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108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甘肃地区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来自甘肃地区人群137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44例对照个体及131例胃癌癌前病变IL-10-1082A/G基因多态性;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Hp进行毒株分型.结果 ①对照人群IL-10-1082位点的AA、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6.4%、22.2%和1.4%;Hp感染情况为Hp Ⅰ型16.0%、HpⅡ型31.9%、阴性52.1%.②癌前病变组IL-10-1082位点的AA、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3.4%、32.8%和3.8%.AG+GG基因型携带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携带IL-10-1082 AG+GG基因型个体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87倍.③胃癌组IL-10-1082位点的从、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8.4%、35.8%和5.8%;胃癌组IL-10-1082 AG+GG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携带IL-10-1082 AG+GG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2.31倍.④以IL-10-1082从基因型并Hp免疫印迹阴性组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免疫印迹阴性个体、AG+GG基因型并Hp感染个体、AG+GG基因型并Hp Ⅰ型感染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其中AG+GG基因型并Hp Ⅰ型感染个体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9.73倍.结论 IL-10-1082位点A/G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SCPP)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日本大白兔21只,右侧臀肌注射甲泼尼龙20mg/kg,每日1次,共3次,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2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材组织学证实造模成功后,其余18只,通过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活门法(Trap-door)清除骨坏死组织,制成双侧股骨头直径2.5mm×5mm的圆柱形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掺锶聚磷酸钙;B组植入聚磷酸钙: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价股骨头坏死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VEGF免疫反应性高,骨缺损区完全修复,大部分材料被新生骨小梁替代,缺损区骨密度接近于周围骨组织;B组VEGF免疫反应性较A组低,骨缺损区大部分修复,新生骨小梁替代部分材料,骨小梁较A组纤细稀疏,缺损区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骨缺损区修复,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自体松质骨周围大量胶原纤维包裹并有新骨生成。[结论]应用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掺锶聚磷酸钙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诱导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骨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PDVO)前路还是联合入路,一期还是二期手术治疗方法 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前路、联合入路,一、二期手术治疗PDVO 17例.结果 本组随访6个月~7年随访,植骨融合率88.2%,患者均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随访期内4例因其他内科疾病而死亡,但无感染复发患者.结论 对PDVO选择前路还是联合入路,一期还是二期手术治疗应基于患者病变、术者的经验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来选择,彻底清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MP-7、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测定MMP-7、CO-2蛋白在50例骨肉瘤及20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分析其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MP-7、COX-2在骨肉瘤巾的表达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1);MMP-7、COX-2表达与Enneking临床分期关系密切,Ⅱb期与Ⅲ期MMP-7、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7、COX-2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15.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被用来预防异位骨形成,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4 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9,95%CI(0.87,1.14),而中到高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44,95%CI(0.30,0.64);在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2.15,95%CI(1.28,3.61)],在改善髋关节疼痛方面和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95%CI(-0.1,0.4)];7 Gy放疗组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异位骨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0%.除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到高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异位骨的形成,但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较高,有限的证据表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安慰剂组在髋关节疼痛缓解和躯体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7 Gy放疗组在降低异位骨形成发生率方面优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踝上支降支蒂胫骨远端骨瓣移位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8例距骨创伤性缺血坏死患者,均采用胫前动脉踝上支降支蒂胫骨远端骨瓣移位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4周。 结果 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8例患者术后均获满意愈合,最终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按Kenwight疗效标准评估,其中优6例,良2例。 结论 该骨瓣血管恒定, 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便,是治疗距骨缺血坏死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7.
背景:近年来发现神经干细胞可以通过对等分裂方式分化为功能神经细胞,从而使损伤的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恢复,而Notch信号转导通路对神经细胞发育成一系列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具有允许和决定作用.目的:文章主要对Notch的结构、调节机制、影响因素及对神经细胞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信号途径与神将干细胞分化发育和脊髓损伤有关的文章,检索关键词"Notch,神经细胞,神经修复,神经再生"或"signal transduction, NSC, SCI, Notch".初检得到430篇文献,最终纳入有代表性的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文章主要讨论了Notch在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重要地位,它可以选择性激活体外的多能神经干细胞和体内胚胎前脑的放射状神经胶质,而且,在神经胶质发生过程中激活是星形神经胶质发育所必需的,并对其他功能细胞的发育、生长及凋亡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8.
背景:由骨衍生的支架材料无论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具有合成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脱钙骨基质具有和自体骨最接近的三维结构,同时以Ⅰ型胶原为主,胶原是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良好支架.目的:从组织工程学角度研究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据Urist描述的方法制备青紫蓝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扫描电镜观察脱钙骨基质的超微结构,测定其孔径、孔隙率和降解率,测定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率,兔体内植入法评价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脱钙骨基质呈多孔海绵状三维结构,孔径在210-320 um之间,孔隙率为92%,体外降解12周降解率达90%以上,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第2,4,6天的黏附率分别为(51.50±2.30)%,(94.13±2.14)%和(87.24±1.75)%.兔体内植入6周后脱钙骨基质周围界面未引起明显的炎症和排斥反应,并形成软骨样结构和少量骨组织.说明脱钙骨基质具有适宜的三维多孔结构,降解时间和软骨形成时间同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种子细胞黏附率高,与细胞组织相容性好,能满足软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是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9.
背景:脊柱后路融合是在特殊解剖、特殊生物学作用下的骨性融合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对融合材料的选择考虑因素亦很多.近年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种子细胞复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有望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目的:评价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为骨移植替代物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效果.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植入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腰椎横突间,每只兔子取3个横突间隙(Left L_(4,5,6),Right L_(4,5,6))植入3种材料.复合支架组RightL_(4,5)植入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单纯支架组Right L_(5,6)植入无细胞支架即单纯小肠黏膜下层、自体髂骨组Left L_(5,6)植入自体髂骨.术后12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标本、影像学、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大体标本比较复合支架组、自体髂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与单纯支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义,影像学观察复合支架组、自体髂骨组上下横突间可见明显有骨小梁通过,单纯支架组未见骨密度影.复合支架组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阳性,与自体髂骨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纯支架组未见阳性表达.实验提示利用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经诱导后向成骨细胞转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是横突间融合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RANKL、OPG、TRAIL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ANKL、OPG、TRAIL蛋白在50例骨肉瘤、20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分析其在骨肉瘤、骨软骨瘤中表达差异及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OPG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1);TRAIL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骨软骨瘤(P<0.01)。OPG、TRAIL的表达与Enneking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 OPG、TRAIL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