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56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3篇
中国医学   272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31.
目的探讨二精丸对去卵巢+D-半乳糖联合 β-淀粉样蛋白 1-4(0 Aβ1-40)致肾阴虚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 海马多巴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 只雌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二精丸高剂量组 (9.0 g·kg-1)、二精丸中剂量组(4.5 g·kg-1)、二精丸低剂量组(2.25 g·kg-1)。造模大鼠在卵巢摘除手术1 周后, 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每日1 次,持续7 周;卵巢摘除手术4 周后,双侧海马注射Aβ1-40 建立肾阴 虚AD 大鼠模型。卵巢摘除手术5 周后,各组按照相应剂量开始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 水,给药容量为10 mL·kg-1,每日1 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1 h 后断头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 法检测大鼠 海马组织多巴胺(D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 区多巴胺D1 受体、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 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海马组织DA 水平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 区多巴胺D1 受体及TH 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精丸高剂量组大鼠的海马组织DA 水平明显升高(P< 0.01);二精丸各剂量组大鼠海马CA1 区的D1 受体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二精丸高、中剂量组大 鼠海马CA1 区的TH 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二精丸能够提高海马组织的DA 水平,上调海马 组织的多巴胺D1 受体及TH 表达,促进去卵巢+D-半乳糖联合Aβ1-40致肾阴虚AD 大鼠的海马多巴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及差异标志物的作 用机制。方法以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中10 个已明确化学结构的共有成分的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超高效液 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法同时测定,色谱柱为AtlantisTM Premier BEH C18(2.1 mm× 100 mm,2.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氨水(A)-0.01%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 柱温:35 ℃;进样量:5 μL;正负离子模式下测定。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 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综合评价和比较浓缩丸和水蜜丸制剂的质量差异。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 差异成分相关的作用靶蛋白和通路,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富集的作用通路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靶蛋白进行验 证。结果浓缩丸和水蜜丸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A、PCA 以及OPLS-DA 3 种分析方法均可对不同剂型进行 划分,并确定了其中6 个具有差异的化学成分为差异标志物,4 个无差异化学成分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网络 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6 个差异标志物可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发挥差异性疗效;动物实验 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组iNOS 表达量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浓缩 丸和水蜜丸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质量差异,5-羟甲基糠醛、地黄苷D、苯甲酰芍药苷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潜在 质量标志物,马钱苷、獐芽菜苷、23-乙酰泽泻醇B、丹皮酚、莫诺苷、没食子酸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差异标 志物。  相似文献   
133.
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黄芪甲苷、芍药苷、苦杏仁苷、山柰素等,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 效。补阳还伍汤作为中医经典的益气活血方剂,活血而不伤正,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常用复方,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抗炎和抗氧化应激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质 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以临床验案为引,深入探析小柴胡汤见证之"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认为"寒热往来"应理解为广义的"阴阳交替往来",而"休作有时"之"休作"应是囊括各种病症或主要脉证的时发时止或发作有时.临床上牢牢抓住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枢机不利,遵循其病性属寒热虚实夹杂,治疗以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为大法,疗效显著,为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病因种类繁多,以气机郁滞类最为常见.蒋小敏认为佛手具有疏肝解郁,燥湿化痰,和胃止痛之功效,用其治疗气机郁滞类失眠,疗效确切.通过对佛手的功效主治、现代药理研究来论证佛手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并对蒋小敏在临床上运用佛手治疗失眠的验案加以分析总结,以期对中医药临床治疗失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6.
