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6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52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316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461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823篇
预防医学   732篇
眼科学   1575篇
药学   697篇
中国医学   370篇
肿瘤学   19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吗啡对不同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观察吗啡对未成熟的、静止的及活化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影响及纳洛酮的阻断作用.结果:吗啡(1×10~(-10)—1×10~(-6)mol L~(-1))能增加Con A诱导的T-细胞的增殖,1 μmol L~(-1)还能促进LPS诱导的B-细胞的增殖,同时这些增强作用都能被纳洛酮50μmol L~(-1)阻断,纳洛酮单独亦能促进活化T-细胞的增殖.而吗啡1×10~(-10)—1×10~(-5)mol L~(-1)对静止的脾脏淋巴细胞及Con A活化的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都无影响.但是吗啡1mmol L~(-1)能广泛抑制静止的、LPS活化的脾脏细胞及Con A活化的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且都不能被纳洛酮阻断.结论:吗啡对活化T-和B-细胞的促进作用是由细胞表面的阿片受体介导的,此阿片受体随着淋巴细胞的成熟和活化而变化,而吗啡1 mmol L~(-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却不是由经典的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32.
羟甲芬太尼(1)是一个强效的镇痛剂和高亲和、高选择性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通过HPLC和1HNMR分析,cis-A-l被确定为由等量的cis-(+)-(3R,4S,2'S)-l和:cis-(—)-(3S,4R,2'R)-1组成的外消旋体,cis-B-l被确定为由等量的cis-(—)-(3R,4S,2'R)-1和cis-(+)-(3S/,4R,2'S)-1组成的外消旋体。  相似文献   
33.
目的在应用“横切法”内眦开大的基础上,探寻一种充分开大内眦,切口瘢痕隐蔽,术后内眦赘皮不易复发,效果持久的手术方法。方法水平切开皮肤赘皮及部分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将内眦点向内侧移位,并与鼻侧腱膜固定,保留内眦点上方赘皮皱褶,剪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退缩于该处的眼轮匝肌纤维束,将皮肤皱褶下充分松解并使该处形成自然凹陷后,与重睑线顺延缝合。结果本组260例中,190例得到1个月至2年的随访,内眦赘皮矫正充分,形态满意者156例,内眦赘皮部分矫正,形态改善者19例,术后赘皮复发者8例,严重瘢痕增生,影响内眦形态者7例。结论本方法内眦开大充分,切口瘢痕隐蔽,无需切除皮肤,赘皮不易复发,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使撞击锤从一定高度下落通过撞杆损毁大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在TBI后的28d内采用钉板平衡木行走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脑组织检查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BI组大鼠在TBI28d内的钉板平衡木行走测试中受损后肢功能障碍表现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挫伤处大脑皮层坏死明显。结果表明:通过落体撞击法损伤大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可成功建立一种症状性大鼠脑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35.
老化皮肤的胶原与弹性组织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钰  李利  王曦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727-730
目的:探讨光曝露情况及年龄因素对皮肤中弹性组织、Ⅰ/Ⅲ型胶原及基底膜Ⅳ型胶原的影响,进而探索皱纹形成的组织学原因。方法:对80例取自不同年龄志愿者的曝光部位(眶周/前额、面颊)及非曝光部位(腹部/臀部)的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Weigert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处理,采用显微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部位皮肤基底膜内Ⅳ型胶原的含量无差异;随着曝光时间增加,前额/眶周皮肤中Ⅰ型胶原减少率最大,弹性变性物质增加率最大。结论:前额/眶周皮肤的胶原显著减少和弹性变性物质明显增生,是该部位皮肤皱纹早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125I放射微粒微创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25I放射微粒植入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经皮穿刺在癌组织植入^125I放射微粒,每例平均36粒,术后复查肛诊、B超、影像学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患者植入治疗经过顺利,2例少量出血,留置导尿后愈合,3个月后经肛诊、直肠B超示结节缩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低,多普勒超声显示结节内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明显下降。结论^125I放射微粒植入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安全性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7.
<正> 核酸贮存着生物体生命活动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指导着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遗传和变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干扰可引起细胞行为的显著变化。除了极少数微管蛋白结合物以外,绝大多数抗癌药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代谢,包括合成、复制和转录等过程,而DNA嵌合类型的抗癌药物以DNA为直接靶点,在抗癌药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有关拓扑异构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为DNA嵌合剂的研  相似文献   
38.
小鼠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过去临床上用干检测机体免疫指标。本实验通过药物影响小鼠淋巴细胞玫瑰花结的形成,间接了解某些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两双吗啉、丙亚胺、羟基喜树碱、高三尖杉酯碱和石蒜内铵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提供,环磷酰胺为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淋巴细胞分离液为上海试剂二厂生产。  相似文献   
39.
石杉碱甲(1)是从中草药石杉属植物千层塔(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中分得的一种高效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试验证实它对早老性痴呆症有显著疗效。本文报道N-甲基吡啶酮石杉碱甲类似物2和3的合成。2-甲氧基-5-甲氧羰基-11-亚甲基-5,9-甲撑环辛-7-烯并吡啶(9)在乙腈中用三甲基氯硅烷和碘化钠选择性脱保护以定量的产率得吡啶酮10,再用甲醇钠和碘甲烷甲基化得N-甲基吡啶酮11,11经碱性水解,Curtius重排和氨基的脱保护得N-甲基吡啶酮石杉碱甲类似物2。通过类似的途径从中间体2-甲氧基-5-甲氧羰基-7-甲基-11-酮-5,9-甲撑环辛-7-烯并吡啶(14)合成了类似物3。类似物2和3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均低于天然石杉碱甲。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及严重病变的出现率也有显著增高,ROP进展至5期时,视网膜全脱离,有时出现前房消失,需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前需要对患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情况,尤其是周边部玻璃体视网膜的病变有明确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