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低和骨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强度降低和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风险增加[1]。一项Meta分析显示,OP和骨量减少的全球患病率分别为19.7%和40.4%,其中,男性和女性OP的患病率分别为10.6%和24.8%,而绝经后女性OP患病率高达27.4%,随着年龄的增加,OP的患病率逐渐增加[2]。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15省市1991-2005年住院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的死亡病例,调查根据ICD-10确定的主要死因为肿瘤的患者情况. 结果 共2895例合并糖尿病的死亡患者中有52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占总死亡病例的18.0%.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的患者中前5位肿瘤部位分别为肺、肝、血液系统、胃和胰腺.不同年龄阶段死因肿瘤部位不同.在1991-2005年期间,各部位肿瘤比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 肿瘤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 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5~10-9 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第3天增殖最快(P < 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以10-6 mol/L组最显著(P < 0.01)。然而葛根素10-3 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 < 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 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 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中不同糖代谢水平者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五泉铁路西村社区40~7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将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IGR组及DM组,比较3组人群血清GG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GGT水平与IGR及DM患病风险间的关系。结果:1DM组的GGT水平明显高于NGT及IGR组(P均<0.01)。协方差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饮酒等多种影响因素后,DM组的GGT水平仍明显高于NGT及IGR组(P均69 u/L组的IGR患病风险是GGT四分位水平最低组的2.296倍(95%CI为1.062~4.967,P<0.05),且其DM患病风险是GGT四分位水平最低组的4.399倍(95%CI为2.020~9.579,P<0.01)。结论:甘肃省兰州市五泉铁路西村社区40~75岁常住居民中,血清GGT水平异常者的IGR患病风险升高,且随着血清GGT水平的升高,DM患病风险亦增加,而GGT异常者的DM患病风险升高明显。结果提示该人群中血清GGT水平异常与糖代谢异常患病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32只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去卵巢组、乙烯雌酚组、白藜芦醇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去卵巢组、乙烯雌酚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周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大鼠给予蒸馏水(每日一次),其余两组大鼠分别予乙烯雌酚0.03 mg·kg-1·d-1和白藜芦醇20 mg·kg-1·d-1.治疗10周后,测定大鼠血浆总Hcy (tHcy)、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水平,取L5椎体和右股骨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血浆tHcy和丙二醛水平升高,TAC和GSH-Px水平下降;与去卵巢组相比,乙烯雌酚组和白藜芦醇组血浆tHcy和丙二醛浓度均明显降低,TAC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F=19.709,117.219,7.020,20.544,P均<0.01);白藜芦醇组血浆丙二醛浓度较乙烯雌酚组升高(F=117.219,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降低;与去卵巢组相比,乙烯雌酚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白藜芦醇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升高,但仍低于乙烯雌酚组和假手术组(F=48.518,43.263,P均<0.01).血浆tHcy与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呈负相关(r=-0.663,P<0.001;r=-0.520,P =0.002),TAC与股骨骨密度呈正相关(r=0.539,P=0.001).结论 高Hcy血症和氧化应激与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关系密切.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浆tHcy水平和改善氧化应激,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淋巴瘤是一种可累及全身淋巴结及结外组织的恶性肿瘤。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价值被广泛认可。就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的诊治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其优势与不足,并从研发新型显像剂、制定精准的疗效评估标准和预后判断方法,以及治疗中期的检查时间选择的角度出发,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糖尿病及Res组,腹腔给药10 w后观察各组肾功能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氧化、抗氧化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体积(MGV)增加、基底膜(GBMT)增厚,伴尿蛋白排泄量和肾脏指数升高,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升高(P均<0.01),血浆和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总抗氧化力(TAC)和巯基(S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Res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肾脏指数、MGV、GBMT、BUN和Cr水平,减少血浆和肾皮质MDA含量,提高TAC和SH水平(P<0.05,P<0.01)。结论 Res对糖尿病大鼠的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肾损害模型的超微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基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于2011年选取兰州市3个社区非MS人群2 754人建立队列研究人群,于2014年进行了平均3.1年的随访,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2 309例对象进行研究。根据25-(OH)D3四分位数水平将基线人群分为Quartile1(Q1)、Quartile2(Q2)、Quartile3(Q3)、Quartile4(Q4)组。比较不同25-(OH)D3水平MS的发病情况,分析25-(OH)D3与M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基线血清25-(OH)D3水平升高,MS患病率降低(P<0.05);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与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血...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