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15日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5日。根据上端内固定椎的不同分为两组:近端固定到T10及以上节段为高位椎(upper vertebra,UV)组,近端固定到T10以下节段为低位椎(lower vertebra,LV)组。纳入标准:(1)国内外公开发表比较后路长节段不同上端内固定椎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文献;(2)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3)患者年龄≥18岁;(4)随访时间≥1年。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非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硬脊膜破裂,深静脉血栓形成,创口深部感染,创口浅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近端交界处后凸畸形(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总并发症等],术中出血量和翻修情况(如PJK、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翻修情况)。并通过非随机实验方法学指数法(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sed studies,MINORS)评价方法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Begg法评估发表偏倚。通过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中文2篇,英文8篇,共883例患者,其中UV组353例,LV组530例。所有文献MINORS评分为16~20分,Begg法分析无明显发表偏倚。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非围手术期并发症两大类。其中围手术期并发症中,UV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LV组,权重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WMD)(95%CI)为409.33ml(288.74,529.92),而硬脊膜破裂、深静脉血栓形成、创口深部感染、创口浅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中,UV组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低于LV组,风险比(relative risk,RR)(95%CI)为0.26(0.11,0.63),P0.05;PJK、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和非围手术期术后总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JK、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等原因引起翻修及总翻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近端固定椎向中上胸椎延长可能有利于降低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多,在其他并发症和翻修率方面尚未发现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为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干预时机对焦虑抑郁状况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评定方案2.0”对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的12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69±2.68)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37±2.63)分、“残疾评定方案2.0”量表总均分为(15.41±2.57)分。伤害等级、焦虑和抑郁是患者康复初期残疾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初期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残疾程度受伤害等级、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提示临床治疗时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残疾程度,鼓励患者增加康复信心,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钉道周围骨质的平均CT值,为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21~70岁男女性腰椎高分辨率CT扫描影像资料,每10岁一个年龄组,单组随机抽取30例共300例数据。将各组数据导入Mimics 18.0中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在L4和L5椎体上模拟椎弓根皮质骨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分割出各模拟螺钉与骨质相交的感兴趣区域并测量其平均CT值。结果:同年龄段同性别同种置钉方式L4、L5椎体感兴趣区域平均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皮质骨螺钉置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钉钉道周围感兴趣区域的平均CT值21~30岁组男性分别为547.4±48.2Hu和311.1±20.3Hu,女性为517.3±56.0Hu和279.1±41.7Hu;31~40岁组男性分别为519.6±48.9Hu和258.7±26.5Hu,女性为521.5±58.8Hu和287.8±33.2Hu;41~50岁组男性分别为490.9±69.8Hu和249.7±37.5Hu,女性为500.7±81.0和262.0Hu±72.1Hu;51~60岁组男性分别为436.5±65.7Hu和217.4±20.8Hu,女性为438.8±45.8Hu和222.1±22.6Hu;61~70岁组男性分别为396.1±40.0Hu和204.0±36.4Hu,女性为364.5±73.6Hu和153.5±27.1Hu;两种置钉方式各年龄组同性别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骨螺钉为传统螺钉的1.7~2.3倍。同种置钉方式不同性别间平均CT值比较,传统螺钉置钉在21~30岁、31~40岁和61~7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骨螺钉置钉在21~30岁和61~70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钉道周围骨质CT值明显高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具有更高骨-螺钉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兔椎体软骨终板内血管的三维影像结构。方法:选取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2.5~3kg)5只,使用Micro-CT对通过腹主动脉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后的兔L4、L5椎体及其终板进行10mm与5mm范围扫描,将扫描结果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血管三维结构重建,观察椎体终板内血管的三维结构。10mm与5mm范围扫描结果分别为10mm组和5mm组,从两组血管三维图中随机选取5个血管末端并测量其直径大小。结果:Mimics软件重建的椎体终板内血管三维结构清晰可见。10mm组终板内血管俯视图可见血管在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分布密集,管径粗,并向四周的接触纤维环部分的终板呈放射状辐射;矢状面上可见终板将椎体部分与椎间盘内纤维环及髓核部分明显分隔开,其内血管从椎体后方发出,沿终板后方向前方辐射长入。5mm组图像可见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的血管与接触纤维环部分的外周区域的血管结构不同,接触纤维环部分的外周区域的血管形状为单一襻样结构,而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的血管是一种复杂的完全缠绕在一起的血管襻结构。5mm组血管末端直径明显小于10mm组血管末端直径(P0.001)。结论: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后用Micro-CT扫描建立终板内血管三维结构的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兔终板内血管的三维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血管变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上颈椎序列参数,探讨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在维持前视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196例AIS患者,排除其中资料不全者、接受过治疗者、患有影响脊柱序列疾病者以及上胸段脊柱侧凸累及颈段者,共有10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77例,年龄10~17岁(14.66±2.31岁)。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ervical Cobb angle,CCA)、C0-C2角(occiput-C2 angle)、C1-C2角(C1-C2 angle)、硬腭-C2角(palatum-C2 angle)、C2椎体轮廓线(C2 vertebra contour angle)、C1-C7矢状面轴向距离(C1-C7 SVA)、T2倾斜角(T2 sagittal tilt)。根据Lenke胸椎修正分型(修正+、修正N、修正-)将患者分为(+)、N、(-)3组,比较各组间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颈椎Cobb角10.29°±8.65°;C0-C2角13.86°±8.33°;C1-C2角25.61°±9.17°;硬腭-C2角12.06°±8.91°;C2椎体轮廓线98.43°±6.75°;C1-C7矢状面轴向距离28.41±10.69mm;T2倾斜角10.73°±8.11°。在Lenke胸椎修正分组中颈椎Cobb角及T2倾斜角在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0-C2角、C1-C2角、C1-C7矢状面轴向距离、硬腭-C2角相互之间有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AIS患者的T2倾斜角很大程度上受到T5~T12后凸的影响。当AIS患者的颈椎在矢状位发生位移减少时,机体可通过减小C1-C2角来维持前视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II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09—2012—06收治的48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中25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05组)固定,23例行肱骨髓内钉(PHN组)固定。结果PHILOS组手术时间为(110_+26)min高于PHN组(78±12)min,PHILOS组术中出血量为(96±15)ml高于PHN组(52±10)ml,PHILOS组骨折愈合为(15±4)周,高于PHN组(10±2)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HN组的外展前屈功能稍差。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在治疗NeerII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肱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创伤更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