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17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人,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尚有部分老年糖尿病以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视力改变等为首发表现。由于老年人群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42.
前言——重视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风湿病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OP)、骨关节炎(OA)发病率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将直线上升。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风湿病特点有:疾病谱(包括病种、性别、年龄)分布不一,如OP、OA、干燥综合征(pSS)、风湿性多肌痛(PMR)等好发于老年人;同一疾病其临床表现不一,即发病的首发症状及病情轻重不一样;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选用不一样;对治疗的个体反应不一样;同一疾病其预后也不一样。老年风湿病的诊治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口腔定位支架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VIP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月。对方法学相似的研究合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余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项前瞻性观察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口腔定位支架进行头颈部放疗患者的中重度黏膜炎及严重味觉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小于不使用口腔定位支架的患者(均P < 0.001);使用口腔定位支架有减轻口干症的趋势。结论    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口腔正常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的27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在矢状面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随访观察神经并发症及截骨椎脱位情况,以截骨水平的头侧与尾侧脊椎间,截骨椎在矢状面上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大于5mm定义为截骨椎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5.2±2.4个月(3~12个月),术前TK为43.2°±10.6°,GK为72.6°±15.1°,LL为2.3°±13.5°,SVA为12.8±4.2cm;术后分别为42.9°±11.8°、38.2°±12.4°、-38.6°±13.0°和3.2±5.8c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2.7°±10.5°、38.8°±15.2°、-38.4°±11.6°和3.3±6.4cm。除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K、GK、LL及SVA的矫正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术中截骨椎脱位,除1例短暂性右下肢麻木外,无其他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械能有效预防截骨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多维度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高峰期(peak angle velocity,PAV)的相应成熟度指标,探讨其对PAV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时月经未至、Risser征0级,Y三角软骨未闭、以半年为周期随访至少5次且进展超过5°的女性IS患儿30例,初诊年龄为10.8±1.5岁(7.8~12.1岁)。随访时收集及测量的指标包括实足年龄、Y三角软骨闭合状态、Risser征、身高、主弯Cobb角和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计算每个随访周期内的身高增长速度(height velocity,HV)和Cobb角增长速度(angle velocity,AV)。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各维度指标对PAV的预测价值。结果:30例患儿的PAV年龄为11.8±1.3岁(10~15岁),PAV时的身高为150.7±4.8cm,DSA评分为479.4±56.5,主弯Cobb角为26.5°±7.2°,HV为8.3±3.7cm/年,AV为7.8°±5.2°/年。PAV主要发生于Risser征0级(80.0%)和1级(20.0%)。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V的发生与实足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OR=3.166,P=0.032)、Y软骨闭合(OR=6.365,P0.01)、Risser征0级(OR=12.963,P0.01)、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OR=10.758,P=0.011)、HV6cm/年(OR=4.346,P=0.025)、Cobb角30°(OR=9.535,P=0.013)呈显著相关。结论: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Risser征0级伴Y软骨闭合、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HV6cm/年和Cobb角30°为女性IS患儿侧凸PAV的高危因素,可用于预测PAV的发生,评估侧凸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2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支具或手术治疗的450例主弯Cobb角大于20°的女性AIS患儿为观察组(AIS组),年龄14.8±2.9岁(10~18岁)。对照组为例行健康体检的我院周围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青少年女性400名,年龄15.1±2.3岁(10~17岁)。所有AIS患儿均有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资料。AIS组和对照组每例取肘静脉血2ml,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rs1805034和rs35211496作为RANK的目标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技术行荧光定量PCR,全部反应结束后在荧光定量PCR仪上读取终点荧光,确定各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R×C表χ~2检验比较AIS组和对照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IS组患儿主弯Cobb角及BMI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基因型在AIS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示AIS组内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不同基因型患儿间的主弯Cobb角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NK基因可能不是女性AIS的易感基因,女性AIS组内rs1805034和rs35211496的不同基因型患儿间的主弯Cobb角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被随机分为介入手术组30例和开腹肝切除术组30例,分别接受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或开腹肝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DA、GP73、β2-MG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介入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4.7±21.9) min和(6.7±1.3)d,均显著短于开腹肝切除术组【分别为(126.8±60.5)min和(9.6±5.8)d,P<0.05】,术中出血量为(110.7±13.5)mL,显著少于开腹肝切除术组【(315.5±17.8)mL,P<0.05】;在术后1 w,介入手术组血清GPDA、GP73、β2-MG、TNF-α、TSGF和AFP水平分别为(62.6±9.8)U/L、(64.3±6.7)μg/L、(1.4±0.5)mg/L、(1.3±0.5)mg/L、(35.5±4.3)U/mL和(2.5±0.6)mg/L,均显著低于开腹肝切除术组【分别为(86.4±11.5)U/L、(112.2±9.3)μg/L,(2.3±0.9)mg/L,(2.1±1.2)mg/L,(61.3±9.8)U/mL和(4.7±0.8)mg/L,P<0.05】;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开腹肝切除术组(30.0%,P<0.05);在术后随访6 m,介入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开腹肝切除术组(80.0%,P<0.05)。结论 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较好,且可降低血清GPDA、GP73、β2-MG、TNF-α和TSGF水平,明显改善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联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Medlme/Pubmed及OVID全文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3年11月,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15篇文献进入本系统综述,共纳入26例诊断明确的病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1)该病好发于69岁左右男性,临床表现以腰背痛、腹痛及肾盂积水为主;(2)血清IgG4升高多见;CT或MRI提示腹膜后肿块;(3)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软组织纤维化和IgG4+浆细胞聚集;(4)目前无标准化方案,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首选方案.结论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是一新的疾病亚型,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估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行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因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行旋磨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13例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进行,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手术即刻成功率、住院期间及长期心血管事件随访结果。结果 31例患者平均年龄71.81±10.70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经造影证实为严重钙化冠状动脉,其中造影证实单支病变2例(6.5%),双支病变7例(22.6%),三支病变15例(48.4%),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3.2%),左主干病变6例(19.4%)。旋磨靶血管中左主干-左前降2例(6.5%),左前降支22例(70.9%),左回旋支2例(6.5%),左前降支+左回旋支1例(3.2%),右冠状动脉4例(12.9%)。术中需主动脉球囊反搏保护1例(3.2%),冠状动脉夹层6例(19.4%),慢血流2例(6.5%),但3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旋磨及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血肌钙蛋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13例(41.9%)在IVUS指导下进行,患者术前、术后管腔最小直径、最小直径狭窄率、管腔有效面积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0±0.3 mm比3.6±0.8 mm、74.5%±6.8%比20.3%±12.5%、4.0±1.4 mm2比 10.7±5.5 mm2(P=0.000),平均随访10.4±6.4个月,随访期间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可以去除或减轻钙化斑块、增大管腔,最终提高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发病率逐步升高,其临床过程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明确诊断,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1例辗转多家医院、历经曲折才被确诊的肺隐球菌病的诊治经过,并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