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SEREX方法筛选人肝细胞癌(HCC)cDNA表达文库,克隆能引起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编码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指导对新克隆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采用ZAP—cDNA Gigapack Ⅲ Gold Cloning试剂盒构建人HCC cDNA表达文库,用患者自体血清进行筛选,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通过生物信息学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HCA56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蛋白序列预测以及相似性搜索和功能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A56的组织表达谱。结果 通过对一个cDNA表达文库的筛选,获得了一个血清反应阳性克隆HCA56,全长2021bp,编码584个氨基酸,定位于染色体1q31~q32。数据库搜寻表明它与人ligatin编码基因片段有95%的相似性。RT—PCR显示HCA56广泛分布于各种正常组织。结论 HCA56很可能是ligatin的全长编码基因,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结合是进行新基因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氧对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迁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PBMC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T、B淋巴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低氧环境下PBMC的迁移率降低31%。对其细胞亚群的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的迁移率降低31.7%,单核细胞的迁移率降低63.1%,T、B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无显著变化。结论低氧能显著影响单核细胞及NK细胞的迁移功能;检测低氧条件下PBMC的迁移能力,可为以免疫细胞迁移功能为靶点的炎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胎界面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募集机制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留取8~10孕周正常孕妇行人工流产术后滋养层、蜕膜组织及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外周血及蜕膜中NK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蜕膜和滋养层组织中的趋化因子,检测外周血、蜕膜NK细胞中相应的趋化因子受体及血源性生长因子。结果 获得了高纯度的NK细胞;蜕膜和滋养层组织中可检测到某些趋化因子的表达;在蜕膜与外周血NK细胞中检测到有相应的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及血源性生长因子。结论 蜕膜中的NK细胞可能来源于外周血NK细胞,并由趋化因子募集而来,其可能参与母-胎界面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4.
Na+/H+交换子在肿瘤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糖酵解占优势,因此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及过多的H ,然而在肿瘤细胞周围却形成了一种胞内碱性、胞外酸性的特殊微环境,这种特殊微环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胞膜Na /H 交换子表达增加及活性增强所致。许多研究已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Na^ /H^ 交换子的表达及活性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肿瘤生长的需要,因此关于Na^ /H 交换子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勒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摄取功能以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未成熟和成熟的DC,实验组加入罗勒多糖(150μg/ml),对照组加入PBS,分别培养24h,收获未成熟的DC,与OVA—FTTC(100μg/ml)共同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同时收获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勒多糖作用组DC的抗原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罗勒多糖可显著增强DC的抗原摄取能力,并且能够提高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发挥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Wistar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hen-WoanDC培养方法,梯度离心提取骨髓单核细胞中的非粘附细胞,加入GM CSF 5?ng/ml、IL 4 5?ng/ml进行诱导扩增,对培养的目的细胞进行形态学、OX62-FITC免疫荧光检查以及功能学鉴定。结果:DC前体细胞培养10?d呈典型树突状结构,表面标志物染色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查OX62单抗阳性率86%,不同培养时段的DC诱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培养10?d的DC最强,培养10?d的DC诱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同源淋巴细胞有更好的活性。结论:改良的Chen-Woan法为体外诱导扩增大鼠骨髓来源D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不同组分对小鼠缺血脑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中药不同组分对小鼠缺血脑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分别干预缺血再灌小鼠3h后,断头取脑,提取蛋白,用蛋白质芯片比较分析以上组分对小鼠缺血脑组织蛋白表达谱影响的差异.结果 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可影响5373Da,5707Da,15103Da 3个靶点蛋白的表达,中药对蛋白表达具有多靶点性和差异性.结论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探索中药药理机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MUCl/Y是1994年发现的新基因,其蛋白锚定于细胞膜.研究表明, MUCl/Y具有膜受体的特征,可能作为一种膜表面的重要分子通过ras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MUCl/Y的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由此推测,MUCl/Y可能是一种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1],但迄今为止,MUCl/Y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人MUCl/Y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以MUCl/Y为靶点的肿瘤核酸疫苗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美香  曲迅  孔北华  闫实  祁襕  梁璐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43-1144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人与动物实体肿瘤组织内存在局部乏氧的特殊微环境。肿瘤侵袭转移能力不仅有赖于肿瘤本身恶性表型的变化,还与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的变化有关,其中启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是肿瘤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DC能否发挥强大功能同其在机体迁移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抗原负载方法。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分别用脂质体和Nucleofector转染试剂盆体外负载抗原,比较2种负载方法转染效率以及对DC表型的影响。结果 Nucleofector转染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转染效率,2种转染方法对DC细胞的表型无显著影响。结论 Nucleofector转染是一种有效的DC抗原体外负载方法,为抗原修饰的DC细胞疫苗的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