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医学》1975年第3期刊登沈秀珍同志的“面部五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文,与《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第4期张镇同志的“面部透针治疗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1例自发性气胸的血气及酸碱变化进行了分析。31例中有93.5%呈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16.1%和9.7%分别有呼吸性碱中毒和酸中毒。继发性气胸与特发性气胸相比低氧血症程度重,呼吸性酸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高,而且复张后仍有一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酸碱改变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吸烟状况与相关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2009—2014年的队列数据, 纳入符合标准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4 499名, 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吸烟状态、吸烟指数、戒烟年数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结果 4 499名研究对象年龄M(IQR)为70.00(10.00)岁, 其中男性1 814名(40.32%);从不吸烟者、戒烟者和现在吸烟者分别有69.50%(3 127/4 499)、13.20%(594/4 499)和17.30%(778/4 49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调整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混杂因素后, 以从不吸烟者为参照, 戒烟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6%[HR(95%CI):1.306(1.043~1.636)];现在吸烟者全因、恶性肿瘤和肺癌死亡风险的HR(95%CI)分别增加50.0%[HR(95%CI):1.500(1.199~1.877)]、80.3%[HR(95%CI):1.803(1.226~2.652)]和212.6%[HR(95%CI):3.126(1.626~6.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M(Q1, Q3)为4.16(1.31, 5.04)年, 结局为全因死亡,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 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 AUC为0.61(95%CI:0.57~0.64), 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P<0.05)。WCR次之(AUC为0.58), 再次是BMI、LAP和腰围, AUC分别为0.55、0.55和0.54, 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 AUC分别为0.51、0.50和0.5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 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 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  相似文献   
5.
用生脉注射液治疗1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并与对照组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7项主要心电图指标、ST段、T波及心律失常的改变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心电图7项主要指标在治疗后恢复明显(P<0.01).治疗组ST段、T波及心律失常亦比对照组恢复明显(P<0.01).作者认为,生脉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影响的机理可能与微循环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老年人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综合评分对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纳入2015年基线调查及2017年随访调查均完成认知功能状况评定,且基线未患痴呆的2 537名≥60岁的社区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信息(体育锻炼、社会交往、脑力休闲活动、睡眠质量、吸烟状况与饮酒状况)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综合评分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结果 2 537名社区老年人群中,评分5~6分者占28.7%,6项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因子均健康者仅占4.8%。男性与女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因子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评分0~3分组相比,评分4分和5~6分组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OR=0.683,95%CI:0.457~1.019;OR=0.623,95%CI:0.398~0.976;趋势P=0.030)。在女性中,与评分0~3分组相比,评分4分和5~6分组的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OR=0.491,95%CI:0.297~0.812;OR=0.556,95%CI:0.332~0.929;趋势P=0.024)。结论 脑认知相关综合健康生活方式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密切相关,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对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某医学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对象,在《临床流行病学》第1次授课前和最后1次授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授课前对本门课程的认知和科研能力需求,以及授课后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希望提高的科研能力依次为科研设计(95.2%)、统计分析(95.4%)、结果解释(86.0%)、论文写作(86.2%)。该课讲授完后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于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多个指标,均显示帮助非常大。其中,硕士研究生在开拓科研视野这一指标评价帮助非常大的比例为62.3%;博士研究生多个指标评价帮助非常大,分别为开拓科研视野(69.1%)、改善思维方式(65.4%)、提高科研设计能力(66.3%)、结果解释能力(6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无工作经验(OR=1.713,95% CI:1.209~2.428),课前自学(OR=2.048,95% CI:1.151~3.645),课前有意愿提高(OR=3.162,95% CI:1.194~8.375)是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启发和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领悟该学科对临床科研能力及实践的重要性;面对不同层次、类别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以期针对性补齐短板,提升其临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2011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的中国地区社区老年人群(≥60岁)营养状况研究的相关文献, 根据不同文献中营养评估筛查工具定义营养不良。拟合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患病率, 并根据纳入文献数据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包括19 938名≥60岁的参与者。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和界定共计7种方法。文献报告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水平差异较大(2.4%~52.5%), 其中7篇文献报告了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21.3%~67.0%)。Meta分析显示, 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合并患病率为41.2%(95%CI:29.5%~54.0%, I2=99.6%, P<0.05), 且2017年后患病率低于2017年以前(29.6%vs. 66.6%, χ2=274.20, P<0.05)、男性低于女性(44.9%vs. 52.2%, χ2=1...  相似文献   
10.
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 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 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