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和血清丙二醛浓度的影响。方法:将链尿佐菌素-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糖尿病组,每组7只,以体质量、鼠龄相匹配的正常大鼠7只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以金匮肾气丸22.5g/kg(2mL)灌胃,1次/d;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自来水2mL/kg,1次/d,连续给药8周。观察各组大鼠SOD和丙二醛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SOD活性犤(5470.32±459.11)NU/L犦显著降低,丙二醛浓度犤(16.19±3.84)nmol/L犦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治疗组SOD活性犤(7681.21±399.12)NU/L犦显著升高,丙二醛浓度犤(8.41±3.42)nmol/L犦显著下降,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金匮肾气丸对糖尿病大鼠有抗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及其电生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t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延髓性球麻痹,假性延髓性球麻痹,四肢肌萎缩和双侧锥体束征。此4方面可有不同组合,因此表现复杂多样。进行性加重迅速,多在3~5年死亡。治疗是困难的,但近年已有可在早期、轻型患者中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电生理是可以帮助早期确诊及发现临床下病例的。电生理测定包括,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肌电图观察四肢及棘旁肌的纤颤电位,瞬目反射,F波、H反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以及单纤维肌电图等。  相似文献   
93.
无细胞基质组织工程膀胱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无细胞基质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吸收,符合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部分应用要求。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观察无细胞基质组织工程膀胱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7/2007—05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完成。材料:新鲜猪膀胱。方法:采用低渗.去污剂洗涤.核酸酶消化法对新鲜猪膀胱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无细胞基质膀胱。对新鲜猪膀胱组织及制备的膀胱无细胞基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主要观察指标:测定膀胱组织在脱细胞前后组织的厚度、组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和断裂应力。结果:与新鲜膀胱组织相比,脱细胞后的膀胱组织中未见有细胞成分,保留了完整的细胞外基质。膀胱组织含水量在脱细胞后明显增加(P〈0.001),组织厚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经校正后的应力-应变参数及破坏强度则改变不明显。结论:无细胞基质膀胱与天然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一致或接近。  相似文献   
94.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95.
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以及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 方法 于孕中晚期超声测量胎儿侧脑室体部宽度〉10mm且〈15mm时为轻度侧脑室增宽,对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MRI检查、随访观察等,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共发现并随访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14例,其中合并右心功能异常6例,染色体异常(21三体)1例,合并其它颅内结构异常2例(分别为Dandy—Walker综合征和蛛网膜囊肿),合并双手畸形1例,巨大儿2例生后发育正常,产前诊断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3例(2例生后正常,1例生后脑瘫死亡)。 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敏感地检出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而且能够发现多种颅内外合并畸形,帮助确定恰当的诊疗措施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心肌细胞裂解成分作用下超微结构改变,了解心肌细胞裂解成分对MSCs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分离并裂解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将分离的MSCs分3组培养:仅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诱导后用普通培养基培养(5-aza诱导组);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心肌细胞裂解成分培养组)。培养1周,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抗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及抗分化决定簇31(CD31)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并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对照组MSCs无明显的肌样细胞或内皮样细胞形成,抗cTnT和抗CD31染色阴性。5-aza诱导组部分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电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器空化,抗cTnT染色阳性,但细胞增殖缓慢。心肌细胞裂解成分培养组的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电镜下可见肌丝样结构,抗cTnT染色阳性,细胞增殖旺盛,另见部分MSCs分化为内皮样细胞,形成内皮细胞特有的胞质突起和质膜小泡等超微结构,且抗CD31染色阳性。 结论: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成分的培养基可以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年级制教学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入职护士53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新入职护士48名为实验组,采用由班主任负责的年级制教学进行培训。结果年级制教学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水平(P0.01),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护配合满意度、同行护士的满意度(P0.01),降低了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年级制教学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8.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保留永久性结肠及回肠造口的71例患者应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7.23±17.02)分,不同年龄、是否自行造口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偏低,护士应该关注该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
北京地区门诊慢性便秘患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慢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全面评估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学、发病诱因、既往治疗情况、精神心理状态等可更好地指导治疗。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统计2007年3~5月北京地区10家医院门诊患者中的慢性便秘患者,并对561例慢性便秘患者行问卷调查,包括治疗、症状谱、心理学等方面。结果:研究期间内10家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总人次73 923人次,慢性便秘患者共3009例次(4.1%),其中重度便秘患者649例次(21.6%)。561例慢性便秘患者中,25.1%的患者发病有一定诱因。62.2%的患者不完全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通便药。排便费力为最常见(74.8%)和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61.2%)。27.5%的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41.2%合并消化不良症状。52.7%的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结论:消化内科门诊中慢性便秘和重度便秘患者较多,排便费力是最常见、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合并胃食管反流和(或)消化不良症状常见,患者易有焦虑和(或)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变形态学的性别差异.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4家三级教学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具有临界病变(狭窄>20%且<70%)患者1 920例,分为男性组1 281例,女性组639例,入选临界病变2 215处,其中男性组1 475处,女性组740处,进行QCA分析.结果 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年龄较大(65.47±8.60岁比60.30±10.38岁,P<0.001),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高(分别为74.34%比60.50%,P<0.01;26.45%比22.25%,P<0.05),吸烟、既往心肌梗死史及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比例低(分别为6.42%比48.95%、4.39%比12.1%及12.21%比18.58%,P<0.01),女性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例高(40.69%比28.81%,P<0.01),而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比例低(40.54%比50.67%,P<0.01),女性组钙化病变比例高(6.36%比4.14%,P<0.05),斑块面积小(7.62±3.22 mm2比9.18±4.29 mm2,P<0.01),其余病变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年龄大,合并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病变较男性轻,钙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