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9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76髋)进行了平均5.6(2.5~10.5)a的随访。[结果]至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4~51)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5.2(55~94)分,优良率为89.5%。1例感染行Ⅱ期翻修;2例在扩髓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裂缝骨折,但未到达小粗隆以下,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足下垂,术后3个月后恢复,1例深静脉血栓,余病例无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9.2%(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2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30min给予MP 1000mg冲击.76例减压术后第1日起每日200mg递减,术后第5d停药.术后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6例,其中3例MP用法同上;另3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时即刻按NASCIS-Ⅱ方案治疗.结果本组76例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另6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其中术后MP每日200mg递减治疗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1例于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2例术后1年随访时肌力恢复满意但肢体仍有麻痛感;采用NASCIS-Ⅱ方案治疗的3例患者中,2例于治疗后48h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1个月双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减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P,具有预防和治疗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椎后凸与性别、年龄、椎体和椎间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61例样本的性别、年龄资料和胸椎MRI片。在计算机上测量椎体、椎间盘前后缘的高度和Cobbs角,以椎体和椎间盘前后缘的高度比值代表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Cobbs角代表胸椎后凸。通过Pearsons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椎体形态与胸椎后凸的相关性比较大,相对来说椎间盘与胸椎后凸的相关性则比较小。女性81%的胸椎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有关。男性72%的胸椎生理性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有关。[结论]正常胸椎后凸是由椎体和椎间盘的形态共同决定的,特别是女性胸椎后凸与椎体和椎间盘形态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5.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70岁以上且获得2~6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6例,男49例,女57例;年龄70~82岁,平均76.3岁;病史4~10年,平均6.7年。42例并存1种内科疾病,55例并存两种或以上的内科疾病。均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术前联合内科诊治并存的内科疾病。95例行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11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2例次,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单纯减压组术后3周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内固定组术后3~5d下床活动。平均随访3年10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9.64±11.07分改善至16.81±7.36分。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不足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2%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内科疾病的基础上,手术减压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56例。按AO分类标准:A型20例,B型19例,C型17例。结果48例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8~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3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BO)原则,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矫形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侧凸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畸形;它不仅包含冠状面的侧向弯曲;也包括横断面的轴向旋转和矢状面的前凸或后凸畸形.脊柱侧凸多发生于胸椎;位于凸侧的肋骨由于发生移位和旋转;导致凸侧胸廓隆起、肋骨成角;进而导致该侧胸腔的冠状径缩短;而凹侧肋骨塌陷;使该侧胸腔矢状径缩短.这些骨性结构的畸形改变;不仅使胸腔容积缩小;压迫肺实质;而且可导致气道弯曲受压;肺通气受阻;影响气道的通畅;进而降低肺活量和呼气流速;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监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中SEP监测数据及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术中均行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SEP阳性改变标准为波幅降低超过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结果:PSO术中闭合截骨面复位后,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及时发现了3例体位性单侧臂丛神经损伤,SEP波幅降低分别为100%、65%及90%。经体位垫调整后5min,2例SEP波幅降低分别为100%及65%的患者上肢正中神经SEP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臂丛神经损伤症状;SEP波幅降低90%的患者虽经体位调节,SEP波幅稍有好转,但仍降低70%,术后出现单侧上肢疼痛、乏力的臂丛神经损伤症状,经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中无手术操作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中双上肢正中神经SEP监测能及时发现AS胸腰椎后凸畸形PSO术中体位性臂丛神经损伤,经及时处理能有效减轻臂丛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体外培养时软骨细胞会像成纤维细胞样成片生长并失去表型,软骨细胞胞间通讯与细胞表型的关系尚无报告.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软骨细胞的增殖、基质合成、荧光染料摄入以及缝隙连接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和基础研究所完成,实验对象为兔关节软骨细胞,人股骨头软骨.干预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亮绿-藩红花O染色,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大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激光淬灭软骨细胞内的荧光染料.主要观察指标软骨细胞的外观、细胞大小、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果细胞投影面积测量软骨细胞变大,失去球形外观后增殖加快,平均面积1755.1 μm2,投影面积差别可达50倍.基质合成消失,缝隙连接消失.显微镜下软骨细胞的荧光强度测量球形软骨细胞CFDA-AM摄入多,(平均2057/30个细胞),扁平细胞摄入少(平均83/30个细胞).体外培养的球形兔软骨细胞间,人关节软骨生发层陷窝内的细胞间有胞间通讯.结论软骨细胞的密度、形态、表型和缝隙连接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细胞外形可能决定细胞的表型.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热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intrad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I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IDET治疗的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11个月(6—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60%。年龄在40岁以下者(n=20)术后VAS平均减少了33%,优于40岁以上者(P<0、001);非吸烟者(n=28)优于吸烟者(P<0.0001);病程在4年以内者(n=39)优于4年以上者(P<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Ⅲ型)优于退变重者(P&;lt;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P&;lt;0.0001)。结论:应用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年龄小于40岁;(2)病程在4年以内;(3)非吸烟者;(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