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调查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便利选取初次化疗的159例淋巴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于化疗前、化疗第3周期后和第6周期后调查患者的症状出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化疗前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群、心理相关症状群和淋巴瘤B症状群,化疗第3周期后和第6周期后淋巴瘤B症状群消失,增加化疗相关症状群。3个周期的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和第6周期后各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化疗第3周期后化疗和心理相关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稳定症状群,且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对化疗期间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症状管理,减轻症状负担,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组蛋白3赖氨酸27位点的三甲基化(H3K27me3)在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 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病理组织标本43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利用组织芯片技术(TMA)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H3K27me3 等蛋白的表达,根据临床数据和随访信息,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H3K27me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PNST组织芯片位点完整。H3K27me3表达缺失组约占 65.11% ,其中完全缺失组占39.53%,部分缺失组约占25.58%,即以H3K27me3表达缺失为诊断依据则MPNST的检出率可达65.11%,且与原诊断一致;在39例散发病例样本中有43.58%完全缺失、28.20%部分缺失,4例NF1相关样本100%保留表达,即在非NF1相关的MPNST中检出率可达71.78%。结论:检测H3K27me3的表达水平对MPNST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在除外NF1相关临床背景的MPNST前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早期诊断散发型MPNST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索乳腺癌细胞诱导小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成熟最佳条件。方法:采用贴壁分选法和贴壁前加入15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贴壁分选法分离得到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两种分选方法得到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用30 ng/mL M-CSF处理3 d后,分别均分为两组,一组用5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30 ng/mL M-CSF和20% MDA-MB-231细胞上清处理7 d;另一组用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处理2 d后再用50 ng/mL RANKL,30 ng/mL M-CSF和20% MDA-MB-231细胞上清处理7 d,TRAP染色,统计分析TRAP阳性细胞数和直径大小。结果:50 ng/mL RANKL,30 ng/mL M-CSF和20% MDA-MB-231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细胞发生炎症反应;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处理2 d后,50 ng/mL RANKL,30 ng/mL M-CSF和20% MDA-MB-231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诱导出成熟的破骨细胞;相比直接贴壁分选,贴壁前加入15 ng/mL M-CSF贴壁分选能够分选出更多具有活力的前体破骨细胞。结论: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最佳条件为:贴壁前加入15 ng/mL M-CSF处理24 h,30 ng/mL M-CSF 处理3 d后,用5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处理2 d,再用50 ng/mL RANKL,30 ng/mL M-CSF和20% MDA-MB-231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7 d。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miR-144靶基因在肺鳞癌中参与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方法:分析The Cancer Genome Atlas网站中肺鳞癌患者的miR-144的表达量及生存曲线;预测miR-144靶基因并通过表达数据筛选影响肺鳞癌进展基因;BinGo软件对候选靶基因进行GO注释分析,利用DAVID网站预测其信号通路。结果: miR-144表达量高有利于延长肺鳞癌患者生存时间。综合4个靶基因数据库发现miR-144有72个预测结果,其中45个在肺鳞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间表达存在差异。其中部分候选靶基因参与胞核及星形微管的组成,参与上皮细胞增生、RNA合成。通路分析显示部分候选靶基因参与Ras、Wnt、Hippo等信号通路。结论:45个miR-144候选靶基因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及生物过程调节细胞生命活动,影响肿瘤患者生存预期。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婚姻状况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SEER数据库中自1973-2015年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4 282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情况、原发灶部位、婚姻状况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婚姻状况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在相同性别、年龄范围、手术治疗情况下,丧偶仍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婚姻状况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丧偶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癌痛缓解情况,评价粒子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8例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伴癌痛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病灶。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率,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阿片类止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1周、1月及3月,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2.1%(23/28)、67.9%(19/28)、57.1%(16/28)。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3±1.2)、(2.9±1.5)、(4.1±1.4)分,明显低于术前基线水平[(7.2±1.1)分]。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明显降低(P<0.01),总体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改善(P<0.01)。近期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以有效缓解胰腺癌患者疼痛状况,明显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分析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于UniProtKB网络平台获取每种靶蛋白的基因名。借助CTD等数据库查询疾病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于Cytoscape中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通过DAVID数据平台对关键靶蛋白进行分析。结果:从TCMSP数据库中共筛选得到26个药物有效成分。PPI网络包括135个药物疾病交集靶基因,关键蛋白为34个。基因本体论(GO)分析这些靶基因涉及生物功能条目最多,共290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主要涉及肿瘤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癌是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结果,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迁移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方面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确定社会因素与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获取SEER数据库中1973-2015年间确诊的髓母细胞瘤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地区间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差异,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分析髓母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应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运用GraphPad Prism 6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地理分布与髓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患者5年生存率(60.0%)低于东北地区(69.4%)、南部地区(70.6%)和西部地区(69.6%)。结论:地理分布可能在髓母细胞瘤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对髓母细胞瘤患者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神效瓜蒌散治疗乳腺癌的机制。方法:设置不同剂量神效瓜蒌散组,对乳腺癌细胞SKBR-3进行台盼蓝染色法、MTS试验、划痕实验等体外实验验证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预测神效瓜蒌散作用于乳腺癌的机制,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预测。结果:神效瓜蒌散能够在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的增殖和迁移,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神效瓜蒌散可能通过ER、HSP90等靶点作用于乳腺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通过 Western blot 观察到神效瓜蒌散作用的乳腺癌细胞SKBR-3的ERα表达下降。结论:神效瓜蒌散可能主要通过抑制ER内分泌通路治疗乳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