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有很多文献将其混淆。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Resnick等于2002年首次提出.用于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首先由Leconte于1964年用于枢椎创伤性滑脱的治疗。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髌骨处理原则。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成形组与髌骨置换组间的临床效果差别。结果36例(47膝)行髌骨成形术,20例(24膝)行髌骨置换术。随访18~60个月,平均48.8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屈膝角度以及髌前疼痛情况无差别。结论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对形态和运动轨迹都良好的髌骨,仅行髌骨成形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对行髌骨置换的患者,正确的假体安放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良好匹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48年Jaffe等[1]首次将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MF)与软骨肉瘤相区别,作为独立肿瘤进行描述,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软骨源性肿瘤,所有进行切片检查的原发骨肿瘤中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约占1%。10~30岁的患者为软粘液样纤维瘤高发人群,下肢长管状骨的骺端为其好发部位,最常见于胫骨近端。放射线检查特点为:位于干骺端界限清楚的偏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鞘瘤,约占23.1%~46.7%[1].椎管内转移瘤绝大多数发生在硬膜外,极少数发生在硬膜下[2].我科收治2例腰椎管内硬膜下转移性肺小细胞癌及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报告如下. 病例1,患者男性,70岁,因"腰痛伴双臀部放射痛20d"于2011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双侧臀部放射痛,不能久站,平卧及行走时症状加重.门诊经MRI检查后以"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收入院.专科查体:双足内侧感觉减退,双侧股四头、胫前肌和踇长伸肌肌力均为3级,双侧膝、跟腱反射对称减弱,病理征(一).腰椎MRI平扫L4椎体后方椎管内可见椭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MRI示病变呈明显强化,强化较均匀(图1a~1d).  相似文献   
15.
兔骨髓基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立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纤维蛋白胶作为细胞支架进行兔骨髓基质细胞立体培养,探讨其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卫生部创伤骨科研究室、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完成.采用兔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CO2孵箱中进行传代培养后,收集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与新型支架材料纤维蛋白胶复合后再进行培养4周,采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等手段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中的生长状况.结果: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均可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在不同强度的纤维蛋白胶中的生长状态不同,在低强度纤维蛋白胶中活性好,扩增迅速,而在高强度纤维蛋白胶中细胞生长缓慢,数量少或逐渐死亡.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低强度纤维蛋白胶中能够良好扩增生长.纤维蛋白胶具有孔隙适宜、可塑性强,可降解等优点,是优良的细胞生长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16.
siRNA对骨肉瘤细胞MDM2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siRNA对人骨肉瘤U20S细胞MDM2基因表达及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构建可表达针对MDM2的siRNA质粒(PGCsilencerTM-MDM2-siRNA)。转染siRNA MDM2(简称siMDM2),阴性对照质粒到U20S,并设只加转染试剂作空白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MDM2对MDM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用MTT法检测siMDM2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转染siMDM2-1和 -2组MDM2的mRNA表达量分别下调到空白对照组的32.61%和39.0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siMDM2-1和 -2组蛋白表达量下调到空白对照组的35.76%和42.20%;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MDM2基因和蛋白与转染试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siMDM2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转染试剂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阴性对照组抑制率与转染试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iRNA可以有效地抑制U20S细胞中MDM2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便,细胞免疫原性低,更适合于细胞移植,已有证实其在神经缺损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目的:明确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03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完成.材料:选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50只,鼠龄2个月;另选取出生1周的雌性Wistar大鼠6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用兔抗NGF单克隆抗体为Santa Cruz公司产品.方法:①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于移植前48 h加入BrdU进行标记.②取50只健康Wistar大鼠,利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移植组将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神经损伤处,而对照组注入等量的DMEM.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2,4,6周取移植组损伤段神经进行抗BrdU染色.②术后1,2,4,6周对两组损伤远端神经进行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③术后每周进行步态分析测量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6周测量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坚牢蓝染色后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内径、测量大鼠实验侧腓肠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结果:全部50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4周在细胞移植组神经损伤处可以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②术后1和2周细胞移植组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积分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术后4,6周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⑨术后3~6周细胞移植组坐各神经功能指数的恢复要优于对照组:术后6周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直径、腓肠肌湿重和横截面积均高于/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进行体内移植,移植后能在局部损伤微环境中发挥作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提高早期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完成。①取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②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按1&;#215;10^4/孔的细胞密度培养24h后,弃掉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及新生牛血清的Ha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分析法观察两种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各孔在57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结果:①小牛血清及胎牛血清均有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光吸收值也随之增大。②同一浓度下的胎牛血清比小牛血清具有更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③10%浓度的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小牛血清及胎牛血清均有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胎牛血清在骨髓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增殖过程中,与小牛血清相比较,可使细胞的增殖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全髋置换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在国内的应用已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的主流假体都是基于西方人的解剖数据而设计的,是否适合体型相对较小的东方人应用,存在一定争论.针对这一问题,在亚洲,包括中国,针对东方人的假体设计不断出现,但对其疗效观察的数据却并不多见.目的:随访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双动全髋假体的置换效果.方法:对1987-06/1996-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附属临床医院骨科施行全髋关节置换的33髋进行随访.所应用假体为北京钢铁研究院设计生产的一种双动式全髋假体,其设计类似于目前的双动股骨头假体之外,再加上一聚乙烯髋臼假体.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固定,采取第一代骨水泥固定技术.假体置换时平均年龄56.6岁,平均随访8.5年.通过临床评分及X射线影像学结果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临床评分总优良率为68.6%.影像学检查发现髋臼松动16髋(48.5%),股骨假体松动11髋(33%),异位骨化11髋(33%).另外发现感染2髋,脱位1髋.此假体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受当时条件所限,该假体在设计、骨水泥技术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月骨、三角骨周围性腕骨轴向崩裂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左前臂被对滚机挤压致左手腕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局部检查:左手及左腕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压痛明显。X线后前位片显示:左腕关节近排腕骨的近侧和远侧弧线的连续性中断,正常的腕中关节间隙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