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633篇
预防医学   30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53篇
  4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1.
在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系统科学理论及其方法论一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文章以系统科学为基础,从教育技术"94定义"与钱学森技术系统定义对比和一些学者的看法这两个方面,指出可把教育技术看作制造教育技术系统的系统方法,然后从教育技术"人-机"系统概念界定、多数教育技术系统是教育技术"人-机"系统、学习者与学习环境整合为一个系统较合理以及教育技术重新解读四方面展开论述,得出教育技术不仅是制造教育技术系统的技术,而且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系统主要是教育技术"人-机"系统,并进而对教育技术的内涵给予了新的解读,以期对教育技术研究及学科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群EV71病毒感染状况,为防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对玉溪市峨山、新平县6个乡镇18个行政村人群按年龄分配随机调查。并对调查人群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EV71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788人,EV71病毒抗体(EV71-IgG)阳性率为41.37%,不同年龄组EV71-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4,P0.05),其中5~6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64.00%,1岁婴儿阳性率最低为20.65%;不同民族EV71-IgG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3.89,P0.05),彝族相对较高为46.67%,哈尼族最低为21.11%;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女性高于男性。结论玉溪市人群对手足口(EV71)病原普遍易感,做好人群手足口病防制仍然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玉溪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和CD8)自然变化,了解其艾滋病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间玉溪市新报告HIV/AIDS未抗病毒治疗资料,获取首次与末次CD3、CD4和CD8数据,描述并比较CD3、CD4和CD8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CD3、CD4和CD8月均自然变化速率分别为4.14个/μL、-2.13个/μL和7.57个/μL。其中886例(62.66%)CD4末次较首次低,表现为自然下降。首次CD4越高,其月均下降越快,而首次CD4较低,其月均下降较慢甚至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汉族、≥50岁者、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者月均CD4自然变化下降速率较快,而女性、少数民族、50岁以下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者CD3、CD8上升速率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玉溪市HIV/AIDS CD3、CD4和CD8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然有部分HIV/AIDS的CD4下降较快,或是CD3 、CD8上升较快,需对该类人群加强随访,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方法 采用Bee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绝大部分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部分菌株用手工方法鉴定,真菌药敏采用ATB药敏条。结果 164例艾滋病患者血液标本培养阳性34例,共分离34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20.73%。其中真菌16株(47.06%),主要为新生隐球酵母菌12株(75.00%), 马尼菲青霉菌2株(12.50%), 2株因患者死亡未进一步鉴定(12.50%);革兰阳性球菌10株(29.41%),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为耐甲氧西林菌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17.65%),均为星形诺卡菌;革兰阴性杆菌2株(5.88%),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2株新生隐球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10株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奎诺普叮-达福普叮、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率均为100%,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耐药率100%。6株星形诺卡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敏感。结论 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真菌占优势,尤其以新生隐球酵母菌为主。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RFS的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0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PEN关于RFS共识建议中”诊断标准,将患者是否发生RFS,分为RFS组(n = 141)和非RFS组(n = 61);比较2组间性别、体重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方式、相关危重评分、腹内压(IAP)、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用药的差异。选取统计学方法中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CU脓毒症患者发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一种预测模型,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RFS的预测模型对ICU脓毒症患者发生RFS的预测价值。  结果  202例脓毒症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清钠(Na+)、血清钾(K+)、血清镁(Mg2+)、血清磷(P-)、白介素-6(IL-6)、空腹血糖(FBG)、维生素B1(VitB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使用利尿剂、是否使用胰岛素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利尿剂的使用、BMI、CHI、血K+、FBG、VitB1是ICU脓毒症患者发生RFS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以多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建立预测模型表达式为:Logit = 1.39×利尿剂+0.15×BMI-0.14×CHI+0.75×血K+-0.16×FBG+0.78×VitB1-2.94。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一致性强,联合预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治疗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马丽珠  师冉 《云南医药》2014,(4):502-504
高压氧(HBO)医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学科,高压氧能有效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张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有利于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有效减轻组织水肿抑制厌氧菌生长等作用,治疗范围广,基本上无痛苦,效果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为各级人员对高压氧认识不足,有一些偏见或对高压氧的误解,再加上因氧舱治疗环境的特殊性使患者造成各种心理问题致使病源的不稳定,好多医院就因病源不足,高压氧工作开展得并不好,我院于2009年6月开展高压氧舱治疗至今,除了加强氧舱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保证氧舱的绝对运转安全外,重点加强与各级人员沟通,做好高压氧的宣传宣教工作,并把患者的心理护理这项工作作为首要关注,让患者以轻松积极的心态按时足疗程的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云南省某地孕产妇HIV-1监测及流行态势的分析,旨在为评估孕产妇HIV-1防治工作效果及监测策略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2006-2012年云南省某地孕产妇HIV-1监测资料,对其HIV-1感染状况、占历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比重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孕产妇HIV-1累计监测70,809人份,占总人群监测份数的15.21%,其中,HIV-1阳性85例,阳性检出率为12.00/万;2006-2012年HIV-1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P0.001),分别为0.45%、0.17%、0.13%、0.11%、0.10%、0.08%、0.05%;孕产妇HIV-1在历年总HIV感染者/AIDS患者报告数及历年性途径感染报告数均未呈现下降态势(P0.05),分别维持在7.07%、14.18~39.11%。[结论]调查地孕产妇人群HIV-1流行处于低流行且有下降态势,扩大监测面的策略实施初步有效,但占总疫情中比重较大的事实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将拟采用愈肠灵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的80例脾虚兼湿热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穴位艾灸治疗后30min保留灌肠,对照组直接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l0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7、10天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7、10天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