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59篇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联合Tightrope钢板、Bio-Intrafix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联合Tightrope钢板、Bio-Intrafix螺钉治疗58例ACL损伤患者。观察术后患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Tegner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26. 92±2. 89)个月。术后2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45. 60分±5. 50分提高至92. 37分±5. 95分(P 0. 01); Tegner评分由术前2. 10分±1. 00分提高至6. 61分±0. 79分(P 0. 01);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93. 26°±10. 59°提高至135. 20°±9. 18°(P 0. 01)。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重建韧带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联合Tightrope钢板、Bio-Intrafix螺钉固定重建ACL,术后2年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兔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1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在双侧下颌骨第一前磨牙前方无牙区行骨切开术,用自制牵张器固定。经过7d潜伏期,以每次0.5mm的速度牵张,每天2次,连续7d。分别在潜伏期末、牵张结束、固定期第14天、第28天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全部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牵张间隙逐渐被新生骨组织充填。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施行双侧下颌骨切开术,安放牵张器,间歇1周后以0.4 mm/12 h的速度牵张,牵张7 d后固定,在不同时间随机处死动物2只,取下颌骨标本分别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均耐受手术,并基本获得预期牵张距离,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发现,裂隙内随时间延长渐有骨形成。结论以兔下颌骨建立牵张成骨模型经济、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牙髓培养细胞特性与牙髓干细胞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人牙根髓与冠髓培养细胞的特性,探讨牙髓干细胞在牙髓中的定位。方法:用组织块法分别培养人根髓、冠髓细胞,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培养成功率、细胞贴壁率、细胞活性、增殖特性、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诱导矿化能力,以探讨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培养的根髓细胞比冠髓细胞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贴壁率、较强的细胞活性以及相同的增殖活性,根髓细胞比冠髓细胞的形态更具有原始性,根髓比冠髓更易诱导矿化。结论:牙髓干细胞可能存在于全部牙髓之中,在根髓中比冠髓中具有更高的密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脱敏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2种不同脱敏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抽样,取牙本质过敏症患牙160颗,分成2组。试验组80颗为深低温冷冻组,对照组用熨热疗法治疗。结果 试验组近期有效率96.4%,而对照组仅为75%,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深低温冷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牙质过敏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探讨:冠部和根部牙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并建立冠部和根部牙髓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一方法:自年轻、健康的人牙中取出完整牙髓,分别应用组织块法和组织块酶解法(0.1%I型胶原酶)对冠、根部牙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对细胞培养成功率、细胞贴壁率和细胞活性的评估,确定用于根、冠髓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一结果:组织块法比组织块酶解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游出细胞具有较高的生长活性和较低的贴壁率.结论 在对根、冠髓细胞的原代培养中,组织块法优于组织块酶解法。本实验建立了冠、根部牙髓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术的新方法。方法 将自制骨膜牵张器固定于3只兔的双侧下颌骨表面,左侧行骨膜牵张,右侧不牵张,作为对照。牵张过程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3只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在大体标本和X线片上表现出新骨形成。组织学检查显示牵张区有成骨样细胞浸润和骨组织形成。结论 骨膜牵张成骨技术能够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小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以及骨宝丸高剂量组(GBW-H)、中剂量组(GBW-M)和低剂量组(GBW-L)。实验第1~30天,模型组和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维甲酸(100 mg/kg)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同时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药物溶液进行防治。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股骨,称取质量、测量股骨直径和股骨长度;利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股骨组织变化;利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MP-2、OC、BALP、P1NP分泌水平。结果骨宝丸对维甲酸导致的小鼠股骨的质量、直径、骨密度和骨髓组织减少有防治作用,而且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小鼠血清OC和P1NP分泌增加、BALP和BMP-2分泌减少均有拮抗作用。结论骨宝丸可防治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BMP-2分泌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成人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7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男9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6.4±16.0岁.17例患者中有16例出现不完全瘫痪,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5例,D级7例.入院时血沉(ESR)33~95mm/h,平均57.4±16.8mm/h.术前腰骶角18°~23°,平均20.5°±1.7°.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应用腰骶角测量、血沉检测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来评论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45min(130~200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00ml (500~850ml);无脊髓及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17~71个月,平均47.5±17.1个月.末次随访腰骶角为25.9°~30.3°,平均28.3°±1.5°,术后ESR恢复正常(9.2±3.1mm/h),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8个月,复查X线、MRI提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神经压迫完全解除.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成人腰骶段结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进而分析它们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4h达标(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血压≥65mmHg)复苏治疗21例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前瞻性自身比较复苏治疗前及复苏治疗24h后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及APACHEⅡ评分,直线回归分析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4h内复苏液体总量为(7775±1735)mL(5320~11028mL),复苏达标时间为(18.09±4.57)h。复苏治疗24h后血Na+(mmol/L)和Cl-(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a+:138.71±5.67比135.62±7.23,P=0.024;Cl-:109.10±4.90比101.67±8.59,P=0.000);血pH值、红细胞比容(Hct,%)、阴离子隙(AG,mmol/L)、乳酸(mmol/L)及APACHEⅡ评分(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7.31±0.05比7.37±0.06,P=0.000;Hct:28.48±2.56比32.76±9.19,P=0.049;AG:8.33±3.45比14.17±8.83,P=0.004;乳酸:1.66±0.89比2.96±1.23,P=0.001;APACHEⅡ评分:10.90±3.73比17.24±4.06,P=0.000)。血Cl-水平与复苏液体总量呈正相关(r=0.717,P〈0.01)、其余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制定适宜的液体复苏目标,并监测内环境的变化,尽可能控制晶体液输入量及不良内环境影响。复苏治疗减轻病情与输注液体总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