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8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电风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其发生率为10%~40%不等。可发生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遗传性心律失常以及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其促发因素: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和自主神经失衡。其治疗可采取①电复律;②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③病因治疗;④植入ICD和射频消融等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CRT主要用于QRS时限≥120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但严格入选的人群中仍有20%-30%无明显疗效,如何提高CRT的临床疗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26例CRT筛选标准,随访发现可以提高CRT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低频脉冲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mT组,1.4mT组和1.8 mT组.除时照组外.其余各组用频率为15 Hz不同强度的方波脉冲磁场刺激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2 h/d,持续刺激5 d.曝磁5 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管状结构形成试验和3维培养检测细胞成血管能力.结果 1.0mT组和1.4mT组磁场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使其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DNA合成期(S期)和合成后期(G2期)细胞比例增加,1.8 mT组磁场也能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但对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明显.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差,各强度磁场对其迁移能力也无明显影响.不同强度磁场均能够提高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0±1.6)比(11.0±1.6); (19.2±1.9)比(11.0±1.6); (15.4±1.1)比(11.0±1.6),P均<0.05].1.0mT和1.4 mT磁场作用强于1.8mT磁场.结论 磁场的生物学作用和磁场强度相关,1.0 mT和1.4 mT低频脉冲磁场促进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增殖和DNA合成并提高其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意义。方法 选取CHD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17例以及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健康个体。所有受试者均无家族及个人过敏史。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IgE水平(52±30)kU/L]相比,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AMI组:(179±159)kU/L,P<0.01;UA组:(131±78)kU/L,P<0.05;SA组:(127±65)kU/L,P<0.05]均明显增高。AMI患者发病后1,7,14,30 d血清总IgE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总IgE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95.
双语教学时适应国际化进程、推进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培养与国际接轨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对我校双语教学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移植时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炎症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梗死心肌中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探讨细胞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分别取心脏进行组织学观察;将经过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标记的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每组n=10),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 h注射等量培养基(n=10). 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细胞移植治疗各组在心肌梗死后8 wk测定心脏功能、心脏瘢痕面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分离纯化的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CD44 CD90 /CD34-CD45-CD31-,心肌梗死后1 wk梗死相关区的炎症反应较强,2 wk时减弱, 4~8 wk时瘢痕完全形成并出现左室重塑. 1 wk移植组未发现有移植细胞存活, 左室心功能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似,1 h及2,4 wk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标记细胞存在,并向周围迁移分布,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desmin, ctnI 阳性,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0.05), 2 wk的左室收缩末压力、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的改善优于1 h组和4 wk移植组(P<0.05). 结论: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强烈, 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而在炎症减弱的瘢痕修复早期尽早进行MSCs移植可能对于细胞的存活及心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7.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临床应用1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1 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接受CypherTM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的即刻疗效和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共处理112例患者173处病变,置入支架227枚,其中132处病变置入159枚CypherTM支架. 除2处严重钙化病变需辅以高压球囊才能充分扩张,1处支架近端发生内膜撕裂,其余全部成功置入. 手术过程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成功率98.1%. 112例患者中102例得到随诊,平均随访1 a(≥12 mo),1例死亡,10例患者心绞痛再发,其中,6例为普通金属支架内的再狭窄(6例中1例伴CypherTM支架内近端再狭窄),4例为其他分支的新病变. 30例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CypherTM支架内近端再狭窄. 结论:CypherTM支架临床应用安全,能显著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98.
高延  李成祥  王海昌  贾国良  曹丰  冯旭阳 《医学争鸣》2004,25(23):2148-2151
目的: 评价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临床选择2003-06/2004-03收住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发病2 h至3 d内急诊入院的AMI患者72例,根据意愿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介入治疗时使用远端保护装置). 实验组纳入39(男36,女3)例,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纳入33(男27,女6)例,平均年龄(59±12)岁. 肘静脉采血查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CK-MB (CK-MB)含量,时间点分别为入院时、PCI术后8,16和24 h. 结果:①血清cTnI和CK-MB含量变化:实验组峰值均在术后8 h出现,且在16,24 h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cTnI 16, 24 h分别为(1201±814) vs (693±624) μg/L,P<0.01;(1100±1868) vs (417±365) μg/L,P<0.01. CK-MB 16,24 h分别为(4.92±1.32) vs (3.27±0.33) μkat/L,P<0.01;(3.02±0.13) vs (2.57±0.13) μkat/L,P<0.01]. ②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结论: AMI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和粥样斑块脱落破裂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回收脱落碎片,有效预防无复流,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经心肌直接注射治疗犬心肌缺血模型后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形成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 取实验用犬24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中段,模型建造成功后,通过直接心肌注射将hVEGF165基因转染缺血部位心肌细胞,应用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进行监测,3 mo后处死,组织学切片观察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生成情况. 结果: 术后3 mo,CAG显示,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和侧枝血管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IMI血流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超声检查显示,治疗组射血期及舒张早期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为(41±8)/HP,而对照组为(9±6)/HP(P<0.01). 结论: 犬心肌缺血模型经心肌直接注射pcDNA3.1(-)/VEGF165,能促进心肌血管新生,加速侧枝循环建立,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背景: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自身特性,被认为是最有潜力修复坏死心肌的干细胞,并已成为心肌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目的:回顾分析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机制及根据这些机制建立的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方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Springer、Science Direct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机制及其永生化方法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存在着细胞老化、干细胞样特征丢失的现象,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通过对p53-p21及p16-pRb等信号通路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试图建立永生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将HPV16 E6E7蛋白的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的KP细胞系,或将端粒末端转移酶反转录酶的片段phTERT-IRES2-EGFP转染入KP细胞,建立3A6细胞系等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寿命。但由于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方法带来的基因重组和插入突变等风险及细胞的固有抗病毒反应导致转染成功率较低,因而大量研究集中在了寻找非基因干涉方法上,建立标准化的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