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3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武警基层部队官兵吸烟相关认知状况,为实施健康教育和戒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警某部786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总吸烟率为50.9%,士官的吸烟率最高,为62.0%,干部的吸烟率最低,为39.1%。吸烟者初学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6.24±2.55岁,其中74.5%的人在入伍前已学会吸烟,13.0%的吸烟者在入伍后第一年初学吸烟。结论武警官兵的吸烟率较高,初学吸烟年龄偏低,应加强入伍前和入伍第一年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92.
目的自行建立分泌人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工程细胞,将其与肝癌细胞共培养,观察体外培养中分泌肿瘤坏死因子hTNF/293基因细胞表达的情况及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建立可稳定分泌人肿瘤坏死因子α/293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和分泌;(2)观察体外培养中分泌肿瘤坏死因子hTNF/293基因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于不同的时间点,用MTT法检测490 nm下的吸光度值。结果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等技术检测表明hTNFα/293 细胞组和TNFα阳性组对共培养的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提示TNF-α/293基因细胞可有效分泌hTNFα蛋白,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体外培养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工程细胞,所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肝癌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效应,且呈现出良好的数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
前后血脂情况及血浆VCAM-1水平;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ICAM-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个
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及核内蛋白表达。结果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淋巴细胞表
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单个核细胞核内PPARγ蛋白表达增加。血浆VCAM-1水平、单核细胞表面ICAM-1表达则无明显变
化。结论瑞舒伐他汀抑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ICAM-1的表达,上游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4.
潘静坤  赵卉  田磊  罗芸  薛毅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1):1019-1020,F0003
目的 建立裸鼠皮下C6脑胶质瘤模型,了解其生长特性.方法 将C6脑胶质细胞的培养悬液注射于裸鼠左侧腋下区皮下.观察接种区皮下肿瘤的生长状况,测量肿瘤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时间生长曲线.HE染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状况.结果 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裸鼠腋下区开始出现肿瘤,并呈加速生长.20 d后,皮下肿瘤呈快速的近指数生长.裸鼠生存期为22~48 d.光镜下见瘤体边界清晰,瘤内血管丰富,存在大量GFAP阳性细胞.结论 将体外培养的C6脑胶质瘤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可建立重复性好的脑胶质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5.
用药不当常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50%的肝衰由不当用药引起,我国药物性肝炎约占急性肝炎住院者的10%,药物的肝毒性表现可从无症状、轻微、非特异性的生化改变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衰、胆汁淤积,甚至肝硬化,肝肿瘤[1]等。老年患者快速大量输液常常会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我院曾收治1例因用药不当致药物性肝炎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农民。因天气炎热,大量出汗,饮水补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使用光学记录的方法观察小鼠脑干听神经电刺激诱发冲动的时间 空间分布 ,及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和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MI)对听觉诱发冲动的影响。 方法  使用出生后早期的 (0~ 5d)ddy/ddy小鼠 ,在冷冻条件下制作有活性的脑干切片 ;用电压敏感染料 (NK 30 4 1)做脑片染色 ;16× 16像素的硅光电二极管阵列 (16× 16pixelsSiliconPhotodiodeArray)设备用来记录刺激听神经所诱发的光学信号 ;观察GABA及竞争性GABAA受体拮抗剂BMI对听神经诱发信号的作用。 结果  刺激听神经诱发的光学信号以时间 空间分布的形式被记录。每一个光学信号分为两个成分 :快的峰电位样反应及慢的长时程反应。快电位的起始相具有突触前性质 ,晚期相具有突触后性质 ,慢的长时程反应可能与多突触传递有关。灌流液中使用 5 0 μmol/LGABA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听神经诱发的脑干神经元信号的幅度 ,BMI可部分逆转GABA对此信号的作用。 结论  多部位的光学系统可以记录电刺激听神经的诱发反应 ,光学信号显示了时间 空间分布的类型。应用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分析诱发反应的性质。GABA对出生后早期小鼠的诱发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GABAA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通过对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经调查来京湖北籍长居人员病例1为此次聚集病例的传染源,在整个潜伏期内共传染二代病例6人(病例2至病例7)。出现三代疑似病例1例。二代病例中有3例在暴露14 d后发病。指示病例1传染到二代病例6的途径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指示病例1传染到家庭二代病例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2种方式。全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方面,老年人群病情较重,青年人群症状较轻。除了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结论 家庭聚集性发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98.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通过描述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罹患率、粗病死率等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疫情的综合研判和防治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报告的病例数据,结合重大干预措施及事件时点,采用累计罹患率、新增病例环比增长率、新增病例定基增长率、观察-确诊转换率、累计粗病死率、每日重症率、死亡重症比等指标对疫情不同阶段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1月10日至2月3日大量病例开始出现的暴发期,2月4-19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增加的高峰期,2月20日至3月3日新增确诊和新增治愈相持的平台期,3月4-18日病例减少和治愈增多的消退期。湖北省疫情累计罹患率从1月19日的0.03/万增加至3月18日的11.46/万,武汉市从1月10日的0.04/万发展至3月18日的45.13/万,湖北省其他地区从1月20日0.002/万发展至3月18日的3.70/万;新增病例增速在疫情期间有不同波动,湖北省全境增速在2月12日达到最高值;湖北省累计粗病死率从1月19日的1.01%增加到1月26日的5.13%后下降至2月13日的2.54%,之后缓慢增加到3月18日的4.62%,武汉市累计粗病死率趋势和湖北省一致,但略高;湖北省每日重症率从1月27日26.88%升高至3月18日34.27%,死亡重症比从1月23日7.37%下降至3月18日0.35%。结论 湖北省新冠肺炎流行的疫情周期为60 d,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或隔离期(14 d)和湖北省确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 d)之和的1.76倍,提示我国陆续出台的重大抗疫决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百岁老人中腰围、BMI、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腰围小腿围比值(WCR)与其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方法纳入全样本调查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002人。使用GDS-15进行抑郁症状相关风险的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人体测量指标与抑郁症状风险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校正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类型)以及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相关变量后,总人群中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和WCR与GDS-15关联的标准β值分别为-0.069、-0.032、0.009、-0.009、-0.099和0.060,其中关于上述β值的检验P值中BMI和小腿围<0.05。随小腿围增加,百岁老人的抑郁症状风险随之降低,OR=0.94(95%CI:0.90~0.98)。而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随着小腿围的减少和WCR的增加,抑郁症状的风险逐步增加,趋势P值分别为0.038和0.042。结论百岁老人中,中心肥胖(腰围、WCR)与外周肥胖(小腿围)对于抑郁症状具有不同关联,百岁女性中小腿围增加是其抑郁症状风险的保护因素,应关注小腿围较低的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 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 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