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729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726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3篇
  2篇
中国医学   818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胎儿主肺动脉窗(APW)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16胎APW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分流情况及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情况。结果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6胎APW胎儿中,引产10胎,出生2胎,失访4胎。4胎接受尸体解剖的胎儿引产标本中,3胎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1胎病理证实为共同动脉干。2例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其超声心动图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一致。15胎APW中,Richardson Ⅰ型2胎(2/15,13.33%),Ⅱ型9胎(9/15,60.00%),Ⅲ型4胎(4/15,26.67%)。APW超声心动图特点为三血管切面或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可见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间隔回声失落,CDFI示大动脉水平可见双向分流信号。15胎均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包括主动脉弓异常6胎(6/15,40.00%)、室间隔缺损6胎(6/15,40.00%)、肺动脉异常6胎(6/15,40.00%)、动脉导管异常5胎(5/15,33.33%)、静脉异常4胎(4/15,26.67%)、圆锥动脉干畸形3胎(3/15,20.00%)、Berry综合征3胎(3/15,20%)、法洛四联症1胎(1/15,6.67%)、单脐动脉1胎(1/15,6.67%)。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APW具有诊断价值,能准确评估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及血流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早期改变。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T 2DM组)及正常对照组60例,应用经胸二维超声、获取受检者心尖二腔观、三腔观、四腔观图像,记录左心室内膜及外膜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T 2DM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 2DM组的左心室长轴内膜心肌纵向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P<0.05),而外膜心肌只有后壁、下壁及后间隔纵向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0.05)。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发现常规超声心动图难以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早期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140),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安全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4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安全感评分(8.95±0.54),满意度评分(9.87±0.12),3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提供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均得到提高,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另外治疗组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差异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TNF-α、IL-1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1、2、3、7d时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3、7d时IL-1、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减轻患者组织器官损伤,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对二类疫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知晓情况及态度,探讨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保支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9所社康中心前来就诊的1 062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均支持将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女性、较高文化程度者、本市户籍人口、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综合医保参加者对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保支付信息的了解程度显著较高;青年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及服务业人员认为有必要将二类疫苗纳入社保支付范围的比例显著较高。结论将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存在巨大需求,但应加大政策宣传,扩大政策覆盖面。  相似文献   
66.
活血健脾补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血健脾补肾法方药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柳氮磺胺吡啶(SASP)、活血法、健脾法及补肾法组;除正常组外,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UC模型后,药物组分别灌胃给药,疗程结束后取小鼠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核因子-κBP65(NF-κB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环氧合酶-2(COX-2)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活血、健脾及补肾组结肠COX-2、NF-κBP65及其mRNA的表达和活血、补肾组结肠TGF-β1及其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活血、健脾、补肾方药通过降低NF-κBP65、COX-2及TGF-β1的表达分别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7.
将86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盐酸肾上腺素(epinephrine hydrochloride)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积血、积液、发生感染的概率等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8.
卡维地洛治疗国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6例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人常规应用利尿剂、ACEI、或地高辛等药物,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3例加用卡维地洛,从3.125mg,1次/d开始,2周后加量至6.25mg,1次/d,再2周后加量至目标剂量12.5mg,1次/d;对照组23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卡维地洛治疗组有效18例,有效率78.3%;对照组有效11例,有效率4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再次入院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卡维地洛治疗组平均心率比基线值分别下降了8.2次/min。结论:目标剂量的卡维地洛治疗国人慢性心力衰竭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69.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女性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未育及已育初产妇耻骨直肠肌(PR)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差异。方法未育女性73例(未育组),已育初产妇45例(产后1~6年,已育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别在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PR前部、中部及后部的杨氏模量值,并计算差值,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未育组及已育组双侧PR各部最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较静息状态下增大(P均<0.01)。未育组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PR各部的杨氏模量值及各部收缩前后变化差值与已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WE可以定量评估耻骨直肠肌的弹性功能。未育及已育初产妇PR最大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值均较静息状态下大。在静息状态下、最大收缩状态下及收缩前后杨氏模量变化差值,已育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的杨氏模量值无差异,分娩对耻骨直肠肌弹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输血前注射地塞米松或异丙嗪对预防发热、过敏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2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95例(输血266例次),输血前应用地塞米松或异丙嗪预防治疗。对照组177例(输血248例次)在输血前不应用预防性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中,两组发热与过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或异丙嗪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不具有必要性,两者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