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重度膝关节僵硬手术方式的改进,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1999~2003年11例重度膝关节僵硬患者采用膝关节周围及关节内松解后,股直肌起点松解下移、膝旁双侧旋转支持带腱瓣、双侧双蒂皮瓣、旋转皮瓣联合成形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35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活动度5°~20°,平均15°;术后活动度90°~120°,平均100°,较术前平均增加85°。无皮肤坏死、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股直肌起点松解下移、膝旁双侧旋转支持带腱瓣、双侧双蒂皮瓣、旋转皮瓣联合成形术是治疗重度膝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防止术后再粘连、皮肤坏死、裂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1例术后3 d死于肺部感染,2例出院后失去随诊,余18例患者X线片及临床检查获愈合,无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后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少等优点,可行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迅速恢复患肢功能,有效防止髋内翻,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03.
背景: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比较棘手,其创面渗出多,换药次数多,感染率高,而怎样解决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之间的矛盾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封闭负压引流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6岁;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24例;清创后形成皮肤缺损占体表面积1%-6%。在外固定架固定前提下,创面分别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和常规敷料包扎(对照组)各17例,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及肉芽生长情况,采用延期缝合、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后观察创面感染率,肉芽生长情况等,并根据创面愈合及肉芽生长情况评估疗效。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11例治愈,5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约94%,感染率约15%;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约76%,感染率约4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66-16.23 d,对照组为15.68-22.36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可见封闭负压引流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中应用较传统换药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104.
李宽宽  夏磊  桑亮 《中国临床康复》2014,(13):2049-2054
背景:对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增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不仅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同时植入cage及前路钢板矫形固定可部分恢复椎体间隙及颈椎生理曲度。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及增加前路cage融合内固定对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稳定性及轴性症状发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外科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前路 cage+钢板融合固定)22例(前后路联合治疗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开窗铆钉固定)28例(单纯后路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24个月,分别对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及颈椎曲度指数、病变节段椎间滑移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获得较好的日本骨科学会(JOA)改善率,前后路联合治疗组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相对低,颈椎曲度指数较单纯后路治疗组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单纯后路治疗组椎间滑移度相对较大。结果表明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使用 cage、前路钢板、后路铆钉行脊髓减压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从而维持矢状面的平衡,减少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对维持治疗后颈椎长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背景: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主流治疗方法,但目前还缺乏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及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32例,治疗后行颈椎正侧位数字化DR及颈椎MRI影像学检查了解神经压迫解除情况和骨性融合情况;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①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寰枢关节复位和骨性融合,实现了复位与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双重目的。②所有患者治疗后脊髓受压明显减轻,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无感染、破溃等并发症发生。④影像学检查显示,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小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小双切口作腕管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平行远侧腕横纹作1.5cm长的横切口,腕横纹以远2.5cm为中心沿鱼际肌纹作1cm长的纵切口,分别显露腕横韧带远近缘及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开,正中神经外膜松解3例,鱼际肌支松解1例。结果 术后2周,15例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年随访,术前大鱼际肌萎缩5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疼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小双切口行腕管松解术,可操作窄间大,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辉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117-117
我科自2001年对30例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肿瘤患者进行了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和术后如何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也给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功能锻炼指导,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2月~2005年8月,我院共进行骨肿瘤患者人工  相似文献   
108.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作为新型植骨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稳定的植骨融合率。 目的:比较钛网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确诊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其中26例行钛网植骨,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 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置入后3个月JOA评分较置入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6个月钛网组及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置入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个月钛网组2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作为颈椎前路融合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9.
背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术式,该术式能够提供坚强固定且植骨融合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2个节段以上同时受累的颈椎,由于植骨跨度较大,内固定和植骨块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影响疗效。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植入骨质疏松椎骨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纳入12具人颈椎骨,包括6具骨密度正常颈椎骨和6具骨质疏松颈椎骨,共60个椎骨标本资料进行分析,将30个骨质疏松椎骨标本植入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设为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组,将30个骨密度正常椎骨标本植入前路椎体螺钉设为前路椎体螺钉组。从上述两组中根据骨密度值抽取40个椎骨,分别设置为即时正常骨密度组、即时骨密度疏松组、疲劳正常骨密度组以及疲劳骨质疏松组,每组10个椎骨。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椎体骨密度值,采用ElectroForce 3510材料试验机对两种螺钉进行生物力学指标测试。 结果与结论: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组骨矿盐含量、椎体螺钉拔出力、椎体螺钉拔出刚度、椎弓根螺钉拔出力、椎弓根螺钉拔出刚度均显著高于前路椎体螺钉组(P < 0.05)。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即时正常骨密度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即时骨质疏松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疲劳正常骨密度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疲劳骨质疏松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均显著高于高于前路椎体螺钉(P < 0.05)。结果证实,与颈椎前路椎体螺钉相比,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骨内生物力学性能更加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0.
背景: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固定形式,至于选择哪种固定方式更好目前仍存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刊至2014年11月25日,检索文献语种无限制。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患儿年龄3-15岁,应用改良Jadad方法学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6篇研究文献,共2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 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后总体并发症[RR=0.30,95%CI:0.19-0.46,P < 0.001]与针道感染[RR=0.286,95%CI:0.13-0.61,P=0.001]的发生率较低,针尾激惹[RR=1.86,95%CI:1.35-2.56,P < 0.001]的发生率较高,而两组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对于单纯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推荐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而对于下肢高能量损伤、多发伤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外固定架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