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9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834篇
预防医学   253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73篇
  1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要想教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着实不易,因其内容多、生僻字多、概念多、结构名称多而复杂,且多数学生为理科生,语文基础不太好等.但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笔者经过多种尝试与总结,发现要想教好也不是特别难.现将笔者结合自身实际仔细思考、提炼和总结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宜与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6例小儿急性中毒的患者资料。结果治愈216例,好转35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急性中毒患儿及早给予治疗处理,争取抢救时间,避免中毒进一步加重,可大大降低和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研究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以及观察该手术方法对老年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尿胰蛋白酶原-2水平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住院治疗的268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154)和对照组(n=114)。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e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双镜联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基本手术指标、结石遗留情况、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和尿胰蛋白酶原-2水平、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尿胰蛋白酶原-2、TBIL、D BIL、AST和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遗留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引起的炎性反应更轻,并发症更少,可用于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观察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60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TC、TG、HDL-C和LDL-C水平。并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他汀亚组和常规亚组,2亚组均予常规治疗,他汀亚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3周后对他汀亚组及常规亚组再次采血测定上述指标,比较2亚组药物干预后血清IL-6、TNF-α、INF-γ、sI-CAM-1、hs-CRP的变化以及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S组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F-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与常规亚组比较IL-6、TNF-α、sICAM-1和hs-CRP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IL-6、TNF-α、sICAM-1及hs-CRP的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结论:测定血清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可了解炎症反应的强度。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症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稳定易损斑块的早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气囊注水量对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溢尿影响。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需留置尿管10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5~10 mL,观察组采取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 mL。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18.00%,对照组为4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溢尿率为16.00%,对照组为4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女性患者采取气囊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15~20 mL,能避免导尿管脱出与尿液外渗,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两种丁酸氯维地平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静脉滴注低、中、高剂量的丁酸氯维地平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全血中的丁酸氯维地平,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结果丁酸氯维地平低、中、高剂量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46.16±10.65、82.99±9.34、177.80±38.32、80.31±3.04 ng·m L-1;AUC0-t分别为2.309±0.628、4.221±0.988、9.339±1.759、3.968±0.411 min·μg·m L-1;t1/2分别为12.20±4.65、16.74±6.93、15.13±4.81、18.34±4.43 min。结论丁酸氯维地平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制剂在0.36~3.24 mg·kg-1剂量范围内呈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时联合使用缬沙坦及吲达帕胺治疗对尿微白蛋白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8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联用缬沙坦和吲达帕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尿微白蛋白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29/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尿素氮(BUN)、尿蛋白排除率(UAER)和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缬沙坦及吲达帕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以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0.
唐荣  胡仁健  魏来 《重庆医学》2015,(20):2844-2847
目的 研究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6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0例)单独使用手术切除;观察组(30例)以手术切除联合RF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以及术后第1、4、7天血液内的检测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边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6、12、24个月的复发率;比较术后第2周、第6、12、24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及VEGF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前1天血液ALT为(72.30±12.40)U/L,观察组为(69.30±13.20)U/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4、7天血液ALT分别为(410.60±56.810)U/L、(230.60±46.82)U/L、(130.60±38.63)U/L,观察组术为(280.80±40.21)U/L、(150.80±35.62)U/L、(64.80±21.33)U/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癌完全切除率为73.3%,观察组为9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85±210)mL,观察组为(180±65)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胆漏发生率23.3%,观察组为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6±4.5)d,观察组为(8.3±2.3)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边缘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5.80±22.30)%,观察组几乎为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第6、12、24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6.7%、26.7%、43.3%;对照组分别为6.7%、13.3%、2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周、6、12、24个月AFP及VEGF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RFA治疗肝癌比单独手术切除效果更明显,并且更能有效减少肿瘤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