑动脉持续收缩所致。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ET增高和NO下降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93.
SiRNA联合asODN靶向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靶向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siRNA和asODN联合应用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MDR-1基因同一序列的siRNA和asODN及阴性对照siRNA,采用转染试剂lipofectin2 000分别转染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利用RT-PCR检测MDR-1mRNA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蛋白质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外排实验检测P-糖蛋白(P-gp)的转运功能,MTT法检测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逆转效果。结果:siRNA、asODN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均能降低MDR-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提高P-gp的转运功能,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恢复,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效果明显提高(P<0.05),低浓度的siRNA(200 nmol/L)比高浓度的asODN(5μmol/L)的效果强(P<0.05)。结论:siRNA、asODN能有效地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的多药耐药,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效果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癫痫大鼠脑内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戊四氮致痫大鼠模型,在痫性发作30 min、1.5 h5、h和8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对海马ERK1、ERK2和p-ERK1/2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加用ERK通路阻断剂PD98059干预。结果:正常大鼠脑内有少量的ERK1和ERK2阳性神经元,未见有p-ERK1/2阳性神经元。戊四氮致痫后30min p-ERK1/2开始表达,ERK1和ERK2表达较对照组开始增强(P<0.05),1.5 h后p-ERK1/2强烈表达(P<0.05),5 h后3者的表达开始减弱。PD98059干预组ERK1/2的活化较癫痫组显著受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癫痫组大鼠ERK1、ERK2和p-ERK1/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PD98059干预组3种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癫痫组(P<0.05)。1.5 h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时点相应组(P<0.05)。同时PD98059完全抑制了大鼠的痫性发作。结论:ERK信号途径在戊四氮致痫模型中被激活,参与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具有上游始动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Wistar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hen-WoanDC培养方法,梯度离心提取骨髓单核细胞中的非粘附细胞,加入GM CSF 5?ng/ml、IL 4 5?ng/ml进行诱导扩增,对培养的目的细胞进行形态学、OX62-FITC免疫荧光检查以及功能学鉴定。结果:DC前体细胞培养10?d呈典型树突状结构,表面标志物染色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查OX62单抗阳性率86%,不同培养时段的DC诱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培养10?d的DC最强,培养10?d的DC诱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同源淋巴细胞有更好的活性。结论:改良的Chen-Woan法为体外诱导扩增大鼠骨髓来源D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构建携带人组织激肽释放酶(tHK)基因,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内皮祖细胞(EPCs)中表达,验证tHK基因修饰EPCs用于血管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tHK目的基因,将该全长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3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并利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EPCs,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tHK 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RT PCR 方法验证tHK在mRNA水平的表达;用ELISA方法验证tHK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 Kallikrein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载体在EPCs 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tHK 和EGFP 的双重活性。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pEGFP Kallikrein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EPCs 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HK基因修饰EPCs双重治疗血管病的技术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雷帕霉素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PA 7.5、15和30?ng/ml组,4组均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实验组灌注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APA。术后不同时间裂隙灯观察兔眼角膜、房水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3个月后处死动物,分别对4组兔眼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2周,RAPA15?ng/ml组和30?ng/ml组后囊混浊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各组术后裂隙灯下角膜混浊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浓度为15~30?ng/ml的RAPA灌注液可有效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对角膜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3T超高强磁场磁共振团注法三维动态增强MRA(3D DCE 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EXCITE 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采用体线圈、移床技术、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对30例腹部至下肢血管受检者行3D DCE MRA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利用ADW4.2软件进行MIP和REFORMAT重建并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价。结果:30例受检者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清晰,病变明确,其中12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经手术证实与3D DCE MRA显示的血管病变相符。结论:3D DCE MR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人工套接大鼠右侧颈动静脉,造成左向右分流,导致大鼠右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增加,从多个不同层面研究大鼠右心室重塑过程中细胞间质的变化。方法:设4个实验组与4个对照组,每组10只体重、性别相匹配的近交系Wistar大鼠。实验组无菌手术套接大鼠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造成左向右分流,于术后1、2、4、8周分别测定动物体重(BW),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质量之比[R/(L+S)]及右心室质量与体重之比(RV mg/BW g);右心室组织切片,普通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的改变,并利用计算机形态学分析软件分析细胞与间质的改变;提取右心室心肌组织中mRNA,应用RT PCR法测定Ⅰ、Ⅲ型胶原、纤维结合素Ⅰ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对照组手术操作同试验组,唯不套接动静脉,同样条件饲养。结果:术后第1周开始,试验组大鼠右心室压力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2、4、8周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大鼠(RV mg/BW g)在术后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0.64±0.05 vs 0.43±0.03,P<0.01); R/(L+S)至第8周时也有类似变化(0.36±0.04 vs 0.21±0.02,P<0.05 );所有试验大鼠均未发生心衰现象,与对照组相比,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在第1、4、8周时改变不明显,第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0.93±0.18 vs 0.79±0.07,P<0.05;Ⅲ型胶原:0.43±0.07 vs 0.36±0.07,P<0.05。平均光密度法)。纤维结合素Ⅰ第1周时即可检测到mRNA表达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0.26±0.06 vs 0.20±0.05,P<0.05);第2、4、8周时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压力容量负荷改变能够引起大鼠右心室的重塑,包括心肌细胞和细胞周围基质,不同的改变可以有不同的时间特征,并和右心室压力有明显相关性;②反映细胞周围基质改变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结合素Ⅰ基因在改变的早期出现明显改变,说明右心室重塑是机体对外界环境改变积极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状态下,I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GTPCH I)mRNA在2型糖尿病及硫辛酸干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2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1只),其中10只给予硫辛酸50?mg/kg腹腔注射,作为硫辛酸干预组(LA组),其余11只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所有大鼠饲养16周后均处死测定其主动脉舒张功能,并用半定量RT PCR检测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结果:T2DM组和LA组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VR)明显减弱,而LA组较T2DM组有明显改善(P<0.05)。主动脉GTPCH I mRNA的表达在T2DM组下降70.28%,LA组下降26.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大鼠离体主动脉EDVR减弱时,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显著下降。硫辛酸可改善EDVR,此作用可能与改善GTPCH I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