目的:通过AMSAT体电图仪探究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AMSAT体电图仪观察30名大学生习练"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前后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健身气功八段锦提供客观化的养生康复效果评价.结果:发现经过八段锦锻炼后人体的总导电性趋于平衡状态,风险值降低,与习练八段锦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过八段锦习练后大学生SCL-90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八段锦对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人际等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在高校推广.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中医的藏象学说,对"肺开窍于鼻"藏窍理论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纳入80例受试对象,男女各半,其中观察组(风热犯肺证患者)40人,对照组(正常受试者)40人。两组受试对象均进行红外热像仪拍摄,分别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痊愈前后的肺区、眼睛、耳朵、鼻窍及口唇温度,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肺区温度与鼻窍温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睛温度、口唇温度、耳朵温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前后肺区与鼻窍温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痊愈前后眼睛、口唇、耳朵温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和本组痊愈后比较,观察组肺区及鼻窍温度升高,红外热图显示热偏离,说明风热犯肺证引起了肺区和鼻窍温度升高,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藏窍理论中"肺开窍于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靶点和有效物质间相互作用,探讨该组方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基因表达谱(GSE83591)数据获取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疏肝健脾解毒方中郁金、柴胡、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疏肝健脾解毒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再将药物与疾病靶点进行取交集且可视化构图.利用Cytoscape进行药物-疾病靶点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并对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R语言对药物-疾病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以180≤NW≤500,OB≥30%,DL≥0.18为筛选条件,筛选疏肝健脾解毒方中的791种成分,并与有靶点蛋白的活性成分进行交叉对比,筛选出重合物质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活性成分82个,获得对应靶点239个,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PPI网络通过拓扑分析共筛选出21个关键基因.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原癌基因c-Fos、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有关,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的生物过程与对活性氧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疏肝健脾解毒方主要通过调节放松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年龄-年龄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安非他明成瘾信号通路等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Cubebin(荜澄茄素),3β-acetoxyatractylone(3β-乙酰氧基苍术碱)可能作用于ADRB2基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可能作用于JUN基因;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etin(槲皮素)可能作用于MMP9基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可能作用于PRKCA基因;quercetin(槲皮素),kaempferol(山奈酚)可能作用于STAT1基因;quercetin(槲皮素)可能作用于BIRC5基因.结论: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了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药效基础物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从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探讨四神丸挥发油有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挥发油组,二神丸挥发油组,五味子散挥发油组和美沙拉嗪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灌胃给药7 d后,通过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结肠长度、结肠镜下损伤评分评价其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1(IL-21)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黏膜中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包括TLR2,MyD88,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结合蛋白1(TAB1),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结合蛋白2(TAB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MKK6),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长度显著降低,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和结肠镜下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IL-4,IL-21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TLR2,MyD88,Rac1,IRAK4,IRAK1,TRAF6,TAB1,TAB2,MKK6,p38 MAPK和CRE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四神丸挥发油干预后,小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和结肠镜下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小鼠结肠组织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4,IL-17A,IL-21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小鼠结肠组中TLR2,MyD88,Rac1,IRAK4,IRAK1,TRAF6,TAB1,TAB2,MKK6,p38 MAPK和CRE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四神丸挥发油能有效改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炎性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LR/MyD88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相互作用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血小板对SKOV3体外生长的诱导作用及丹参注射液(12,24,48 g·L-1)的抑制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系统及血小板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TGF-β1分泌的影响;采用微量板法和ELISA观察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血小板聚集和分泌的影响,并检测丹参注射液的抑制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血小板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单独用丹参注射液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吸光度A570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A570则较血小板诱导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丹参注射液组比较,经血小板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更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的集落数则明显低于血小板诱导组(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上清液中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注射液(24 g·L-1)组比较,经血小板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抑制率更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经丹参注射液处理的血小板上清中TGF-β1明显减少(P<0.05,P<0.01);经丹参注射液处理的SKOV3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SKOV3细胞上清液诱导组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TXB2)和5-羟色胺(5-HT)分泌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液诱导+丹参注射液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丹参注射液(24 g·L-1)组比较,经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同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抑制率更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血小板诱导组的磷酸化TGF-β激活激酶1(p-TAK1),p-NF-κB表达显著升高,p-NF-κB抑制蛋白(p-IκB)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丹参注射液组p-TAK1,p-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p-I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对SKOV3细胞增殖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分泌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